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36 章 四处筹粮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36 章 四处筹粮(第2/4页)

来资助秦国攻城。

    更何况,他们秦国现在可缺粮了。

    连年征战那都是要消耗粮食的,原本可以灭一国再一该国的粮作为军饷去灭下一国,形成良性循环。

    结果碰见个赵国大旱,好了,府库里没什么存粮,根本不够打下一场的。仅剩这点粮食为了不让赵国庶民饿死还得分发下去赈灾,以及分作一部分给庶民当来年的种子。

    到处都要消耗粮食,光靠秦国的两大粮仓,还是稍微有点捉襟见肘了。

    齐国你竟然这么着急想灭楚,那要不然,你支援一点粮草?

    给钱的话,他还得让巴清拿钱去购粮。大批量购买和运输,麻烦又耗费甚巨,不如省去中间的步骤,让齐国直接给粮。

    扶苏感慨:

    “齐地存粮必定很充足,他们又吃不完那么多,拿去酿酒实在浪费。”

    齐国庶民大多是能吃饱饭的,剩下吃不饱的,也指望不上国君开库支援。府库里的存粮不好说,反正商贾手里多出来的都被制成酒水等贵价物品赚取利润了。

    扶苏不嗜酒,所以他认为酿酒就是纯纯地浪费粮食。登基之后为了废止粮食酒,他绞尽脑汁让人从西域搞到了其他适合酿酒的作物。

    扶苏陛下冷酷地想,人都要饿死了,你还想喝烈酒,喝你个头。

    知道天下一统、社会安定之后人口-爆发的规模有多恐怖吗?知道养

    活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粮食吗?知道全天下的粮食产量其实跟不上人口增长吗?

    敢用救命粮去酿酒,真是不顾黎庶的死活。允许你们喝点果酒不错了,嫌弃不够烈就蒸馏一下。

    秦朝的粮食酒也没烈到哪里去,不就比米酒好点?果酒够他们喝的了。

    经历过多年粮食危机的扶苏见不得齐赵的操作,感觉他们都是在挥霍大秦的存粮。想想就好心痛,于是逮到机会立刻决定索要粮草。

    秦王政琢磨了一下:

    “要粮的话,齐国其余君臣恐怕会阻拦。”

    扶苏点头:

    “所以要背着他们偷偷来。”

    把运粮车伪装成运送金银财宝的车辆,等齐国臣子发现的时候,东西都送走了,追也追不回来。

    秦王政:“后胜应当会配合,倒是可行。不过金银装不了几车,粮车数量却多,不好伪装。”

    扶苏:“听闻齐地文风昌盛,存有大量典籍。阴嫚之前便抱怨咸阳藏书不够丰富,正好让齐国抄录一些送来。”

    十万字的竹简足足五辆车才能装下,可见运送书籍需要大量车架。以这个为借口,不会惹人生疑。

    秦国不要藏书孤本,只想抄录一份,要求不算过分。

    齐地的诸子百家只会举双手欢迎,他们做梦都想要自己的学说能入咸阳,以文教改善暴秦的蛮夷风气。

    秦王政来了点兴致:

    “齐国藏书,寡人倒是想要。”

    粮草我所欲也,藏书亦我所欲也。

    孝顺儿子扶苏立刻表示:安排。

    回到咸阳之后,秦王政去准备册封太子的大典了。他觉得秦国历代的册封典礼不够庄重,想改一改,需要和礼官扯皮。

    礼官劝诫祖制不得改,都是封太子凭什么长公子是特例。秦王政觉得那不一样,我儿子是当过天子的人,和以往的秦王不是一个档次的。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秦王政同意先依循旧例举办典礼。待他一统天下,肯定要举办自己登基为天子的大典,到时候顺便给儿子再补一个风光的太子册封典礼。

    这么一想就完美了,他儿子能办两次大典,其他人都没有。

    双方扯皮结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秦王政也不得不进入加班模式,处理因为他外出耽误的政务。

    扶苏则去处理军粮大事了,这可关系到秦国什么时候能发兵攻魏。

    ——是的,虽然问齐国要粮的借口是打楚国军粮不够用,但其实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根本就不是楚国。

    无所谓,反正齐王建好骗。楚国迟早要打的,让他再等等呗。

    楚国一天不灭,秦国就能持续从齐国薅粮,这搞得扶苏都想倒数第一个灭楚了。

    不过考虑到兔子急了还咬人,而且楚国确实不能久留,所以还是接在魏国后头比较好。

    骗粮食也是需要技巧的,所以扶苏先和郦食其配合着做了几场戏,让齐王建感受到他的犹豫和动摇。

    越是艰难劝下来的事情,才越受重视。为了说服扶苏,齐王给了好几次贿赂,投入的沉没成本太高,反而没办法轻易放弃了。

    这个时候扶苏表达了秦国的为难之处:粮食不够用。

    齐王:寡人之前都给了那么多钱了,好不容易说动长公子攻楚,决不能因为粮食这等小问题功亏一篑!

    缺粮是吧?给给给!

    郦食其趁机提出了偷梁换柱的建议,说可以用运送书简的借口运粮,避免臣子阻拦大事。

    齐王建:好主意啊!郦食其你真聪明!

    粮食装车之后,竹简再往车上一堆。粮食藏在里头,大家只能看见外面的竹简,太妙了!

    但郦食其又说:不行,竹简如此笨重,影响运输。这样,我秦国有一种新的书写载具,十分轻便,看着却体积不小,也比竹简好遮掩。

    先秦时期书籍字数都不太多,书本薄薄一本就可以承载一部著作。用它来抄录的话,一车不仅能装很多粮食,还能装好多本书,比竹简划算得多。

    扶苏亲自带人试验了一番。

    他试出了书册和粮食要如何堆放,才能放入尽可能多的粮草和书籍,还能做到完美掩饰下面的粮食。

    齐国确实有很多藏书,父亲想要,那扶苏一定要为父亲弄到。

    有纸有印刷术总不能放着不用,正好仗着齐国人不了解书本纸张的特性,糊弄他们。

    任哪个没见过纸的人都想不到,一张纸就能记载一卷竹简的内容,更想不到一本书能轻到那个地步。到时候看到沉重的车辙印也不会多想,只以为书本就是这么重。

    得到齐王的答复之后,秦国的匠人就带着他们提前做好的工具,在士兵的护送下奔赴齐国了。

    秦匠一来就直奔稷下学宫,带来的几车工具把学宫里的诸子们给惊到了。

    这都是什么东西?

    却见三人一组取出竹简,一人辨认文字并翻找字典对照,一人从活字转轮-盘里寻找字模组装,另一人负责涂墨印刷和校对。

    一份竹简没用太久就组装好了,然后是用空白纸张印刷再装订成册。一整份的著作至多几个时辰就可以完成印刷,为了保险起见秦国还印了好几份。

    印刷好的著作直接被士兵装车带走,拉去和粮食混装。之后也由秦国士兵负责护送回国,士兵全程凶神恶煞,禁止外人靠近。

    不能靠近就没办法上手触摸,只能远远看着秦人忙活。大家不明觉厉,只知道那是新奇的好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