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风起长安》 140-160(第23/31页)

无奈,太子李怏也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随少年一同入内。

    户部尚书陆顺端坐在待客的中堂,他穿着一身戴罪的白衣,将朝廷的赐服、官帽、靴、金带、鱼符,齐整的摆放在案桌上。

    见到李怏,陆顺起身跪迎,“罪臣陆顺,叩见殿下。”

    李怏迟疑了片刻,他看着陆顺的装束,“尚书…”

    “我受天恩,蒙赐汉姓,虽非汉人,却早已视大唐为自己的家,绝无二心,哥舒撼的诬告,呈书已有数日,圣人方才决断,我深知,此乃情势所逼,并非真心,如此,我便没有什么遗憾了。”陆顺说道,“不管怎么说,陆善都是我的族兄,如果杀了我,就能平息叛乱,这也算是陆家能够为大唐做的最后一件事,希望殿下不要阻止。”

    说罢,陆顺朝太子李怏重重叩首,李怏愣在原地,他看着陈元礼,“陈将军…”

    “皇命不可违。”陈元礼摇头道——

    天圣十五年三月三日,皇帝下诏以通敌之罪诛杀陆善的族弟陆顺以及太仆卿陆真,其族人流放岭南。

    又以退敌之功,升哥舒撼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

    并命中使将陆顺的人头送往潼关,希望哥舒撼能够领兵退敌,收复东都。

    皇帝的妥协,使得与哥舒撼不和的朝臣人人自危,他们害怕自己会落得与陆顺一样,诬告而死的下场,于是纷纷请辞,逃离长安。

    与此同时,一直扶持哥舒撼的右相张国忠也终于醒悟,他极力推荐哥舒撼,并将他推向权臣之位,最终,使哥舒撼脱离了朝廷的控制,手握二十万大军,但有偏差,心存他念,便可使局面彻底改变。

    原本在大唐臣民心中有着极高声望的哥舒撼,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勋的河西名将,却因为陆顺一事,晚节不保,成为臣民唾骂与不耻的对象。

    当陆顺兄弟的头颅被送到潼关后,麾下心腹部将,元帅府马军都将王司礼于是向哥舒撼提议诛杀奸相张国忠。

    “圣人现在依赖于您,陆氏兄弟的人头就是最好的证明,自从李甫死后,张国忠专权,祸乱朝纲,将天下搅得乌烟瘴气,天下百姓无不恨之切齿,且陆善起兵,便是以诛杀张国忠为由,如果元帅您此时上表请求圣人诛杀张国忠以谢天下,那么陆善起兵将再无理由,天下臣民抗击叛贼的信念也会更加坚定。”王司礼叉手说道。

    哥舒撼躺在榻上,摇头道:“我今日能够领兵出征,又官至宰相,全都是靠右相的提携,如今我得了权势,又怎能忘恩负义呢,况且,右相是圣人的心腹,又是张贵妃的族兄,与陆顺兄弟终究是有所不同,圣人能因我杀陆顺,却未必会杀张国忠。”

    “张国忠奸诈,又怎能容忍有人的权势在他之上,元帅奏杀陆顺,必定会引起他的恐慌与戒备,张国忠一日不除,将士们的心一日难安。”王司礼力劝道,“末将请求元帅派遣三十名死士前往长安,将张国忠劫掠至潼关杀死,以慰天下。”

    哥舒撼听后大惊,他看着自己最信任的部将,自至潼关以来,所有事,他几乎都会单独与王司礼商议,对于王司礼的提议,他很是不高兴的斥责道:“谋害朝廷命官,劫杀宰相,这样做,无异于谋反,我如果听从了你的话,那我与陆善又有什么区别。”

    “诛杀张国忠乃天下臣民的心愿,只要元帅心向大唐,您诛杀张国忠后,再兵出潼关,天下百姓都会拍手叫好,不会有人说您是想要谋反的。”王司礼又道。

    哥舒撼仍然有所犹豫,“天下人的确对张国忠痛恨无比,可是圣人却不会这样想,圣人信赖与器重他,我如果杀了他,圣人就会觉得我的权柄太重,从而疑心于我,我是圣人的臣子,而不是万民的。”哥舒撼反驳道。

    “元帅,圣人年事已高,若是您能扶持太子登位,这疑心自然得以解开。”王司礼继续道,“您不杀张国忠,张国忠必然会因畏惧您的权势而设计陷害。”

    “你不用说了。”哥舒撼依然拒绝了王司礼的请求,“现在朔方军已经东出,河北有严平原的义军,河南也有魏王,局面已经在朝好的方向走了,此时的朝中,不应该生乱才是,若杀张国忠必引动乱,届时潼关若是失守,那么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王司礼低下头,哥舒撼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我知道张国忠是狡诈之人,可眼下形势严峻,稳中才能求胜。”

    诛杀张国忠要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作为潼关的主帅,哥舒撼不得不甚重行事。

    然正如王司礼的提醒一般,在皇帝诛杀陆顺之后,原先的盟友张国忠,也开始惧怕起了这位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将。

    而他的私欲与贪心,要远在国家与万民之上,大唐的将士在中原战场上浴血奋战,李光必坚守常山,张荀苦守雍丘,皆是以少敌多,苦苦煎熬。

    而长安城却搅动起了另一番风云,局势一变再变,使得昔日强大的帝国,四分五裂。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哥舒翰是中风偏瘫了(原因就是好酒色,好色是毋庸置疑,妻妾成群,长安城的坊间还有他爱妾的宅子,好像是叫裴六娘。)

    女主没在潜水哈,苏荷知道那么多事,都是李忱派人告诉她的。

    前期的战争是群像,尽力还原安史之乱,现代大部分人除了知道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与马嵬驿之变,其余事情知道的就很少了。

    安史之乱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可不是那一点点功绩就可以洗白与抵消的。

    其他朝代都是先盛再慢慢滑坡,然后中兴,李唐的安史之乱就是直线下降,中兴…可以忽略的其实。

    第156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

    ——长安——

    哥舒撼出征前, 张国忠害怕其权重,遂安插眼线于军中。

    王司礼奏哥舒撼之事为张国忠得知,张国忠便更加恐惧, 于是召心腹入府商议。

    “右相, 此事虽然未得到哥舒撼的同意,然他的确有不臣之心。”

    “如今朝廷的重兵全都在他一人手上, 如果他在此时率兵直指长安,那么他一定会和陆善一样, 以诛杀您为由,到那时,您的性命恐怕就难以保住了。”

    “他之所以能够奏请圣人诛杀陆顺, 而拒绝了部下的提议, 只是因为圣人足够信任右相您,倘若他以大军相要挟, 圣人难道还会违背他吗?”

    此时的张国忠,心急如焚,“局面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哥舒撼如今在潼关御敌, 无法召回, 况且一旦召回,他必知我杀他之心。”

    “哥舒撼眼下不能动, 但是右相可以增长安兵马。”心腹献策道, “右相可以向圣人请命,以京师安危为由募兵训练, 再屯兵于灞上, 防备哥舒撼。”

    张国忠便于次日上奏皇帝, 以京师无兵守御, 募兵三千于禁苑训练。

    后又募兵万人,令心腹统领,借抵御叛军之名,屯兵于灞上,以防备哥舒撼。

    而张国忠此举,也引起了哥舒撼的惧怕与不满。

    此时地方战乱不止,常山与雍丘的唐军,面对数倍之多的敌兵,依旧坚守,而长安的朝堂上却上演着将相不和的明争暗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