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完美太子: 第 81 章 北境部署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81 章 北境部署(第1/5页)

    在燕侯用茶言茶语攻略韩侯的时候,秦王父子也在认真筛选燕国臣子里能用的人。

    筛选的结果就是——

    没什么能用的人才。

    秦王政叹为观止:

    “燕国原来也在靠别国过日子。”

    燕国当年的大将乐毅是赵国人,后来燕国和赵国死磕的时候更是热衷于去赵国挖墙脚。

    如果说秦国没什么自己的人才是因为秦国疲民五术弄出来的后遗症,燕国就是纯粹的地理原因了。

    靠近匈奴的边境之地朝不保夕,燕国又是个弱国,难以发展文风。就算有人才,人家也往中原富庶之地跑了,谁留下来伺候傻缺燕王喜啊。

    他燕喜又不是礼贤下士的燕昭王。

    不过比起燕国没什么人才这个问题,燕国人才太散漫才是更需要重视的事情。

    燕国上下的风气都是一样的,侠气比较重。臣子们虽然努力学习中原的礼仪文化,想装成个文明人,但很多时候还是掩盖不了骨子里的个性。

    这个问题所有诸侯国都有,礼仪的熏陶哪有环境的熏陶厉害呢?所以秦国干脆懒得学中原所谓的君子做派了,反正也是一群伪君子。

    别的个性倒还好,轻视律法这个不能放纵。

    所以燕国臣子想事秦,先把思想观念转变一下吧。

    首先,改掉喜欢养门客的臭毛病。

    其次,改掉认为自己身为贵族,律法管不到他们、律法只是约束庶民的旧思想。

    大秦虽然做不到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你贵族触犯法律之后是不可能仗着权势彻底躲过罪罚的。

    还有燕国的送礼之风也很兴盛。

    或者说七国都是这样,随随便便收礼,收了就开始帮忙干活。什么忠君根本不存在的,你敢贿赂我,我就敢给你行方便。

    秦国到了秦王政这一朝也只是稍微改善了一些,毕竟上辈子荆轲刺秦之前可是给蒙嘉送过礼的,借此躲过搜查成功把匕首带入了宫中。

    扶苏重生回来之后下狠手整顿过这方面的事情,如今的大秦倒是没人再敢公然行贿和受贿了。哪怕私底下难免还有一点搞小动作的人,也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完全禁止。

    秦王政看着这些燕国臣子的名单,只觉得头疼。

    什么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群人就是。才华没多少,然而如今识字进学的人太少,哪怕他们没什么大用也不好就此弃置。

    偏偏他们之前都是燕国朝堂中官职比较高的臣子,又不能打发去做什么小吏。即便在秦王政看来,他们的能力也就做做乡老了。

    燕喜可真是个来者不拒的奇葩。

    燕国倒也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但那些人大多更忠心一些,不如见风使舵的人识时务。

    都见风使舵了,还能继续留在燕国这个没什么前途的地方混着,而不是提前想办法跳槽去别国。可想而知这群墙头草也没什么能耐,之前怕是找不到下家。

    扶苏犀利评价:

    “燕国也就国土有用一点。”

    毕竟是后来的幽州,也是燕云十六州中的东半边。作为天然的北方屏障,对抗击匈奴十分重要。

    秦王政把名单放到一边:

    “罢了,回头丢去哪边做个县令还是勉强够格的。”

    他预备置县近千,县令还是要找一些有经验的人来当为好。只要挑选的位置得当,上有郡守、下有二老、身边还有县制的吏员盯着,这群人也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若是谁干得不好,正好给了秦王政借口降职,降到下面的乡中去当乡级的官吏。而且是他们自己本事不行,怪不到别人不给机会。

    燕国被灭之后,代地的假赵王也乖乖跟着大军一起回咸阳了。

    看在他这几年表现不错的份上,秦王政也没有苛待他,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帛。比起其他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赵国宗室,他算是占了大便宜。

    其他宗室有些安分的被送去了长安城当庶民,不安分的如今还关着呢。

    当庶民的那些人安家费没多少,还是学着韩人举报了私底下来找他们一起反秦的家伙,这才把日子过了下去。

    假赵王不仅享受了几年赵王待遇,还拿到了大量辛苦费。唯一的麻烦就是无论在长安还是咸阳居住,都容易遇见其他赵人,很尴尬的。

    但是像他这种当过赵王的人,秦国又不可能允许他去其他地方待着,如今大秦管控最严格的就是这两座城了。

    最后假赵王选择在咸阳一处偏僻些的宅院定居,平日里深居浅出,避免碰见赵侯。

    代地的赵国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赵国彻底宣布灭国。老将李牧也终于可以离开陇西回到他的故土,在那里继续抗击匈奴了。

    之前在陇西打匈奴的机会不是特别多。

    经常是匈奴看大秦和诸戎来往交易,十分眼红。于是抢不了秦国就试图在西域抢诸戎,但诸戎的货物是送给大秦的。

    匈奴这属于提前截胡秦国的东西,秦国怎么能忍?因此只要有部落跑来陇西告状,太守就会派兵去清剿一波匈奴人。

    这个时候,就轮到李牧出去打仗了。

    寻常这活是派给狄道侯李瑶的,但堂兄弟想去,李瑶也懒得和他争,他也怕李牧整日里闲着会闲出问题来。

    匈奴来犯的频率不是特别高,毕竟每次都捞不到好处。偶尔跑得快秦军没追上才能带着好东西远遁,大部分时候都会被追回。

    匈奴被打疼了只好暂时退避,过段时间日子难过了再铤而走险来抢一波。

    只是有一点叫匈奴人十分郁闷。

    秦国不知道在和西戎来往贸易什么东西,很多时候他们抢到的货品也不是粮食之类的必需品。像一些稀奇古怪的种子作物,匈奴抢走了根本没用。

    就算他们转头拿回去重新想找个戎人部落卖了,人家也不收。因为别人哪知道这个作物秦国有没有、需不需要,送上作物的部落人家是自己在野外找的,根

    本不用花钱。

    匈奴尝试过发现卖不出去之后就更疑惑了,秦人打过来他们反抗也不是很激烈。有的时候干脆把东西丢下自己逃跑,免得出现没必要的伤亡。

    但是偶尔匈奴会抢到点好东西,比如稀奇的器物。这种是能卖上价的,诸戎愿意花钱买回去再倒卖给大秦。

    反正匈奴又不知道原价多少,他们收购的时候可以压价啊。

    和匈奴人比起来,还不是很会做生意的诸戎已经算非常会经商了。好歹和大秦通商好几年,哪里像匈奴还在过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

    为了做生意,诸戎中好些人都开始自发研究商业术语和商业套路了。这导致他们每回看匈奴人的时候,都觉得充满了优越感。

    然后就因为态度傲慢惹怒了匈奴,被匈奴部落打了一顿。

    没关系,他们都习惯了。

    匈奴平时也喜欢欺负诸戎回回血,尤其是在去中原抢劫,结果哪家都没捞到好处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