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50-160(第13/16页)

外漂亮。

    然而黛玉看在眼里,却总觉着失了一层颜色,许是因为胤祺不在,一个人赏花到底寂寞,也不知最后一支花谢的时候,胤祺能否回来。

    被黛玉思念着的胤祺,此时已经到了粤地。

    胤祺本来以为闽地已经足够繁盛,然而等到了粤地,才是真的大开眼界。

    作为朝廷允许的开海禁港口,粤地的码头上,船只川流不息,等着进港的船远远排到了天际,仅是靠岸,就得在海上等上好几日。

    等到官府验完了货,货船刚入港,数不清的汉子一拥而上,推着嚷着帮着将船上的货物卸下,送到官府指定的货仓之中。

    海面上水光粼粼,瑞气千条,港口里热闹纷呈,黄头发的、红头发的、蓝眼睛的、绿眼睛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各式各样的声音交汇,一派热闹纷呈的景象。

    本地的大商行们,更是派了人守在此处,只要见着有新奇的货物,连忙凑上来,与洋人用着手势笨拙的沟通,没多久便达成了交易,招手令自家的小厮将货物抬走,后续再卖往京中、蒙古,甚至是西边。

    这般充满着市井气息的热闹,胤祺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了,就连京中都没有这番景象。

    贾琏嫌恶地捂着鼻子,码头上靠卖苦力谋生的汉子多,日头一起来,身上的衣裳穿不住,便将粗麻衣裳全都脱了,裸着上身搬着东西,肌肉遒劲,皮肤黝黑,腰腹用力间,紧紧崩起砖一样的硬块。

    贾琏虽然也有几个娈宠,但他喜欢的都是清秀之人,这等汉子他看了只觉着伤眼睛,他走上几步,小声与胤祺说道:“爷,这些蛮人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咱们回驿站去吧。”

    胤祺却没有搭理贾琏之言,他混入拥挤的人群,沿着码头走着,只觉着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都值了,唯一的遗憾在于黛玉没能亲自见着眼前之景,正在这时,却瞧着一个大胡子,长卷发的西洋男人,穿得破破烂烂的,支着画板在画画。

    这画与大清的画却不同,一笔一画之间,眼前景一模一样地被复刻到了纸张之上。

    胤祺眼中一亮,忙掏出银子,请这人画一幅码头之景。

    那西洋人掂了掂银子的重量,又咬了口,确认了是真的银子,并非是谁的戏弄后,匆匆几笔将正在画的那幅画画完,用带着口音的官话与胤祺交流起他的想法。

    胤祺诧异地看着那自称为约翰的洋人,要知道,这一路走来,胤祺就没见过会说官话的洋人,许是这边几乎都是与粤商打交道,那些洋人们要不就不会说汉话,会说的那几个,张嘴也是奇奇怪怪的粤语。

    见了这人,胤祺只觉着格外惊喜,他一直担忧的,如何与洋人沟通一事,总算有了解决办法。

    虽说可以去官衙里借人,但不到万不得已,胤祺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私事惊动官府,不然等回了京中,必然是康熙的责罚在等着。

    没多久,约翰便按着胤祺的要求将画画完,胤祺仔细打量,见虽然不甚精细,却也将眼前场面之神抓到,遂满意点头,将银子递给约翰。

    等约翰小心翼翼地将银子收好后,胤祺又从怀中又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荷包,从中到处数枚银子。

    胤祺将银子拿在手中上上下下地扔着,沉重的银子砸在手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约翰本就穷困潦倒,平日只靠在码头卖画为生,勉强能维持个温饱,见着这么多的银子,一时间眼睛都直了,盯着胤祺的手不送来。

    “想要吗?”胤祺笑着问道。

    约翰使劲咽了口唾沫,重重点头:“想。”

    他眼中的渴望再也掩盖不住。

    “想要就和我走。”胤祺将手一收,银子被他握在手中,约翰着迷地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胤祺的手,得了他这句话,连忙将画板一收,跟着胤祺离开。

    贾琏捂着鼻子跟在身后,不知道胤祺为何要让这么一个乞丐跟着他们回驿站。

    当然,胤祺也没有给他解释,等到了驿站后,胤祺让舞文领着约翰去洗干净,又让贾琏自便,便直接回了房间,铺开信纸,开始写这一日的见闻。

    “黛玉,见信如晤”

    长长的信写完,胤祺又将白日约翰画的码头之景塞入信封,用火漆封上口后,递给弄墨,让他寄出。

    第159章 粤地

    粤地湿热,在京中迎春刚刚绽放之时,粤地早就百花盛开,街道巷尾,三角梅开得绚烂,静坐在房间里,不多时便是满身的大汗,更别提走在路上,更是刚出门便汗如雨下,这也导致了粤地的衣裳,比京中要轻薄许多,甚至有些衣裳穿在身上,看着都有几分不庄重。

    胤祺与贾琏一开始还没甚感觉,没多久,只觉用了冰鉴的房间里愈发潮湿,地面上墙上犹如被雨淋过一般,每日都湿漉漉的,浑身上下的骨头都乏的不行,时不时的泛酸。

    若撤了冰鉴,又实在是被这湿热天气逼得喘不过气来,思索过后,胤祺索性吩咐了舞文和弄墨,去当地的铺子里,买了一批最为时兴的衣裳,迅速换上。

    不得不说,这些衣裳虽然没有江南织造上进的绫罗绸缎的精致,摸上去料子也不甚厚实、柔顺,穿到身上,却是凉快异常。

    胤祺摸着身上的衣料,若有所思。

    好容易适应了此地的气候,但胤祺并不急着出去,他一直抓着约翰在学外邦的语言,反倒是贾琏心急不已。

    贾琏也是管着荣国府外头事的主事人,这些年里应酬交际,也是长了些见识,知晓不能凡事都指着胤祺,难得跑了这么一趟,想要赚钱,自己得跑动起来。

    遂写了拜帖,按着王熙凤写给他的名单,一一送了出去。

    没多久,贾琏送出去的拜帖便有了回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粤海关监督的回信。

    广州府自元朝始设,为广东的十大州府之一,自康熙南巡下旨开海禁之后,先是在粤地,闽地设了海关,次年又在浙,江两地设海关,自此以后,此四地成为大清与外界交往的门户。

    其中最为繁茂的,便是粤海关,就连从闽地上岸的货物,也多到粤地集散,南边、西边的洋人的大船都从广州码头上岸,就连东边的倭国、高句丽等地,见着此地繁盛,也多次遣人来此。

    此地海关之事,悉由粤海关监督负责。

    自三藩之乱后,对于南边的州府,康熙派绿营兵和八旗兵驻守,不仅在广州、肇庆、惠州设有总督、巡抚、提督,更是加设了广州将军一职,由八旗子弟领兵。自从开海禁之后,为了应对往来的洋人,康熙又在滨江临海之处设边防七镇。

    重兵之下,谁也不敢在此闹事,无论哪国的人,在广州都老老实实地遵循着清廷的规矩。

    也因此,粤海关监督,虽说官衔不高,说话却很是管用,无论是外国的使臣,还是经商的商人,都得先拜了他的码头,才能顺利。

    王熙凤家的祖上,便在此地任了几年海职,虽说如今已经入了京中,但烟火情还在,现任的粤海关监督李烨,便是王家的故交。

    李烨接到贾琏拜帖之时,迅速将王、贾两家的情况思索一道,彼时王子腾刚赴了外任,贾政也点了学政,更别提贾府里头还出了个贵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