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零年神医吃瓜日常》 第159章 做专家(第1/2页)
大领导说想听听年轻人的想法,蒋芸就能真的只讲自己的想法?
给大领导画个又圆又大的饼?
哪怕是画饼,也得有根有据的画。
蒋芸组织了一下语言,把那杯温热适宜的茶喝完后,说,“我们在141基地那边弄了个空军日化厂,虽然是挂靠在141基地,可实际上141基地不会干涉空军日化厂的运营的,是找了一些退伍老兵来做。”
“空军日化厂发展得挺好的,生产线扩充了好多条,为很多退伍老兵解决了工作问题,今年还解决了不少退伍老兵家属的安置以及工作问题。最务实的说,我们赚到了不少的钱。”
“可是究其原因,为什么空军日化厂能发展起来,红了这么多年的万紫千红润肤膏会变成空军日化厂的垫脚石?还是科学技术。一样的价钱,空军日化厂出来的东西是能够为军人解决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皮肤问题的东西,效果自然是很好的,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万紫千红润肤膏就差了不少,这是市场的优胜劣汰。”
“就和我去农贸市场买菜一样,同样的价格,我肯定选择新鲜的那家。价格不一样的时候,我得心里算算,哪家的更实惠,这就不止得看价钱了,还得看效果。总不能图着菜价便宜就买便宜的,万一经不住放呢?”
“空军日化厂的东西为什么好?我厚着脸皮自夸一句,是因为我拿出来的配方技术好,大家用着舒坦,而且有效果。如果没有我拿出来的配方技术,空军日化厂发展得再好,也只会是第二个万紫千红润肤膏。这就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我不太清楚之前科学技术人才闹过什么事,那会儿我还小,了解得不多,但我知道,我们需要正视这群人,需要正确地引导,不能因噎废食。从唐宋元明清到现如今,历史的车轮一直都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滚动,我们如果停下来,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甩太远的。”
“我下乡插队那会儿,有个朋友实在受不了挑水浇地的苦,就自费买了一台抽水机,交上电费之后用抽水机浇地,速度又快又好。我那个时候就在想,一台机器就能顶替很多人的劳动力,如果把这些人从辛苦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那我们是不是就会有很多的人去做别的事情?去搞研究,去修路造桥等等。”
“就算那些年纪大的人,这会儿再去学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可以把那些小年轻,小孩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正是学习的好时机。”
“如果能学个医学,接受了我们刚刚开会时提的抗生素不能滥用的理念,那我们的社会上就会多一个知识型人才,少一个体力劳动者。少掉的体力劳动者会影响农业生产吗?不会的,抽水机、旋耕机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
大领导问蒋芸,“你是不是觉得,荒芜的这七年,很可惜?”
蒋芸摇头,“同广阔的未来相比,荒芜的七年不算什么。我相信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敌对势力的渗透,或许是有些人信仰的动摇,我们需要像是做手术一样,切掉毒瘤,虽然可能会在病床上躺一段时间,但身体是会康复的。”
大领导笑了一声,“滑头。感觉可惜就直说,还讲什么广阔的未来。”
“这事儿啊,确实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以为的老大哥,一心想把我们变成附庸的奴仆,我们的对手,一心想把我们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我们要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谨小慎微。”
“知识分子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还有很多理想的,纯粹的人。对手画个光鲜亮丽的饼,他们就信了,他们还是没见识过人性的黑暗啊……更讽刺的是,有些知识分子不止自己信了鬼话,还要劝别人相信,感觉自己高高在上,众人皆醉他独醒,实际上他已经被老美那一套给渗透的脑子坏掉了。”
“读点世界史的人就知道老美的手段,他们占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绝种了。什么叫斩草除根?老美做的事,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一旦我们撑不过去,我们就也是那被除根的草。”
“有些知识分子自以为自己很清醒,实则却是做了那些人手中的刀,妄图颠覆那么多先烈用鲜血守护的国.家。能饶得了他们?不当场请他们吃花生米就够仁慈了。既然他们有力气折腾那些没脑子的事情,不如把这力气撒到大地上,好好种地去。在风里雨里,好好想一想,清醒清醒。”
蒋芸没有吭声,她已经把科研的重要性说出来了,大领导也不会不知道,具体的措施还是需要大领导去把握的。
她知道历史该怎么走,却无法对当下的社会精准把握全局。
按照大领导的说话,她其实也应当去风里雨里好好想一想,看一看人世间的苦难,了解一下普罗大众的生活的。
还是算了……她觉得141基地家属院里住的挺舒服的。
人性使然,谁不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呢?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
大领导又点了一支烟,吞云吐雾半晌,问蒋芸,“说说医疗吧。如果让你来做,你会怎么把医疗建设搞起来?”
蒋芸没有第一时间作答,而是在心里仔细权衡。她今天说的实话已经够多了,还要说实话吗?能继续说实话吗?
她最终决定还是说实话,“想把医疗建设搞起来,首要任务就是填补医疗人才的空缺。我们现在的空缺太大了,可以说是无底洞,负责乡村医疗的医生基本上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只能凭借自己仅有的经验来。”
“不管是遇到头疼脑热,都是抗生素,然后加一些常见的药,甚至会开一些止痛药……这是不对的。一代人这样可以,代代人这样不行。就好比常见的诺氟沙星,几乎所有的拉肚子、肚子痛,都会开这种药,可外国有一项研究已经证明了,人在未长成前,服用这种药会影响身高的。”
“守好用药这一关,就是守好了老百姓的健康,守好了未来。”
大领导问她,“想要填补医疗人才的空缺,怎么补?恢复高考吗?知青回城吗?她们通过高考回城之后,还愿意再去乡村服务吗?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一旦恢复了高考,报考人数那么多,难道要让所有的顶尖人才都流去医疗领域?这样做不行,各个行业的人才,应该都配置到位的,不能扶起一个来,倒下一片去。”
这确实是蒋芸之前没有考虑过的。
这会儿的她也意识到了自己与高层人物之间的差距,对全盘事态的把握能力。
简言之,是格局还没有完全打开。
问题好像进入到了死胡同里。
蒋芸一时间也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犹豫片刻之后,她提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建议。
“能不能在现有的工农兵大学的基础上,开一个医科大学?直接在招生的时候就说明,医科大学的学生执行的是‘点对点医疗扶助政策’,大学就读期间,可以回城,但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要回到插队的地方去工作。出于对大学生的优待,这些学生是包分配的。”
“得给这些人一些甜头,不然怕是报考的人会被这个大学毕业之后回插队的地方给吓到,所以他们的工作得给一个保障,首先是解决城镇户口,其次是最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