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爽文老太[美食]: 16、第 1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爽文老太[美食]》 16、第 16 章(第1/3页)

    话说回来,刘氏闺女沈倩当年一顶小轿进了县令方家给大公子方承明当妾,如今二十年光景过去了,也从倩姨娘熬成了倩姨奶奶,就算是沈倩成了姨奶奶,在方家这样的官宦人家也大不过正室去。

    方家祖籍杭州,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凡是大家族都会兴办族学,用于族中子弟读书考学,方家自然也不例外,族中出了不少进士举人,皆分散各处为官。

    沈倩的公公方老太爷早年在桃源县任县令,后来调到苏州做了知府,苏老太爷有两个儿子,庶子不成器,早早丢出府去分家单过了,嫡子就是方承明,方承明娶的是光禄寺少卿的次女,人称方大奶奶,除此房中还有两个姨娘和几个通房丫头,沈倩就是其中之一。

    方承明性子温和儒雅,当官没有老子厉害,当了十来年的官,如今还只是个地方六品官,丈夫在外做官,家中主持中馈自然是方大奶奶。

    方大奶奶治家甚严,娘家陪嫁的几个管事娘子皆是得力的,将府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沈倩刚抬到方家时,方大奶奶膝下只有一女,她运道不错,抢先方大奶奶一步生下了庶长子方旭,哄的方家老太太偏了心。

    沈倩本想靠着儿子跟大奶奶斗上一斗,没想到年尾,方大奶奶也一举得男,嫡子嫡女都有了,沈倩生的庶长子也没人稀罕了。

    没人稀罕,沈倩自己稀罕,她可是把儿子方旭当成一辈子的指望,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方旭也是个扶不上墙的玩意儿,府中诸弟莫不是勤勉好学,力争上游的儿郎,唯有他长到快二十一二岁的年纪,整日的不学无术,今日秋香楼,明日醉音坊的,拈花惹草、寻欢作乐的事可是做的不少。

    沈倩手中没有资产,单靠着府里给的月银,没法填补方旭闯下的窟窿眼,为此没少往娘家伸手要钱打秋风。

    这不,前头方旭又包了个粉头,在外头租了宅子,那粉头生的我见犹怜,却是个挑刺的主儿,整日里胭脂水粉,裁剪裙衫的,全都挑着最好的来,方旭兜里无银子,大咧咧回府找沈倩要钱儿,刚开完口也不管他娘是什么反应,又衣袖飘飘去寻相好了。

    沈倩立时沉了脸,将桌上的汝窑茶杯摔了个粉碎,暗骂了句勾引儿子的小贱人不得好死,才问身旁的丫鬟,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丫鬟吓了一激灵,战兢兢回答。

    “回姨奶奶,账上无钱了。”

    昨个儿,账上的钱都交叫旭大爷提走了。

    丫鬟这话还没说出口,沈倩“啪”的甩过来一巴掌,咬牙拧过去,“没用的东西!账上的银钱都算不清楚,前头刚收的印子钱,怎么就没了!是不是全叫你这个小蹄子贪了去勾搭野汉子!“

    “姨奶奶饶命!奴婢没扯谎,账上的钱都给了旭大爷了!”

    丫鬟一边挨打一边磕头求情。

    沈倩不依不饶,把丫鬟打了一通,发泄完心里的火气,身边的大丫鬟见主子停了手,才骂道,“滚下去,别叫姨奶奶气坏了身子!”

    丫鬟捂着脸退下,沈倩坐在椅子上,转着手上的玉镯子,半晌才道。

    “翠莲,给娘家老夫人去封信,请她老人家到外宅聚聚。”

    “是,奴婢知道了。”

    沈倩在府外有处小宅子,当年她出嫁的时候,娘家中给买下的,算是给她的嫁妆。

    她一个姨奶奶,想在府里招待娘家人,那是门都没有。

    不过,自己的宅子却是可以的。

    暂不提沈倩这闹得哪一出,刘氏这边儿收到女儿寄来的信,那是高兴的眉飞色舞,当即回了厢房,从木箱子里捧出两个匣子,一个匣子里装的金银,另一个匣子是一摞银票,算起来小两千两呢,这可是刘氏攒下来多年私房钱。

    刘氏这辈子只生了一双儿女,沈大郎眼瞅着不成器了,她可不得把算盘打到闺女身上。

    倩儿是方家的姨奶奶,她的旭哥儿又是一表人才,将来何愁没有日好日子过。

    刘氏喜滋滋包好匣子,藏的严严实实出了厢房,瞧见从铺子回来的杨氏,就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我家大郎真是命苦,怎娶了你这懒馋婆娘,婆母要出门了,也不晓得帮着收拾,怎地!你是想我这把老骨头自己忙活不成?“

    刘氏这刻薄嘴脸,杨氏也不是头一次见了,她也不言语虚行了礼,就按婆婆说得做了。

    刘氏见状,依旧满嘴骂人话语,话里话外嫌弃儿媳妇不孝顺,横竖不是自己亲生的闺女,儿媳妇怎地比的上她的倩儿,果然自己的好东西留着给旭哥儿才是最有价值的!

    刘氏指挥着儿媳妇收拾了两个大包袱,换了一身最鲜亮的衣衫,头上插了七八只簪子,铜的银的满了头,当天晚上就喊了店里的活计,赶着家里的骡子车去了杭州城。

    刘氏一路风尘仆仆赶了两天路,第三天总算到了杭州城。

    沈倩信里写的清楚,让她娘进了城就去陪嫁的小宅子里先歇着,那小宅子里也有个伺侯的粗脚婆子,怎么也亏待不了她娘。

    偏刘氏脑子缺根筋儿,她自认为是方承明的老岳母,怎地不能正大光明走方府衙正门走进去看闺女外孙?

    想来方家上下也该对她客客气气,以礼相待的。

    刘氏越想越美,坐在去往方府的骡子上神采飞扬,谁知道,刘氏下了骡子车,一脸派头话也不说一句,就要进方府大门。

    方家两个门房,还道这是哪来的乡下婆子,不是走错门了吧。

    其中一个门房上前拦着,刘氏跳脚骂,“不长眼的东西,奶奶我是谁晓得不,还不滚一边去!”

    嘿,两个门房听见这话都气笑了,这疯老婆子真是给脸不要脸。

    他们也不用客气了。

    两个膀大腰圆的魁梧大汉,直接把刘氏老母猪一样拿绳子捆了,嘴巴也拿臭袜子给堵上了,连带着沈家赶车的伙计一起丢在柴房,报告方家大奶奶去了。

    “........”

    景德二年,大晋朝更加风雨飘摇。

    九月初,沉疴已久的昏庸老皇帝终于撒手人寰,这老皇帝在位三十余年,早年还算勤勉,后来沉迷美色,纸醉金迷,挥霍无度,大晋朝祖先攒下来的大好基业毁于一旦不说,朝中局势动荡,连年征战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如今北方战火连连,大晋朝偏安一隅,老皇帝生性多疑,生前诸多打压亲生子,并无立下太子,这突然一去,京城各路诸王为争皇位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某些蛰伏的世家也蠢蠢欲动,大晋建朝数百年,各家勋贵早已在朝中交错成一张复杂的大网,世家都有要支持的皇子。

    然谁也没料到,魏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权臣,斩奸佞,登上了帝王之位。

    新帝魏王即位,一改朝中往日颓靡贪腐的朝风,政治清明,大刀阔斧先后拿下了多位官风不正的封疆大吏,稳定朝政的同时,轻薄徭役,缓解民生,各地叛军也相继得到征讨。

    百姓们本以为苦尽甘来,谁知正值壮年的新帝忽然一病不起,诸王蠢蠢欲动,大晋朝前途如何,犹未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