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220-2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十年代真夫妻》 220-240(第9/26页)

默更像是对世界的反抗,他什么也不想关心,只关心自己小小世界里的几个人。

    他们路上没有谁给做指引,全靠自己摸索。

    大米也说不好是什么感觉,最后叹气说:“我也配不上人家。”

    他这个年纪,在乡下已经很好娶妻生子了,又过分早熟,什么人情世故心里都是有数的,知道婚姻嫁娶最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心知自己这样的人家,王家不会看得上的。

    高明倒是很了然说:“他们家不是这样的人。”

    不然月婷妈妈和哥哥不会帮忙张罗来张罗去,这么多年肯放任他们一起玩,平常也多有照顾。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顶多称得上萌芽,这个年纪的男孩女孩多多少少都会有,大米好奇问说:“你有喜欢的人吗?”

    这种事,一般都是女孩子之间讨论得多,两个半大不小的“男人”说得起劲,高明模模糊糊觉得有,又觉得没有,最后还是摇摇头说:“没有。”

    这倒没什么好撒谎的,两个人又说几句别的才睡,毕竟第二天还有大事忙。

    这趟来青岛,几个人是已经规划许久,都觉得不做点什么说不过去,好歹得把回来的车票钱、住宿费挣出来。

    按照高明的打听,早决定卖打火机,东西不大,利润还是挺可观的,一大袋子就有好几百个,是瞒着大人找王梅阿姨进货,一个一块钱。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倾向于用火柴,一是打火机要自己装油,得有票,二是价格不菲,毕竟一盒火柴才一分钱,一根打火机却要一块五,时不时还会坏,得送去修,划不来,但对赶时髦的年轻人,或者日子过得不错的小干部来说,这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是他们这次要卖的这款,黄铜表面,开盖的时候有“咔噔”一声,别提多有牌面了。

    高明现在对青岛有哪些地方是专卖东西的一清二楚,领着他们在市场摆摊子,一天只要给一块钱管理费就行,是正规地方。

    往那一站,就开始吆喝,他们反正是干惯的,从来不知道脸皮薄几个字怎么写。

    现在各地卖的东西,不是沪市首都,就是福建广州,总之样样紧俏,东西又是真的好东西,一上午就卖干净,还有人来打听可以批发吗?

    给几个人吓得,赶紧收东西走人,躲起来算钱。

    别看提东西的时候大家都哎呀叫唤,数钱的时候都不记得累,里外算起来,净挣两百七。

    赵秀云都不知道他们到哪都惦记着挣钱,就像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忧虑一样。

    其实出门的花销,大头都花完了,剩下的都没什么,就是吃吃喝喝。尤其是青岛靠海,海鲜就是一流,卖得都不贵,尤其是鲅鱼饺子,谁吃谁知道。

    禾儿一天吃三顿,怎么吃都吃不腻,第二天还想吃,大家是腻了,纷纷说:“不要再吃饺子。”

    她很是为饺子们愤愤不平,说:“昨天你们明明也都夸好吃的。”

    满汉全席天天吃都腻,反正大家都不肯奉陪,高明倒是愿意,不过禾儿也不给机会,说:“行,那就吃点别的吧。”

    出来玩嘛,大家要高高兴兴才行,她也不是非得吃。

    高明却有点失落,不过没说什么,把好朋友们招待得妥妥帖帖,一礼拜后又安全送上回沪市的火车。

    第227章 五块钱   第三更

    就在禾儿高高兴兴出门玩的时候, 赵秀云夫妇也带小女儿去了一趟杭州。

    杭州离沪市近,坐晚上出发的火车, 睡一觉第二天早上正好能到。

    孩子到西湖边,小板凳一坐,画架支起来,就进入到无人之境,叫做父母的放心不下,觉得就这警惕性,估计被卖都帮人数钱。

    夫妻俩就在旁边遛弯看花, 这个季节还是有几株荷花,莲蓬倒是多得很, 看着太阳大起来,坐在长椅上剥着吃。

    不管是做什么,眼里都盯着苗苗看。

    小丫头旁若无人, 偶尔有人驻足观看也不理。

    也有人试着跟孩子说话,她倒是都会礼貌回应,毕竟这是家教,人家问也都会说。

    这种事情很常见, 毕竟大太阳底下还坚持画画的就她一个,任你怎么说,只要她挑好角度,除非是极端天气或者茅厕边, 绝不会改。

    像这种普通的热, 她是不在乎的,能戴上帽子就不错,白面馒头一样的小脸蛋,都快变成黑面了, 显得大眼睛越来越黑白分明,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赵秀云以前觉得大的倔,其实她很会见风使舵,尤其这一两年,倒是小的,简直是十头牛都拉不走,打小就是这样,还以为长大会好,没想到越演越烈。

    这脾气,得亏是摊上这样做父母的,不然有得磨。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有这样的父母,兴许还养不出这样的性格。

    她忍不住叹气说:“要不是我亲眼盯着生的,还以为是抱错了。”

    那绝对是不能够,方海比划着说:“鼻子、眼睛,跟你是一模一样。”

    说是她,其实更像大姨子,不过这话他说不合适。

    赵秀云倒是可以,不过想起来更想叹气,索性不提,只说:“成高二伯又给我写信了。”

    中心思想就一个,她的大外甥王成高已经二十四,在老家是大龄青年中的大龄,再不结婚人家都要怀疑他有什么隐疾。

    老王家在老家县城也算有头有脸,又是重宗族的地方,成高二伯对这个侄子掏心掏肺,反过来孩子也要被约束。

    赵秀云不是没试着劝过,她是生怕是自家大姐把孩子给吓的,又怕他是为弟弟妹妹给耽误自己家,可惜两样都不是。

    王成高大概觉得小姨是比较能接受的长辈,很是实诚说过自己是一点都不想结婚,为什么不想,多半跟父母也有点关系。

    不过既然是不想,赵秀云也就不逼他,还得帮他长辈和稀泥,一时别提有多难。

    方海自己结对婚,只觉得这是件全天底下最好的事情,对此很是费解,以他的观念来说,还是觉得人都要结婚要孩子的,但要是自己家的孩子不想结的话,他也会第一个同意。

    他并不是什么进步人士,也没什么新思想,纯粹是在乎媳妇孩子多过于世俗,因此只说:“还是看孩子自己的意思吧。”

    看是得看,长辈该不接受只是不接受。

    赵秀云觉得再这么下去,他二伯就该来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招,硬逼了,很是无奈道:“反正我管不了。”

    正说着话,方海注意到孩子的表情有点不对,说:“过去看看。”

    苗苗身边正站着位老爷爷,别看年纪大,穿得讲究,小皮鞋白衬衫的,胸前还别支派克金笔,头上抹油,丝丝分明,估计还有香水,闻着有股淡淡的草味。

    一看就很有派头。

    老爷子是打算指点两句,但苗苗在画画上很有自己的倔强,哪怕是学习班的老师想手把手捏着教都不行,更别提是生人,只礼貌拒绝之后就接着画。

    要论一般人,也就不再说,赵千是觉得这么大孩子挺有天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