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风起长安》 140-160(第22/31页)



    只有张荀知道,下一次,敌军的进攻将会更加猛烈,并且是有所准备。

    于是他回到城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准备守城的武器,他差人将雍丘城内的芦苇割来,聚集城中所有可燃烧的油脂,以备守城。

    第二日,叛军果然又来攻城,这一次,林潮带来了一百门攻城的石炮,一颗颗巨石砸下,将雍丘城上的楼堞摧毁。

    士卒被巨石砸中,血肉模糊,张荀旋即命人用木栅堵住缺口,防止敌军登城。

    有石炮做掩护,叛军顺利抵达城下,架起了云梯,张荀见状,大喊道:“束蒿灌脂,点燃投下。”

    唐军将士将灌有油脂的芦苇点燃丢下,爬梯的叛军纷纷被油火焚烧跌落,无法登城。

    因有油脂,火势瞬间弥漫,从云梯下来的火人向军阵中疯狂逃窜,“火,火,快救救我…”

    攻城的队伍瞬间大乱,军官见之,于是拔刀将其击杀,然此举,却引得其他叛军的惧怕。

    城楼上的张荀见状,于是带兵偷袭敌营,叛军再次因乱撤兵,雍丘又一次守住了城池。

    张荀回到城内,不顾身上创伤,继续安排城防,并命人连夜修复城墙。

    连续几次的奇迹,让张荀获得了极高的威望,雍丘唐军几乎对他唯命是从。

    他们坚信,在张荀的带领下,叛军最终都会退兵。

    是夜,安排好一切防守事宜的张荀才回到雍丘临时的居所中处理伤口。

    他光着身躯,坐在能让他减轻伤口痛苦的药浴中,身上的新伤加旧伤,刀痕密密麻麻布满了全身。

    跟随张荀来到雍丘的,是他最为宠爱的妾室,她将药膏放置一旁,她走到张荀身侧,准备伺候他沐浴。

    “郎君。”妾室心疼的抚摸着他的伤口。

    张荀拍了拍她的手,“勿忧,贼人不退,我必不会轻易倒下。”

    “只是不知潼关那边,如何了。”张荀看着窗外,明月皎皎,“有哥舒将军领军,当能破敌。”

    作者有话说:

    其实义军里大多都是地方低级文官,而非武将,像张贾这种,原来都只是县官。

    局势到现在,其实只要守住潼关,叛军就真的被包围在了一个小圈子里,但是潼关失守的因素,其实不只是决策者的愚蠢,潼关守将哥舒翰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

    第155章 长恨歌(一百零九)

    ——潼关——

    哥舒撼至潼关, 因风疾无法处理军务,于是便将军政大事全权交给御史中丞、行军司马田梁打理,二十万大军责任之重, 田梁因害怕担责, 于是分权麾下,以哥舒撼心腹部将王司礼统骑兵, 原高仙之麾下大将李成光统步兵。

    王司礼与李成光不和,相互争权, 使得指挥无法得到统一,而哥舒撼至潼关后又因过分严厉与苛刻,丝毫不恤士卒, 故而唐军上下, 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天圣十五年,大燕皇帝的次子陆庆绪请旨率兵进攻潼关, 然潼关易守难攻,很快就被哥舒撼击退,此后燕军多次进攻潼关, 都为哥舒撼所败。

    击退敌军后, 因与前朔方节度使陆顺有嫌隙, 又仰仗手中军权,于是便起了私心。

    天圣十五年二月, 再击退进犯潼关的燕军后, 哥舒撼便派人伪造陆善与户部尚书陆顺通敌的书信,并将陆善派遣的送信者擒获送入朝中, 上书厉数陆顺之罪, 请求皇帝将其诛杀。

    陆善自归朝后再未出过长安, 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哥舒撼的诬告, 包括皇帝,所以皇帝并不想答应这个请求。

    面对哥舒撼领兵出征,不但守潼关不出,且还用自己的军权来要挟皇帝诛杀大臣时,皇帝的心中便生起了一层芥蒂。

    当哥舒撼的奏疏送到长安时,皇帝气得将其甩下,“他这是拿着二十万大军来要挟朕吗?”

    群臣也觉得哥舒撼所奏有些无理,尤其是力保下陆顺的太子李怏。

    “陆顺在京,一直被严加看管,如何能做出通敌之举,哥舒撼领兵出征,却自恃拥兵之重,要求朝廷诛杀功臣,公报私仇,这样的做法,有违人臣之道。”

    “圣人纵容了他一次,那么便会有第二次,无穷无尽。”

    此时,皇帝开始后悔让哥舒撼代替出征,“这些个胡贼,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诛杀陆顺一事,请圣人三思。”太子李怏带着众臣跪伏求情。

    对于皇帝而言,他并非是不舍诛杀陆顺来安抚出征在外的哥舒撼,而是身为帝王,他不满被臣下所要挟。

    就连张国忠也觉得哥舒撼此举是在以权谋私,然燕军步步紧逼,哥舒撼又多次上书,皇帝害怕哥舒撼会因陆善之事,而不尽心讨贼,更加害怕潼关失守,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最终答应了哥舒撼的请求。

    “来人。”皇帝将哥舒撼的奏表放下,脸色平静的唤道。

    “圣人。”龙武大将军陈元礼踏入殿内。

    “诛…陆顺、陆真兄弟,抄家流放。”皇帝道。

    陈元礼大惊,他抬起头看着神色平静的皇帝,“圣人,陆尚书他…”

    “朕的话,连你也不听了吗?”皇帝望着眼下这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臣子。

    “臣,遵旨。”——

    ——长安城·陆宅——

    陈元礼带着禁军来到陆顺居住的里坊,将陆顺宅与太仆卿陆真宅团团围住。

    太子李怏得知消息后,带着东宫属官火速赶到,并将陈元礼拦在宅门外。

    “殿下,还请不要妨碍下官执行公务。”陈元礼冷漠的说道。

    “户部尚书有何罪,陈将军要抓他?”李怏问道。

    “陆顺勾结反贼陆善,通敌叛国。”陈元礼说道。

    “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哥舒撼在泄私愤,户部尚书是有功之臣,他曾平定了北方的叛乱…”

    “殿下!”陈元礼大声呵止。

    “我现在就去求圣人,对户部尚书的判决,请将军先延后。”李怏红着眼眶似恳求一般说道。

    “殿下能够劝得动圣人,那么潼关的哥舒元帅呢?”陈元礼问道,“殿下要如何与哥舒元帅交代。”

    “可是朔方军如今已经东出,且在河北取得了胜利,而户部尚书曾是朔方军的统领,苏仪与李光必都是他的部将。”太子李怏反驳道,“朝廷在此时诛杀户部尚书,并非明智之举。”

    “现在朔方军的统领叫做苏仪,即便曾是陆顺的麾下,但朔方军比起京畿长安,殿下觉得孰重孰轻呢?”陈元礼又道。

    李怏陷入了沉默,这时,陆宅走出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他向太子李怏叉手。

    “太子殿下,小人奉阿郎之名,送殿下还宫。”少年说道。

    李怏皱眉,“陆尚书…”

    “阿郎十分感激殿下的挂念与信任,但也深知时局的困难,所以请陈将军入内,府外不宜有血光扰民。”少年又道。

    众人闻言皆惊,陈元礼感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