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142-158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142-158(第3/23页)

时候,书生肯定知道自己被骗了。

    但又如何呢?书生被人堵在床上,打又打不过唐胡子,如果唐胡子一边威胁着要打断他的手指,让他参加不了来年的会试,一边又建议他赔银子私了,他肯定会选择后者。甚至于被骗了银子后,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之后的科考一路顺利,他肯定会强撑着不去报案。因为他确实“勾搭”了人家的妻子了啊!

    哪怕倾家荡产地填进去,只要没伤及性命,为了前程都只能认了的。

    拿到两张截然不同的户籍纸后,衙门里顿时觉得事情大条了。

    因为这两张户籍纸看上去都像是真的!

    骗子二人,男的须发茂盛,留着大胡子的样子看着确实有三十多了,但剃了胡子瞧着又像是才二十出头的。女的呢,脸长得嫩,只要装扮上改一改,说她才十六有人信,说她二十多了也有人信。骗子们就这样有了两个不同身份。

    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

    这两张户籍纸看上去再像是真的,里面肯定会有一张是假的。籍贯在南方的那张,短时间里无法去调衙门的档案,但祖籍是京郊的那张,竟然真把档案调出来了。在衙门里记过档的,应该是真的了吧?然而去那个村子里查了,事实上真有这样一对父女,安分守己的,即使住在京郊也一辈子没有进过京城!

    登记为夫妻的那张,真不真的不知道,但登记为父女的这张显然是假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和真的几乎是一样的,一眼看去瞧不出任何差异的,也盖了衙门公章的户籍纸,骗子到底是怎么拿到手的?他们又是如何精准选中那对“从来没有进过京城”的真父女,拿他们的身份来充当自己的假身份的?这明显是衙门内部出问题了啊!除了这一对骗子,类似的拥有假身份的还有多少人!

    事情的严重性一下子升级了!

    是个人都知道这里头的水肯定很深!

    如果最开始的报案人不是新乐侯,也许这个事情会被压下去,毕竟很多小吏的准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看着水深了,他们就不敢管了。但这事是新乐侯起的头,于是一出问题,小吏直接就找到了新乐侯那边去。天塌了,有新乐侯顶着!他们只想赶紧把事情脱手,让更重量级的人来管这一摊子事。

    那对骗子从普通牢房被调去了特殊牢房,看能不能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消息。同时,在得到更多消息之前,这个事肯定做了内部封口,绝对不能外泄。

    于是,因为章书生一直盯着这个事,他就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被抓走的唐家父女竟然“失踪”了。如果他们真的因罪被抓,衙门里肯定知道这两个人啊,知道他们关在哪个牢房,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问审。但章书生提着东西去探监时,那边竟然说根本没有这两人。章书生差点因妨碍公务被赶!

    章书生之所以想去探监,是因为他思来想去还是不能相信唐姑娘是坏的。他觉得唐姑娘单纯善良不是人们口中的骗子。且不是他一人这么觉得,巷子里别的住户也都这么认为!唐姑娘骗他什么了?一直以来都是他主动在帮她啊!

    而探监总不能成行,章书生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多。

    他要是大字不识,可能也就认了,老百姓不敢和官衙作对。但他既然已经考到举人,也熟读很多律法,他绝无可能就这么认了!他认为自己是有理的,衙门那边肯定存在问题!联想到唐姑娘被抓走的那天,对着他哭诉,话里话外都是她爹知道她被贵人瞧中了,想要把她卖去贵人的府上,而她宁死不从……

    被贵人瞧中了?

    章书生觉得自己隐隐猜到了真相。

    之后的几天,外出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的时候,章书生就和几个新交的好友说起了这事。当然,他说得肯定也不详细,只说自己的邻居一家被抓走了,结果衙门里那边竟然没有记录。他好几次想去探监,结果都被赶了出来等等。

    又说邻居家的姑娘有多可怜,还说他们被抓的那日白天,那姑娘在街上卖绣品,结果撞见了几个身份贵重的纨绔,那几个纨绔似对她有一些觊觎之心。

    便有一人说:“那些衙役果真是衙门派来的?该不是被人公器私用了吧?”

    “王兄的意思是……有人强抢民女?”大家惊呼起来。

    “放屁!”隔壁桌上有人拍了桌子,指着章书生几人说,“都放你娘的屁!”

    在如此风雅的集会中,竟然有人口吐粗鄙之言?大家不可思议地望去,拍桌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学四公子之首、最年轻的解元、温良公子——沈昱。

    一瞬间,所有人都安静了。?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颜楚音这几日心里都不痛快。格外不痛快!

    那两个骗子牵扯出的伪造户籍的案子, 最终交到了他手里。皇上有意历练他,找了个年轻的小官给颜楚音当副手。那小官心里十分清楚,皇上选他的目的是想要他带一带新乐侯, 帮着新乐侯熟悉官场上的事务,只要用心当好这个“保姆”, 真把新乐侯带出来了,日后的前程肯定不会差, 因此十分尽心尽力。

    这案子倒也好查, 因为管理户籍的官员是谁、负责审核盖章的人是谁、誊抄户籍纸的人是谁等等都是能在衙门的日志里查得到的, 完全可以精准拿人。

    等拿了人、撬了他们的嘴,就发现这种伪造户籍的情况早已有之。

    本朝有一条法律, 是太/祖那时候定下的, 不准买卖流民。所谓流民, 指的是因家乡受灾而流亡外地的人。他们流亡的时候, 为生活所迫, 往往不得不卖儿卖女, 用人命换几口粗粮。但太/祖说了, 这是违法的!正常的人口买卖不违法, 但是如果有人明知道某地方受灾了,那地的人水深火热, 故意跑去那地行买卖人口之事,用极低的价格买下流民, 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违者斩立决。

    这里说句题外话,沈昱的生母也是流民, 她当年是被“卖”到沈家做童养媳的。但这种“买卖”是没有经过衙门正式签订契约的民间自发行为, 沈母没有签下卖身契, 因此不算违法。像沈母的这一种情况, 完全可以说是她夫家用了些许粮食从她娘家人手里聘了她。后来沈母在沈家正式落籍,落的也是“妻籍”。

    按照太/祖的设想,本朝已经在各地设了慈孤院,当某地方受灾,流民可以一边等官府放粮,一边去慈孤院外头挨一挨,日子再艰难,但总还能过下去。

    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趁火打劫,只因为买卖流民是一门无本生意,一口粮食就能换来一个人,倒手卖出去最起码能换得十几两银子!很多老百姓不懂朝廷政策啊,见自己的村子被水淹了,有人一怂恿,就把家里的孩子卖了。

    而这些被卖的孩子,女孩多被卖去了妓院那种地方,男孩的去处也不见得就比妓院好。太/祖知道这事后,当时是下了狠劲去惩治的,杀了好几个典型。

    万万没想到,才过去几十年,这事竟然又死灰复燃了!

    伪造户籍就是为了给买卖流民行方便。

    比如说,某小女孩的籍贯明明是甲地,甲地受灾了,这小女孩被家里人卖给了黑心人。卖身契上需要写清楚被卖者的来历,但因为那条不能买卖流民的律法在,如果卖身契上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