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完美太子》 第 81 章 北境部署(第2/5页)
候。
一般盘踞在诸戎附近的匈奴部落都不是很强,强的都去西边打燕国了。他们打不赢燕国抢不到燕国的好东西,只能来欺负一下诸戎的样子。
诸戎做倒卖生意的时候没有特意瞒着旁人,关键是也瞒不住。次数多了匈奴部落也发现了,可他们没办法。
匈奴倒是想直接拿着抢来的商品去高价卖给大秦,不给二道贩子赚钱呢。
还真有部落这么干过。
李牧一听消息:好哇,你抢了秦国的货物还敢主动送上门来?给我打!
嗯,就很迷。
总之秦国是不可能和匈奴做生意的,除非匈奴自己靠正规渠道能弄到商品。但话又说回来,匈奴占领的土地上实在没什么有价值的商品。
如今李牧被调去代郡做了太守,陇西这里就只剩李瑶和李崇父子了。
李崇年纪已经很大了,能活到这个高寿实在不容易,其实根本上不了战场。
他儿子李瑶之所以留在狄道而没有去其他地方任职太守,一是因为狄道位置要紧需要他镇守,二也是他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去世,到时候就得他来接手陇西。
秦王政要是早知道李崇这么能活,早十年就给李瑶派去隔壁北地郡当郡守了,还能腾出一个人手来。
等陇西这边太守位置空下来,再把他调回来也不迟。或者直接派他儿子李信过去,也是可以的。
好在李瑶父子分不开,李牧父子可以。
李牧回了代郡之后,他儿子就被派去了隔壁新设的上谷郡。
北边这一片有一溜的边防重郡,个个都不可轻忽。
老将军人品过硬,秦国这才敢让他们父子联手镇守相邻两郡。否则作为赵国降将,至少要分隔得远一些才保险。
秦王政和扶苏对着舆图商量接下来的驻防安排。
秦王道:
“攻齐不用太多将军出面,其余人皆可派去北边抵御匈奴。”
原本还要留人攻打百越和镇守楚
地的,但如今楚人已经掀不起风浪了。
而百越那边,他瞧着儿子的通商手段很有效果。百越只怕不需要用太多兵力去打,能够和平收复。
所以士兵和将领都能直接转战北境,和匈奴人死磕。
扶苏指了指原赵国北部边境的四个郡:
“原先假赵国还在时,父亲没有完全将四郡划分出去,统称为代地由李将军管辖。现在郡县划分完毕,唯有最东的代郡归李牧老将军统领,那西边二郡还得再派人过去担任太守。”
秦王政点头:
“九原郡、云中郡和雁门郡,你以为可派谁过去戍边?”
要决定这二郡的归属,就得先定好秦国北境的二郡。而秦北二郡从西自东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
陇西目前是李信的祖父李崇和父亲李瑶合力管辖,隔壁的北地郡和上郡则是收复河南地(河套南部)的重要位置。
这两个郡加上赵地最西的九原郡一起,对河套南形成了包围的态势。目前河套南还没有被大秦收复,依然在匈奴手中。
不过从二郡发兵合围的话,拿下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扶苏看着那个凹进去的缺口不太顺眼,秦王政也一样。
父子俩对视一眼。
扶苏说道:
“上郡自然该由蒙恬镇守。”
收复河套南是蒙恬的功绩,扶苏对他很有信心。
秦王政颔首:
“北地郡回头叫李信去管辖吧。”
暂时让李信配合蒙恬行事,要是情况不利,李信作为亲儿子亲孙子,能更顺利地快速从隔壁陇西借兵借粮,以及借道。
李信用兵出奇,且擅长千里奔袭。说不准这小子会从陇西借道入诸戎的地区,再从西边折返抄了河套南部匈奴的退路。
虽是兵行险着,但诸戎为了做生意肯定不敢背地里和匈奴夹击李信的部队。更何况南边就是李信他爹李瑶带兵虎视眈眈,人家自然会给亲儿子断后。
秦王政思忖后下决定:
“蒙恬还要去齐国历练一番,暂且不着急。先将李信调去北地郡,督建长城的修缮之事。”
既然需要九原郡配合北地郡和上郡行动,那么九原郡的太守人选就得好好挑了。
目前的将领中能和蒙恬打配合的人并不算少,而收复河套这么大的功劳,大家自然都想捞到手中。
考虑到老一辈的将领再过些年也该到退下来的年纪,而年轻一代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历练。如果不抓紧机会的话,只怕后面要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即便是天生将才,也需要充足的实践经验,否则大战时容易出状况。
扶苏想了想:
“杨端和稳重,他的长女也是一样的性子。李信太跳脱了,不如派他们父女去九原郡支援蒙恬。”
对蒙恬好一点吧,不能派去的全是难搞的同僚和下属。虽然蒙恬自己足够沉稳,但李信这小子毕竟是王翦老将军都觉得头疼的
那种人。
秦王政唇角微扬:
“李信年纪也不小了,还是这么闹腾。”
嘴上说的是李信,眼睛看的却是自家太子。
太子还嫌弃别人不够稳重呢。
扶苏假装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杨明舒年纪还小,不能独当一面。太守由其父担任,她便可放心地在前线抵御敌人。”
有亲爹在后方坐镇,为她统筹全局,杨明舒就能随便浪了。哪怕战事不利吃了败仗,杨端和也能随时出兵支援。
父女俩先过去打打匈奴练个手,等收复河套南部的时候,应该就有充足的配合经验了。
正式开战后,表面上是蒙恬和杨明舒协同作战,其实后方还有个沉稳老辣的杨端和随时准备查漏补缺。
秦王政认为这个安排没什么问题。
又问:
“云中与雁门呢?”
雁门有个雁门关,地理位置十分紧要。云中郡则在山西大同,同样是个军事要地。
扶苏答:
“王离、王贲父子可去协防,再将桓齮将军派去。”
哪家都有小辈,杨家父女的模式直接借鉴就好了。
后世皇帝一般不喜欢将领的子嗣代代接手他们之前驻扎之地的军队,觉得时间长了那边的士兵就成将军家的私兵了,将军可能会拥兵自重、造反篡位。
但秦朝暂时还没这种想法。
陇西世代都在陇西李氏的手里,也没见李家造反。自己不信任将领就直说,找什么借口。
北境都被划分出十来个郡了,每个郡独自掌兵互相制衡。这样都不放心戍边的守将,那也别想着搞中央集权了,继续玩分封算了。
而且说实在的,将领的家族真的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