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30-40(第8/14页)
建个大家都去上学的书院,我们小莫庄不说别的,就是那个书院我们就给您建好了。缺什么我们给什么。”
“招娣这话说的不错,若真能有个大家都能去的出院,我们瑶寨也能出一份力,别的不说,那房子用的石头木头,我们寨子也能包了。”
莫岑生只是迟疑了一下,旁边的两人就表了态,当下给他气得,就差吹胡子瞪眼了。
“这样的好事是造福全县人的,我们莫家庄自然也不能落后,那些个桌椅板凳就交给我们吧。”
几人商量着就将书院的事情给包揽了,但是王怀玉之前说的其他合作的事情,他们是话也不搭的就想要略过去了。
“书院的事情不着急,重要的还是让大家伙吃饱饭不是?吃饱饭了,大家才有心思将娃娃送去上学啊,不然地里的活都没有人干,饭都吃不饱哪里供得了孩子读书?”
“这要吃饱饭,咱们就得让地里多产东西。这靠得不就是种子好、种植得当、肥料跟得上,然后水也不缺吗?”
“各位种地的年头比我年纪都大,这些事情想必不用我说了。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你们想到的用水泥修路、修水库和水利工程,这个不用各位说,我也叫江知县带人去丈量了,若是顺利的话,五月就能组织人手去修建,正好能赶在七月份的汛期前建好。”
苍梧县因为有漓江这一条大江经过,虽然能带来水路的便利,也有润泽了苍梧的大片良田。
但是每到七八月份的汛期,沿江一带和下游就得遭殃了。往往连田带房都被淹了。
瑶族没有人住在低洼的地方,所以不是很关心。
但莫招娣和莫岑生却不一样,他们的领地范围可是受到波及的。
“县衙里头,能有钱修得起?还是说这些都由郡主您自己来掏?”莫招娣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要人嘛倒是能出点人出点力,但是钱粮这个,实在是爱莫能助。”
得,一文钱难道英雄汉。
王怀玉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在苍梧这里铺下去多少钱了。她寻思着是不是得找娄明运再多要一点了?
不行,才问他要完钱,父亲那边还等着他发军饷呢,自己这边不能再要了。
王怀玉瞬间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要是让娄明运知道,他得拿刀来砍自己!
“钱不用担心,我这里可以解决,只要到时候占用了你们寨子的田地,到时候大家多配合一些就行。江知县到时候还准备让大家开荒去,开出来的田地优先补偿给你们。”
王怀玉这样一说,他们就放下了心来。一点田地嘛,要是之前说的都能兑现,也不是不能换出去。
几人就这样商量了一下午,最后由宋回芳带他们去了王屋村,看到了成千上万麻袋的水泥才喜笑颜开。
“郡主对这些人倒是大方得很,这些水泥说送就送了。”看着一点点被运送走的水泥,宋回芳跟看到自己孩子被送走一样,“若是换成钱财,或者将咱们出去的路修一修,也不至于此。”
这话里多少有些怨气在,不过宋回芳的眼光还不至于如此短浅,知道王怀玉这样只是为了笼络他们,顺便将水泥放出去而已。
何况罗家的事情还有莫招娣的帮助,于情于理于利益都应该送。
“煅烧的配方摸索出来了?”王怀玉睨了他一眼,“这东西技术要是娴熟,一天不知道能烧出多少吨来,这苍梧有一半的山都能做,你还差这一点?”
“不就是心疼钱吗,最多一个月,我让那几家捧着来求你行不行?”
“行!我倒是看看郡主你怎么让他们捧着钱来求我。”宋回芳也回道。
自然会提着钱来找宋回芳,莫招娣他们拉水泥回去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一车一车东西往寨子里拉,还大张旗鼓的让寨子族里的壮劳力都去干活了,就是聋子也能听到一点动静,更何况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其他地主寨主呢。
“莫家那两个还有瑶族的是怎么回事,怎么拉了一车车的土回来?还让人给搅了水进去,这是要做什么?”
“别看了他们还在田里挖了沟渠,说是用这个叫做水泥的东西,可以修建出不渗透还顶用的水渠,保准能让田地都通上水。”
“不止呢老爷,这个叫做水泥的东西不但能用来做水渠,就是用来铺路也好用得很!只要一铺上去,不到三天的时候就干得透透的,就是马车和牛走在上面都毫发无损,平坦得跟在大理石上一样。”
下人们七嘴八舌地将看到的东西传回来,听得几家老爷都满头雾水。
什么水渠,什么跟大理石一样,这些怎么都听不懂呢?
老爷们眼睛里都是迷茫,仆人讲得手舞足蹈,看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多稀奇。
“你们说,他们三个是不是从姓王的那里得了什么好处,才敢这样干的?不然这明晃晃的,也不怕成了大家的眼中钉?”
“废话,没有好处的事情,那个死老头能这样干?”韦老爷瞪了他一眼,心里的担忧越发重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郡主给了多少东西,才能让他们赶着上去干。”到时候不会把他们韦家落下吧?
而且还有个韦主簿在那儿,罗家是处理了,他们家这个却是没有了消息,这不上不下的悬着,更叫人心急。
再一想到韦家和他的恩怨,韦昌盛更是感觉凳子上长了针一样,一刻钟也坐不下去。
“不行,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他们占了去,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谁会和钱过不去啊。找人再去探,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去莫家和瑶寨的下人还没有回来,县里就先传来了要修河道和水库还有路的消息。
“今年劳役要征了,报名了报名了啊,凡是家中超过十六、四十五岁以下的男丁都要服役一个月。不想出人的可以用银钱抵,一人十文钱一天。服役地点就在本县中,下午就要到,赶紧带上粮食到村头集合了。”
衙役敲着铜锣挨个村去通知,听到消息的韦三狗一愣,不太相信地转头问弟弟:“刚刚衙役说的啥?劳役的年龄改了?”
“是吧?那个官爷好像是说十六岁到四十五岁?”韦四狗也傻愣愣地点了点头,“咱爹不是刚好四十六吗?我才十五,那是不是咱们家只有你要去啊?”
“往年不是十四到六十?怎么今年不一样了?”
韦三狗的疑问,也是各位村长对衙役的疑问。
面对这些一年只来几次,还有收税征人的衙役,村长不喜欢但也不得不恭敬着。
花白了头发,还拄着拐杖的坳坳村村长韦树理略有担忧道:“今年这征令怎么有了变化?不知道这新换的知县,什么时候才召见我等?”
一般新任知县上任,都是要先见一见辖区的各位村长和里长的,但自从罗知县被砍了之后,韦树理左等右等也没有看见这位新知县的诏令。
但这征令却是下来了,虽然看着很好的样子,却让他止不住的担心,不晓得官府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第37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