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30-40(第9/14页)



    “新任的知县大人体恤我们, 特地让放宽了年龄,这不是好事吗?你们一个个的不知道感恩就算了,怎么还苦着一张脸的?”

    柳铁牛有些得意的仰着脖子, 和村长韦树理说道:“新来的知县是郡主的人, 听说是从盛京来的大官,对百姓都可好了。你们且放心的去干吧,没事的。”

    自从这个新知县上任后, 就将他们的俸禄提到了一个月的一两银子,还补发了今年的俸禄,柳铁牛就坚信这是一个好官。

    而林清风一上来就将劳役的年龄放宽,更是证实了他的想法。

    韦树理都活了几十年了,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好官。他将信将疑的附和着,赶紧让自己的孙子去村里传话。

    韦三狗想不到那么多,只是觉得欣喜若狂。

    “正好阿爹病了,我还担心服役该怎么办呢, 现在倒好了, 他年龄将将过去,不在要求里边。四狗, 你年纪也不够呢,正好可以在家顾着阿爹阿娘, 今年咱们家只要我去就行了!”

    “是啊三哥, 我今年还不到十六呢, 我也不用去了!”韦四狗掰着手指算了半天, 也是欢呼雀跃的。

    “三哥你放心, 你就安心去干活吧, 家里的事情有我在呢,肯定把咱家给照顾得好好的!”韦四狗保证道。

    虽然地里的活计不轻松, 但也没有去服劳役累啊。以往去服役的人,哪个回来不是跟皮包骨一样的?要是身子骨差点的还得大病一场,更有甚着,把命搭上的也不是没有。

    韦树理懂得一点字,也会算数,整个坳坳村的情况他了如指掌,谁家的娃娃到年龄了,谁家的老人超过了,不用翻人头本子他也知道。

    “三狗子,今年你们家可是走大运了,就你一个去干活,可得做得仔细一点,替你叔叔伯伯们多干一点。”

    韦树理清点了坳坳村能去服役的人数,一共八十二个,大多数都是和韦三狗一样的,二三十的青壮年,但也有一些刚好卡在了四十四岁的。

    四十五岁,在王怀玉的那个年代,还正当壮年。但是在这里七十都可以称得上高寿的,四十岁真的不算年轻了。尤其是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劳苦人民,他们往往在四十岁的时候就和六十岁一样苍老了。

    这也是王怀玉,甚至林清风都不能理解的事情。

    “这六十岁的老人,在田里走着我都怕他摔了,你们居然还让他们去服劳役?这是要人干活呢,还是要人命啊?”林清风看着江稳山递上来的文书,满脸的不可置信。

    “都说世家压榨着隐户和百姓,你们这些当官的也不见得有多干净吧?看看这规定,又要交税又要服役,啧啧啧,可比我们世家要苛刻得多。”

    江稳山十分有职业道德地挂着微笑,一点也没有被这大逆不道的话吓到的样子。

    “知县大人,这个是皇帝陛下和宰相大人改的税法呢,您要是有问题,不如上表陈述?”

    言下之意,您说得对,但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当官的和当官的能一样吗?

    “郡主现在是将苍梧县交给了您,就是给您全权负责的权利,苍梧的税收、劳役范围、服役年龄,您皆可做主。”

    林清风深吸一口气,虽然早已知道自己接下这个职务,就是接手烂摊子,但——干都干了,总得干出点成绩来不是?

    想到最近立了大功的娄明运,林清风忍着想要张嘴的冲动,抽起了旁边江稳山给他整理好的文书。

    江稳山知道王怀玉想要培养他们,便把自己在军中管理后勤的经验,一点点地交给林清风。

    好在对方虽然没有接触过这些庶务,但也是个世家子,读书识字算术都不在话下。

    “县里预计修三条路共计五百里,还有水库和河道。不说水泥用的是郡主府的,可以拖欠费用。就说其他的材料和工人的粮食,这满打满算的一个月做不完吧?”

    林清风拿着黄山术算好的账目,眉头紧皱。

    苍梧县的财政早就被罗松挥霍一空了,就算在韦仓蒲在帮助下,将罗松的小金库、藏宝地给挖空,也才堪堪填回一半。

    这就穷得叮当响的小县城,一半的财政都不够世家贵公子去一个月青楼,能指望它做什么?

    至于每年的税收,看着老鼠都不愿意光顾的库房,林清风欲哭无泪。

    “大人,咱们倒也不用那么紧张,劳役们的吃喝都是自己带来的,官府只要给他们提供材料和工具就行了,这样算来的话也花不了多少钱。”

    “就算是没有钱,我们也可以让那些商人用东西来抵税和劳役嘛,相信他们应该是很乐意的,再实在不行,我们自己到山上去挖应该也差不多,就是耽误一点功夫而已。”

    康隶书拿着自己的小本本,在算盘上敲出一笔笔的工料费,觉得还是绰绰有余的。

    “你懂什么,钱都拿起修这修那了,县衙里的人呢,还要不要吃饭了,还有罗松留下来的那些烂账,我们还要不要还了?”

    林清风现在是一个头比两个大。

    “还有荣安说的什么书院、建的什么书肆,这不都是要钱的吗?”

    忽然,林清风猛地一回头,“对呀,荣安要办这些东西,应该她给我交税啊,干嘛我还要给钱她?”

    林清风像是抓到了什么把柄一样,兴奋了起来。

    “先把路给修好了,还有水库河道,该花的花,没有钱了,就去找咱们郡主要。”

    作为苍梧知县,林清风当然不能只做在高堂上指手画脚。前期的准备工作,核对人名册、和各个工料供应商的沟通、还有选择河道路线等等,林清风从来不知道,只是简单的修个路,修个河道就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片地方都是平田,要是漓江的水进来,庄稼岂不是全毁了?”林清风到了河堤两岸,看着两边的农田暗自皱眉。

    跟在旁边的小吏叫何伯,是苍梧县负责检测的河工,年纪已经有说五十六了,黝黑褶皱的手指拿着一根枯树枝在地上草草一划,便把漓江流经苍梧的图纸画了出来。

    “漓江这三十年来经过了三次改道,一次比一次要近。在属下还小的时候,漓江的水患还没有那么严重,这一带的良田比现在还要多上两三千亩。”何伯说着,沧桑的眼里满是怀念道:“只是可惜现在都没有了。若是前十年知县大人肯听信我等,苍梧还能再多上一大片良田,水患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难以治理。”

    “如今河道改道已久,只有两个办法能讲漓江水引出苍梧,一个是另外开凿新河道,等到洪峰时将漓江水引之新河道并入珠江。另一个就是让它回到旧河道,不管是从难度还是效果上,疏通旧河道是上上策。”

    “不过疏通旧河道也有一个难题,就是淤泥堆积,还有水流经过,若是要疏通必然要放水。怕是旧河道的居民不同意。”

    河道的淤泥在农民的眼里就是最好的肥料,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有洪水,但每年都有人在河岸两侧种植。

    这堵的就是稻子成熟期比洪水期来得早,或是洪灾不严重。

    旧河道因为是漓江改道,堆积着淤泥的江地就是最好的良田,更不要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