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80-90(第6/13页)

在这里,资源上倾斜很多,加上县里有自己的水泥厂,还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再加上今年要求耕地和粮食都要增产,作为人口只有五万不到的县,林清风真是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人总会有的,只要我们先把基础打好,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王怀玉顿了顿道,“现在北边在打仗,西北的百姓大约是要迁一部分到我们这里。”

    “我们先把粮食和地准备好,等人来了把人养活把人留住。”

    没有想到忽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顿时议事厅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北方,打仗了?”钦防县的县令刘河满颤抖着声音问道。

    打仗,虽然岭南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和南诏那边也经常发生矛盾,还有和少民的寨子。尤其是他们这些靠海的,经常有海盗上来烧杀抢掠。也就是今年王将军来了才没有见海盗影子。

    刘河满是这几个县令里最知道战争残酷的,他不认为西北离得远便和岭南没有关系。

    其他人没有反映过来,则是因为根本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官府邸报上没有说,商队还没有传来消息,他们对外边的了解太迟钝了。

    王怀玉沉重的点头,“上个月传来的消息,说是河西四郡守不住了。现在,估计是让出去了吧?”

    “这,糊涂啊!”

    几人虽然原离京都,甚至容县的县令符凡灯都没有出过岭南,也知道河西四郡的重要性。

    这样重要的地方就没了?

    实在是让人不知作何反应。

    所有人都感觉胸口憋了一口气,吐吐不出来,咽咽不下去。

    第85章

    西北守不住, 王怀玉从一早就知道的,没了王家的西北还有谁愿意掏空自己家的银子去守呢?但只坚持了三年不到,也确实让人意外。

    “北方的消息一来就会给各位去信, 前月王将军已经给天家上折子, 想要接西北百姓道岭南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中估计会到第一批人,明年春耕尤其重要, 除了要养活我们自己人,还要盈余出来接济西北百姓。”

    王怀玉把话说到这里,大家压力蹭的一下就上来了。

    “郡主,那个做的第一批农具, 能不能先给我们县?”符凡灯搓着手笑眯眯地问道。

    反应迟半拍的陆川县县令陆勇翔怒瞪他一眼,“好家伙,我们都还在商量呢,你这小子就下手了?”转头立马换成了一副笑脸道:“郡主, 你别听他小子说的, 这第一批农具先给我们县,我们县的地多, 有了铁制的农具能种更多的粮食,到时候再支援给各位兄弟县。”

    “你放屁, 你们地多好生产, 我们的地少不更需要铁农具吗?不然那石头山地拿什么来开荒?难道要用木头, 让百姓徒手开荒吗?”

    眼看着两个四五十岁, 已经当爷爷的人了, 还在这里你小子他小子的扯头发, 王怀玉只觉得幻灭。

    “各位不用吵了,第一批都是公平分配, 每个县都有份。”

    王怀玉一锤定音,几人只能偃旗息鼓。纷纷遗憾要是能把所有农具都薅回自己家就好了。

    接下来几天都围着几个县能开荒、能产粮的地转悠,恨不得有个仙法,把这些都给种满。

    确定了几个比较好垦荒的地方做安置点,几个县的人便带着明年的计划和王怀玉给的年礼,大车小车的回家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这几个县令不在是牛车都坐不起的了。岭南有种当地特有的矮脚马,非常适合在当地这种山岭崎岖的地方穿行,王怀玉在发现之后就让人收购培育了不少。现在每个县都能配上十匹马,三两马车了。

    这对各县来说可都是一笔巨款,以前出门只能靠走路的衙役官差,现在下村都能配上一匹马了。

    带着一年的节礼,还有朝廷发的三瓜两枣俸禄,各个县都准备着过年。

    今年岭南的年味比往常还要浓一些,王怀玉走在各县的街上,发现从腊月二十开始,各个县上的小摊贩都开始变多了。

    “老板,这个是麦芽糖?咋卖的?”曾茯苓挎着一个小篮子,同岭南的姑娘一样,讲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穿着合身的麻衣裙,落落大方的问着价钱,哪里还有刚来时的破落样。

    “是,这是北方最受欢迎的麦芽糖,是用上好的麦子做的,可甜了,姑娘买点回去甜甜嘴?”约莫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很是机灵的用竹棒沾了一点递给她,招呼她试吃。

    曾茯苓结果,只沾了沾舌尖,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微微一笑道:“怎么买的给我来五十文钱。”

    “好咧,五十文钱三两,我这就给您装起来。”

    老板结果曾茯苓给的罐子,手脚麻利地用勺子将糖装好,一手交货一手接钱。

    曾茯苓接过罐子,小心翼翼的放到篮子里,这可不便宜,她和爷爷种的生姜,得卖十斤才买的上这一罐糖。不过想起爷爷平时爱和糖水,曾茯苓觉得这钱怎么也花得值。

    买完了糖,又在街上逛了一会,将带来的炮制好的药材带到药铺出掉,曾茯苓又买了一些盐、麻布和不少肉,才到城门口找回村的牛车。

    曾家爷孙是今年应崔家的招募来岭南的,两人才到的时候,村里就给了一栋茅草房和几块山地,这些在村民眼里不算什么,却让两人有了安家立命的东西。恰好这刘家村后就是延绵的大山,让略识得草药的祖孙两人能不靠田地养活自己。

    两人一开始只有能懂破败的茅草屋时,都担心过不了冬天,但第二日,村里就组织了几个青年过来给他们把房子简单的修了修,还给他们去衙门借了农具过来,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及时开垦房子后的几块山地,种点芋头把自己养活。

    在刘家村人的帮助下,祖孙两人开了一块荒地种上了平时要吃的青菜,又跟着村民去了几趟山里,发现山上的草药比他们想的还要多还要好,祖孙两人就过上了采药的生活,一点点的把日子过了起来。

    后面村里有衙役来说教大家种植药材,还帮忙找药材商来收购,曾老爷子就在山里挖了些生姜、沙姜、艾草、栀子、薄荷等常见的药材回来种。

    别的不说,但是生姜和沙姜还有艾草这三洋东西,今年就给曾家带来了不少收入。

    村里其他人看到,也纷纷过来讨教办法,曾老爷子也不藏私,只要人来问了就一定说得细细的,可以说时手把手的教给大家了。

    因为曾家不藏私,刘家村的人过来也不好意思,每次都带点家里种的小菜小葱,也让曾家两人过得有滋有味了。

    “咱们来这岭南算是来对了。”

    曾老爷子接过孙女买的麦芽糖,笑得脸都皱了起来,语气中充满了庆幸和感激。

    “是呀,村里人都很好,我们今年包点饺子,给各家送去几个,也算是尽一份心意?我听说岭南人过年不吃饺子的,正好也让大家尝尝我们北方的味道。”曾茯苓说道。

    “可以,这事你想得周到。村里人待我们好,我们也要投桃报李才行,这饺子一家送去几个,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得情谊在。”曾老爷子感叹,“这感情啊,是有来有往才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