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100-120(第6/29页)

到这,谁的心情都好不了。

    结果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状态,望着头顶的烈日,况叶心下的担忧就一直没有落下过。

    进入五月以来,气温逐渐升高,他和简修文他们一起在地里上工忙活。

    和队员们一样,都盼着一场大雨落下。

    如今刚刚种植下去的红薯藤、玉米苗等,都需要一场雨水的浸润,让其生根成活。

    但这场雨怎么也落不下来。

    看着地里蔫蔫儿的苗子,他和队员们只得马不停蹄的挑水进行人工的浇灌。

    为了保住这些苗子,如今大队上的小河渠已经快断流,堰塘中的水也快要见底。

    为了给田里的水稻留一点水,甚至用了一部分井水灌溉。

    看着这些红薯苗和玉米苗终于缓过劲儿来,但况叶和队员们却高兴不起来。

    现下这苗子是保住了,但要是再不下雨,后面的一切都是徒劳。

    就这样,五月一晃而过,时间来到六月。

    因为缺水这事,据况叶所知,大队长陈庆国急的嘴上都起燎泡,几乎快要天天往公社跑。

    为的就是提水灌溉的事儿!

    连续三个月的雨水稀少,已经让水源不是很丰富的九大队捉襟见肘。

    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也同样如此。

    现在整个九大队,除了一些水田还有些没有干透,就只有饮用的井水还没见底。

    为了保证饮用水,队里不可能再用井水来大面积浇地。

    这几天况叶已经听不少队员说,他们用水的井水已经下降得很厉害,甚至打起来的水都有些浑浊了。

    说明这井水已经快要见底。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居住的房屋后面的水井,这段时间他也关注过,水位下降得厉害。

    往年水面离井口也就一米左右,雨水充沛时,甚至快要和井口齐平。

    但现在,井水水面离井口快要有三米了,虽然不至于见底,但据况叶观察,井水如今也只有一米出头的深度了。

    九大队这边的水井,一般都是潜水井,深度一般在四到六米不等。

    这样的水井,极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干旱严重,地下潜水层水位降低,那么水井的水位也会随着降低。

    因为井水这事儿,已经有队员家准备淘井,再把水井挖深些。

    而大队长陈庆国为提水灌溉这事儿,往公社跑却一直没什么好消息。

    今年不仅是观市这边旱情严重,附近的几个市也同样旱得很,河水灌溉这事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期间扯皮的事太多。

    建设在圆坝公社的提水站,可以灌溉好几个公社,但安溪河旁边建设的提水站不只这么一座。

    许多公社都指望着河水救命,之前春旱的时候,经过一番扯皮,九大队这边提了两次水。

    如今到六月,却已经不是扯皮的事。

    而是河水不足以支持灌溉的问题,如今安溪河的水位已经非常的低。

    先不说能不能提水的问题,就是把河水运送的各个生产大队,经过漫长的水渠,期间的损耗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提水灌溉的事没有结果,况叶和队员们听到消息后,心情更是沉重几分。

    随着进入六月中旬,水田中的泥土也渐渐干燥,水稻秧苗暂时还能保持活力。

    但所有人都知道,要是再没有水,水稻最终也会干枯。

    而旱地里的作物,已经陆续出现枯萎的情况。除了比较耐旱的红薯、高粱、玉米还有些绿色,其他的作物大多一片萎靡。

    看着这样的情况,况叶和队员们心中极不好受,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没有降水,小河渠断流,堰塘和水田如今也没有了蓄水,而家中的水井也都是堪堪能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的,大家只能无奈的放弃这些田地中的作物,祈求来一场及时雨。

    就连每户人家的自留地,大家也只能尽量的保住一小块地,其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水拿去灌溉。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的自留地不大,加起来也就两百平米左右,其中五分之四都种着红薯,剩下的五份之一是蔬菜瓜果。

    红薯相对比较耐旱,目前勉强能够保住。

    而蔬菜瓜果,如今已经有一小部分出现焦枯的情况,这还是况叶他们尽力供水的结果。

    其实况叶他们每天的用水比起队里的大部分人都要富足些,一是他们屋后的那口水井还算禁用,目前没有出现干涸的情况。

    二就是因为况叶了。

    空间中的泉水,他每天都会在夜间的时候,避开简修文他们引出来一部分到水井中。

    不过他并不敢弄太多,以免井水水位过于异常。

    晚上引入水井中的泉水,经过一夜的时间,有一部分会浸润到水井周围的土壤中,第二天的水位就会看着和往常没多大区别。

    如此一来,他们屋后的这口水井长期保持着一个固定的水位。

    这样的情况,还让刘康民几人感慨了一番。

    连连夸赞,屋后的水井真是一口好井!

    引出来的这些泉水,让水井的水位一直保持,况叶他们才能够保住他们的自留地。

    泉水虽然有微弱的灵气,但在大环境下,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也就是让况叶他们自留地里的作物,能够多坚持一些时间而已。

    整个六月九大队的干旱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大家期盼的及时雨一直没有下下来。

    而就在这时候,况叶看到一则报道,心情更加的沉重。

    第105章

    七月二号这天, 况叶和往常一样前往丰水场镇。

    今年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他制药售药的事,却一直在继续。

    不过因为旱情, 他的药品产量也受到了些影响, 原因是原材料的一部分缺失。

    哪怕是有徐家药铺这边作为补充, 一些药材也没法满足他的需求。

    为此, 他如今的一些药品大部分只能保障供给个卫生院, 以及九大队的医疗站。

    私人购药的需求,况叶这边已经减少了一部分数额。

    每个月固定二号给卫生院这边送货, 同时况叶还要去一趟公社的办公地点,特别是这个月。

    今年已经过了一半,上一个季度已经结束,关于税款缴纳的标准,夏办事员这边要再次核准。

    抵达丰水场镇后, 况叶先前往公社的办公地点,找到夏办事员,把上一个季度的账本和票据等交给他审核。

    两人已经打交道两年,程序已经相当的熟练,聊了两句况叶准备先去卫生院把货品交接了再过来。

    不过就在他准备提出告辞的时候, 看到了办公桌一旁的报纸,一下就被上面的标题吸引住了。

    这份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