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70-80(第15/16页)

拉拢外戚,才勉强让徒陵继续推行。

    不过,豪族官吏们可不惯着皇帝。

    打算徒陵,得有陵有城才能把人迁过来吧?于是昌陵就开始成了一项极为神奇的工程,工匠民夫数万人修了整整五年,修到国库空虚,民怨四起,硬是连司马殿门还没修出来。

    小孩子常问爸爸去哪儿,放在知道但又不知道的成帝身上,想来也特别想唱一句——

    这钱究竟都花哪儿了?!

    当然,如果他们也冒进一点,那同样会和成帝一样,面临钱到底都花哪儿的疑问。

    吃空饷,巧立名目什么的,都是传统艺能啊。

    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太过复杂,刘琰拒绝多想,她略过这个话题,不再多想,而是问道:

    “说起来军师这些时日好像在设计未来的发展规划,好像都已经设计到二十年以后了?”

    “哪有,只是粗略的规划下,什么都还没有呢。”

    刘备摆了摆手:

    “现在人口跟不上,其它方面也不足,只能集中资源发展最几个关键的地方,军师和我商量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利用旧的道路和地形,以及各地矿脉,沿着两河流域划分出来以后重点发展的经济区,需要布兵驻守的军事区,跟你要详细现阶段矿产可开采位置,就是为了这个。”

    能力永远是越用越熟,积累的知识也是,刘备稍稍一说,刘琰便明白现阶段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了。

    人口不足和科技代差带来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

    最简单的,铁煤产区不在一处就能让人立刻自闭。

    石门铁厂到麦城煤矿距离大概在两百里左右,这个距离在后世,不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放在如今用畜力载着货物,最快也得走个四天,这相差的何止是时间,是高了几十倍的运输成本支出!

    公路没有修出来之前,为了省点钱,军师只能绕路走水道送煤,可就算是这样,账面上也是亏的令人头大,若不是有刘琰这个bug,就算集整个荆州之力,也说不出‘不计成本’的建设推行。

    毕竟就算是公路修出来了,照样还是亏。

    无它,公路还是用畜力运输的情况下,只是路平整了,拉起来没那么沉了,牲畜力量还是没改啊,顶多就是将四天行程缩短到了三天,和船运没任何区别。

    真正降低运力成本的,是依靠系统建造出来的蒸汽拖拉机车。

    这车时速达十公里一小时左右,能拉动三吨左右的货物,基本上一天就能送到,载重也高,非常完美。

    至于开起来烟雾缭绕,吵的耳朵都要炸了,不能跑泥地,偶尔会趴窝这些问题,在时速和载货量和就地使用煤动力面前,全都不是个事儿。

    只要煤铁跟的上,蒸汽拖拉机车说量产就量产,产出来就能投入使用,畜力行吗?

    就是这么嚣张。

    但这份嚣张只限于百公里内,路再长个几倍,刘琰就不敢大声说话了。

    没办法,公路修起来的成本太高,材料费是一项,难度也是一项,之前修过的驿道扩建很容易,可那些没修过的,需要跨水搭桥的,以及更加复杂地形的难度和成本,就很让人自闭。

    而蒸汽拖拉机本身也需要煤炭供应得上,一但距离过长,同样会出现运力成本高于运输物品本身过多的情况。

    麻烦的是,华夏领土实在是太大了。

    以后世的地图来说,南北东西直线距离长达五千公里以上,地形复杂之大,实际距离之长更要命,就现在这点不足三四千万的人口、技术水准想全覆盖的修路,是在想什么屁吃?

    现代那么多人,技术比现在不知完善多少,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建成都用了几十年呢!

    人力有限,资源有限,只能在局部紧着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地方先来,那自然是以已经开发不错的两河流域为中心,结合支流、地理环境、资源、军事用途等关键往外扩展最适合,当然,华夏其它地方也不能放弃。

    毕竟无论从资源还是从国家战略纵深的角度来说,任何一寸国土都不能放弃,只是人和钱投的肯定无法太多,基本上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占有,然后等国家二代、三代乃至更往后的后人去缓慢开发了。

    人啊,还是缺人!

    无人可用的感觉实在是糟心,刘琰叹气,道:“也只能这样了,就是这样的话,得小心河水泛滥的问题。”

    “放心,这些都会考虑到。”

    刘备笑道:“哪怕是你这边确定现阶段能开采的矿产,我也得再派人去一趟,实地考察后再看是否合适呢。”

    “那就好。”

    有诸葛亮在,刘琰还是很放心的,她没有继续多聊规划——这方面军师不会放过她,等有了章程,必然要全方面的给她讲解到听懂为之,好让研究所能够配合的上,至于现在嘛,还是别折磨自己的脑子了。

    刘琰回到了到学子问题上。

    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已经不是她的能力范畴了,她那主要是基础教育外加科技人才培养,而这是政治与实践,两方差了没有十万八千里吧,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还得刘备来。

    对此,刘备答应的很是痛快。

    又聊了些其它的琐事后,刘琰便主动道别回去了。

    她猜的一点都没错,数月后,做好初级规划的诸葛亮非常认真的开始给刘琰讲解接下来的三年计划。

    讲完了还不算完,得做预算,同时还得和质疑计划可行性的人扯皮,根据实际勘探回来的报告再次调整,更糟心的还此事还撞上了一季度一次的工作总结……

    这班加的,差点让刘琰没活过这个冬天。

    幸好,还有温暖的腹肌能够让人放松一下。

    咳。

    *

    敲定规划,推行也就开始了。

    这架名义上还不是国家的国家机器,转动起它庞大的齿轮,以规划为方向,海量的物资为能源,大量人力为钢架,无数基层的与高层的官吏为润滑油与推动剂,用最大马力追赶着工业基础。

    强大的动能一层层往下释放,直至个体。

    玻璃厂区,江家。

    傍晚,下工从食堂提着饭盒回家的江永还感觉像是在做梦。

    前些日子,上面重修了新历,将十月末的年挪到了十二月,并将一月一做为新春之始,前后连放半月的长假。

    虽然节日时间有所调整,但有这么长的假日,众人接受还是很良好的,只是玻璃这种高温生产的制品不能停工,还是得有人值班继续生产才行,于是厂长用三倍工资招人,这使得家里有五个孩子江永的一点没犹豫,直接第一个报名值班。

    说是值班,和过往上工也没什么区别,甚至晚上还能多领一份饭回家。

    大过节的,饭菜也要好些,食堂闷的是精白米饭,菜还是炖的猪肉,那肉肥的流油,还能再让大厨给自己打两勺子肉汤!江永舍不得自己一个人吃,全盛进了饭盒,带回家和家里人一起分。

    周围不知何时挂上了红布,工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