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第5/29页)

有近两百平米,大部分中红薯的话,能收获不少。

    而且况叶准备让大家换个品种,就是他空间中的蜜薯。

    当初去县城参加药工考试时,他给农业局办公室送去了好几袋蜜薯。

    之后的事情他就一直没有再管。

    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两年,前不久他终于听到了蜜薯的消息。

    据说农业局得到这蜜薯后,发现它的甜度和口感不错后,就进行了试种。

    当初况叶给的几袋红薯,差不多能做六亩的红薯种,农业局的工作人员种植了五亩。

    因为种植的时间相对要晚些,当年也就只有五亩。

    但到收获的时候,红薯的亩产却惊到了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每亩的产量竟然达到了五千多斤!

    要知道这个时候红薯的产量虽然是众多粮食作物中产量最高的,但一般也就一千多斤,种的好话产量能到两千多斤。

    足足三倍的产量,让蜜薯备受重视。

    它的来源自然是又被盘查了一遍。

    不过当初农业局这边就没找到人,后面协同其他部门同样没找到人。

    蜜薯的来源存疑,让想推广的人有顾虑,但亩产五千多斤的诱惑就在面前,如今这个时代谁能抵抗得住这个诱惑。

    第二年农业局的人把五亩地的收获,基本上都做了红薯种,而且种植的时间分了两波,扩大了种植面积。

    最终的收获的时候,虽然受到水灾的影响,产量有所降低,但平均亩产依然保持在了三千斤以上,最高的依然有五千多斤。

    两年的种植,蜜薯的危险性没有看到,但优势却是显而易见。

    于是在今年,县城就准备在一些公社试点种植,况叶也听到了这方面的风声。

    去丰水场镇的时候,他还专门去场镇的种子站看了一眼,确认就是他当初给出去的蜜薯。

    如果他们四人的自留地拿出四分之三种植这些蜜薯,那么也约有一百五十多平米,到时候也能收获就比一般的红薯高不少。

    “今年这天气有些不对,多种点也好。”听到况叶的提议,简修文点头到。

    想想即将收获的小麦,他心底也是愁得不行。

    刘康民和张友岁也没有意见,红薯比较耐旱,是救命的粮食,多种一些也好。

    第104章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商量好增加种植红薯的面积, 关于品种这事也找三人谈了谈。

    “种子站那边出了一个新品种,据说每亩产量至少能有三千多斤,而且味道也好,我们今年要不就种植这个?”

    “又有新品种?”听到这话, 简修文不由的惊讶道。

    而且这个新品种的产量竟然还这么高, 听着怎么有种不太靠谱的感觉。

    至于他为何说“又”, 原因是就在前两年, 也就是□□年的时候, 九大队这边种植的红薯其实就迎进了新的品种。

    之前本地种植的红薯,是叫做南瑞苕的一个品种, 比更早之前的老品种二红皮等品种的产量要高不少。

    不过在□□年的时候,安琼县城这边引进了四个新的品种,其中解放3号和农林4号,最为受欢迎,它们比南瑞苕的产量还要高不少。

    况叶这两年多在九大队见到的红薯, 其实大部分都是这三个品种。

    “这个品种的名字叫什么?”刘康民听到亩产的时候,两眼都有些放光,要是真是这样,那怎么也得种这个。

    “叫安琼蜜薯1号。”况叶之前去种子站的时候,自然是打听了蜜薯相关的消息。

    如今这个蜜薯直接以安琼县的地名命名, 没有同类型的红薯,所以以1号开头。

    “产量真的有这么高吗?”张友岁也下乡两年了,对于目前红薯的亩产也相当的清楚。这个安琼蜜薯1号的产量, 是在是超出太多,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我听种子站的工作人员说, 如果种植的好,产量还会更高呢。”况叶点头道。

    蜜薯最理想的产量他是最清楚的, 空间中虽然没有种满一亩过,但这两年他也陆续种植了几波。

    除了最开始种植了近一百五十平米,收获了一千三百来斤的红薯,后续种植的面积虽然比较少,但收获的红薯数量,仔细换算一下的话,亩产其实有六千多斤左右。

    比起外面种植的最大亩产,还要多上一些。

    不过张友岁的担心他也理解。

    下乡生活两年,和队员交流时,也不免谈到当初“大/跃进”那个时期,那个时候虚报产量“放卫星”的事给大家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所以听到这么高的产量,有所怀疑是正常的。

    “那我们后天赶集去买点这个新品种?”简修文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搏一搏。

    要是真如种子站的工作人员所说,那种这个新品种就是赚了。

    “行。”刘康民和张友岁也点头。

    “那我们先把育苗厢弄出来。”况叶也说道。

    这红薯种买回来之后,得赶紧种上才行,如今塑料薄膜极少用到农业上,育种的时间在这个时节比较合适。

    至于大队上会不会种植这个新品种的蜜薯,况叶并不需要担心。

    既然丰水公社的种子站已经出现了蜜薯,那么公社下辖的二十四个生产大队必然会种植一部分蜜薯,只是面积大小的差别。

    不过具况叶对大队长陈庆国的了解,他一定会尽可能多种一些,公社给的红薯种份额,会不打折扣的去弄回来。

    事情也果然不出况叶的所料,就在他们把自留地所需的红薯种种下去的同时,大队上也开始了红薯育苗的工作。

    用来做种的红薯就有这安琼蜜薯1号。

    天气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队员们还是在坚持。

    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红薯等,这些夏季作物的育种工作依然在进行。

    不过考虑到如今缺水的情况,大队上增加了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四月的后半个月,降雨仍然没有增多,进入五月份依然如此。

    因为少雨,这两个月的气温比往年要高不少。

    队员们顶着比往年要热的天气,不仅忙着育种,还忙着收获。

    小麦和油菜这些虽然发育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能收获一些。

    等到小麦归仓,油菜籽、豌豆、胡豆这些也通通收获完成,这次因为春旱造成的歉收队员们也都清楚了。

    这次旱情导致减产约三成,这还是期间灌溉过两次,队员还时不时挑水浇水补救的成果。

    得知这样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本来去年就受了水灾,导致今年要勒紧肚子过日子,就盼望着今年能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但一开春就是旱情。

    这样的情况,下一年的口粮已经可以预料,还得饿肚子。

    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