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70-80(第13/16页)

样子就够了!想想你我妻儿老小还在许昌,就把这些东西忘了吧!”

    “我不想忘。”

    于立直视着对方:“自桓帝以来,天下纷乱不休,至今已有三十年矣,若我不见这些,只知天下太平,必要痛哭流涕,感上苍恩德,可我见的不只是天下太平,还有民无饥馑!民可为人!此等千年未有之盛世,你让我如何相忘?”

    吴仲张了张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春秋战国之时,就有先贤描绘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之景,只是所学的儒生皆知它只是幻想,不可能为真,故而闭口不谈。

    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不会停止,当这些摆在面前,正在一步步实现之时,又有谁能抗拒的了它?

    哪怕不说为民请命,只是惠及家乡,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受胥吏盘剥呢!

    可是,可是——

    “只有我们两人,做不到此事啊!”

    “不会只有我们两个。”

    于立道:“而且,我们还可以去求刘使君。”

    吴仲眼中忽然有了亮色。

    正如于立所言,‘叛变’的学子很多。

    原因也简单。

    越是乱世,越是孤苦,理想的光辉越是诱人,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都能招来那么多人,何况这是真的以天下为公,选贤任良,这是儒生的此生所梦啊!

    有大量的人无法放弃名利,也有大量的人会被此吸引,尤其是曹操准备推行部分新政,那送过来的人肯定也不会是坚定的守旧派,相反,过来的都是支持改革的,只是改革程度,目的各不相同,但既然要改革,那肯定是冲着日子过的更好去的。

    都想变好了,那为什么不能更好一点?

    反正学子们投刘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

    这是还是汉家天下,他们投刘使君能有什么错?何况曹丞相不也是要推行‘新政’嘛!

    第79章 时间

    虽然在军阀纷争的乱世,汉帝刘协很多时候都没有多少存在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就是还存在着,并象征着汉国至今还未灭亡。

    对大部分百姓来说,这么一个虚影的存在好像也没什么作用,皇帝的旨意没有曹操许可,连大门都出不了,各军阀还是谁拳头大谁占着地盘,洲牧郡守说自领就自领,说打仗就打仗啊!

    不过,名与实可以分开存在,即便天子无力掌握掌握他的权柄,他所占据的名分,哪怕无法像有权时那么明显,却也会不断影响着周围乃至天下。

    有人称帝,天子可以召人共伐不必多说,曹操至今在名义上还是汉相,这使得他就算手握大权,大军准备出征的时候,主帅还得由自己来担任,且一次都不能放松。

    毕竟曹操能靠军功积累起来自己的势力,‘新主帅’为什么不能呢?而当这位主帅打了打胜仗,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后,他会就惊喜的发现,大家都是汉臣,他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用清君侧的大义去清理对方,获得更大的权柄!

    你要说曹操能不能将这位新主帅拉拢到自己身边——

    自己都有不臣之心怎么信任这主帅就忠心耿耿?

    谁愿意久居人下啊!

    更何况,占据名分的天子能放弃这个机会?

    那些不满他一手遮天、对汉室忠心的臣子就不会转而拱卫新主帅吗?

    为了避免出现这尴尬的情况,曹操只能自己去抗大旗,完全不假手他人了。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不外乎如此。

    而天子,或者说汉国的存在,显然不会只在这一件事情上有所影响。

    刘协无明君之相,但刘备可真的是天命所归了,有光武故事在,无非就是商议一番小宗怎么入大宗,也就是对方那新政变动太大,有大量被触动利益的人无法接受,才想再争一争,但这些人都还是汉臣呐!

    既是汉臣,一国人,又有多少人敢直说‘师其长技以制其’,学着荆州的技术,拿着天师的援助,再等时机反打刘备?

    这得是多卑劣无德的小人,才能做出来这样的事!

    大家要脸,那自然不能放在明面上说,只在利益受损的世族中私下流传的广泛,并有付诸行动的打算。

    而这些人偏偏掌握着大量的权柄,又想损公肥私,这就让寒门学子乃至不少开智的匠人很不满了。

    以前世事黑暗,无人能行正道,大家忍着就算了,现在公正占据上风,我等何必再忍!

    当然,被送过来的学子都是挨过社会毒打的成年人,也没太激进,就是跟一同到来的大族子弟打了几架,将对方送进了医院,又一起联名上书,请刘备登基为帝而已。

    *

    暑时的酷热逐步远去,天气也开始变的让人舒爽起来,不会外出一走就出身热汗,就连心里好像也随着天气的转变,开始变的心平气和起来。

    不过刘备好像还停留在酷暑,非常的燥怒。

    才怪。

    带着两个文档管理员,刘琰从州府内的廊下穿过,刚一到达正堂,就听到刘备的怒斥。

    “这群学子,过来是让他们好好学习的,怎能当街互殴?还把人腿给打骨折了,必须严惩!那打人的拘留半月,伤者的医药费也得由此人全出!”

    听到这里,刘琰脚步微停,差点没笑出声来。

    教育系统是她的范畴,北地学子间互殴之事一出来,她那边就收到了完整的前因后果。

    自入荆州学习之后,北地学子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以世家大族与功勋子弟居多,另一派为寒门,匠人与少量的军功爵主,前者多是后者上级,平日里颐指气使,甚至还会打骂羞辱。

    若是没来荆州,寒门子弟与匠人也就忍了,可有荆州状况做对比,这些人心中的怨怼便越发难以克制,两方矛盾也越演越烈,尤其是前者越发觉着匠人不可控制,为了确定自身权威,加重了逼迫羞辱,最后忍无可忍的匠人和学子一起,将这些人狠狠的揍了一顿。

    只是打的是很痛快,打完之后就很麻烦起来。

    这场互殴——姑且算是互殴吧,受伤最重,断了腿的‘苦主’是公卿子弟,身上有爵还有官职,匠人则算民。

    而汉律不认互殴,只认民殴官,而民殴官为重罪,要罚为奴隶,终生苦役。

    如今诸葛亮有修改法律,民殴执行公务的公职人员的罪责也进行了减轻,但还是要按情况进行刑事判罚,而非执行公务期间的互殴,则以受伤情况进行民事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所以刘备看似愤怒的斥责,实际上是将此事定性成了‘学生’互殴,将程度减轻了无数倍,就连那医药费,都不一定是匠人学子出呢!

    这明晃晃的偏袒,人只要不傻,自然能看出来,过来理论的使臣颇为不满的开口:

    “使君!这如何算得上学子互殴,那打人的郑二乃高校尉臣属,如此以下犯上作乱之举,怎能——”

    话还未说完,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