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纵哥儿的忠犬仆从: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娇纵哥儿的忠犬仆从》 50-60(第21/31页)

 不过村长这么一说,老屋的四梁八柱好像就不怎么吃香了,他必须换新的。

    他对村长说不一定砍,只是先进山看看。

    村长点头,然后还说自己最近天天需要去城里集会,可以把老鼠药代给他卖给其他村长。

    苏凌自然同意,说老鼠药家里都备着,明天就送来。

    村长又说昨天给他的那个灯笼,被他老朋友提回去了,暂时还不了。

    “一个灯笼,没事的,不还也没关系。”苏凌道。

    村长帮他许多,一个灯笼估计不到十文吧,倒是里面的蜡烛贵,要一百文一支。

    村长见苏凌毫不在乎的神情,“不是你做的,你当然不知道里面的学问。”

    能被蔡老头拿去研究的东西,那能是简单的东西?

    说出来别人都不相信,他一个村里老头竟然有个做大官的老朋友——官至工部尚书。

    咳,不过是前工部尚书了。

    一介贱工靠超高工艺和皇帝赏识一路顺利升迁,位极高位。

    但皇帝一死新皇帝顶不住朝廷压力,给人随便按了个贪污工程款项的罪名,判了死罪。

    最后还是他手下同僚可怜他,悄悄用死刑犯替他赴死,让人回了青石城好落叶生根。

    一般人做官通过文武科举便可,但当朝多了条路走,为鼓励百工发展开创了百工手艺科举。但百工者贱,历朝历代抄家罪犯大多沦为工匠,百工的地位不可能说提高就提高了。

    即使通过工艺选拔有了官身,少部分人到死也最多混个从九品的主事,大多都是在官营坊里为官家劳作。

    蔡老头打破格局,一路靠皇帝赏识做到了尚书位置,听着扬眉吐气,在朝中却不好过。

    原本簪缨世家和寒门清流两方在朝中斗来斗去,突然一个贱工上来倒是有了共同的对手。

    两方都瞧不上靠奇技淫巧混迹官场的蔡老头,两派官员一致把火力转向了他。

    新皇帝上位后顶不住压力,直接把人革职查办了。

    不过在青石城倒是很安全,这里向来没有王法。

    朝廷的敌人就是它们的朋友,青石城对蔡老头很是尊敬,还让他管辖城中所有百工和工匠店铺。一副要青石城的手工艺赶超外面一样。

    这些东西只在村长脑海一闪而过。

    他而后意味深长的看了苏刈一眼,“你灯笼看着其貌不扬,倒是些新奇心思。”

    他昨天着急回来,进门的时候自己小孙子迎面撞来,把灯笼撞到在地上。

    灯笼都是纸糊的,倒地很容易点燃起火。

    他连忙弯腰捡起,却发现灯笼纸完好,里面蜡烛还静静的燃着。

    寻常百姓用的灯笼糊纸虽然刷了点桐油,耐火力强点也不容易受风雨侵蚀,但遇火苗也是一点即燃。

    村长见地上灯笼好好的,以为这个用的是贵了点的绢做的灯面。

    倒是一旁的蔡老头取过他手里的灯笼,而后又朝空中抛去。

    灯笼都是摆好放好或者挂好,日常用灯笼还得非常小心别着火了。城里家家户户都备着大水缸可不就是防火用的。

    蔡老头这一扔,村长心里捏了一把。一贯自诩老眼昏花,此时却紧紧盯着那灯笼。

    结果不管蔡老头怎么扔,那圆鼓鼓的灯笼里还是亮着。

    只是纸糊的灯面磕破,露出了里面的竹篾灯骨。

    圆骨灯笼里还套着个小圆环,不论怎么动,小圆环上固定的蜡烛火苗旺盛。

    村长不信邪,又把灯笼摔在地上,还用脚踢翻滚,但烛火仍不灭。

    “还真是稀奇。”村长道。

    蔡老头把灯笼捡起在手心观摩,一眼便道破缘由,“这灯骨与寻常不同,圆环相套,辗转相环,不论灯笼怎么摔,小环里的烛火不会灭。”

    灯笼摔倒、风大的情况,灯笼就容易灭或者容易起火。防摔没办法只能人注意点,但防火也不是没有。

    只是灯面材质越耐火成本越高,像防火透亮的犀牛角、灯羊角灯,寻常百姓一辈子都买不起。

    但这灯笼不糊纸面,凭着竹篾骨架,环叠奇巧就胜了。

    蔡老透反复打量灯笼骨架又道了好几声妙。

    村长也道这要是拿出去卖,城里灯笼都要变款式了。

    蔡老头却知道不仅百姓受惠,就连行军打仗也有很大益处。有这个巧妙灯骨,也不怕夜路难行摔灭了灯火。

    蔡老头抱着灯笼就急急忙忙回家了,留村长一个人在原地。他瞧着人着急回家的身影嘀咕道不是来找他的吗?

    灯笼被蔡老头抱走了,村长此时只得对苏凌实话实话。

    “苏刈是打算做这个灯笼卖钱的吧,你放心,蔡老头不会拿出去卖的。他就是满足自己好奇心。”

    苏凌一听那圆滚滚的灯笼这么新奇,一时拿不定注意,看向了苏刈。

    苏刈道:“无妨。”

    村长松了口气,他道,“这叫什么灯?”

    “我见过人称它为滚灯。”

    “滚灯倒是很贴合,你倒是心思奇巧。”村长夸赞道。

    “我以前只是见杂耍班子耍过,这个灯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苏刈实话实话。

    村长点头,“但在青石城确实独一份,能赚好大一笔钱。”

    村长摸着胡子感慨道,好人就是有好报啊。苏凌爹在天有灵也放心了。

    苏凌阴差阳错买了个好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滚灯是北宋黑科技。

    但是本文背景参考的是明代后期的西南土司。

    第58章 进山

    日头高挂, 秋高气爽倒是不晒。

    正午,懒洋洋的秋风卷着门前屋后种的野菊和桂花香味儿在村里打转,只要出门就能嗅到鼻尖清淡香味。

    再晴个十天半月便会下起绵绵秋雨。秋后农闲, 讲究的人家便会趁这点闲隙, 把被褥拆洗干净把冬衣拿出来晾晒。

    只带一场秋雨凉寒便可穿个暖和干净的。

    龙滩河旁柳树下,正聚集着三三两两的浣洗妇人。

    木槌捶打浆洗声不绝,布衣在清澈河里捣洗, 荡起阵阵水花声。柳条细细摆动, 夹着闲聊说话声,整个村子里的秋天难得显出惬意悠闲。

    河边几人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袁晶翠远远见此, 便抱着洗衣盆也过来了。

    袁晶翠一来, 众人便闭嘴不谈, 开始砰砰槌洗衣物。

    但袁晶翠像是没有看见众人冷淡的脸色, 抱着洗衣盆便插在了两人中间, 一屁股坐在洗衣石上。

    她开口热情打招呼,不待对方抬头看她,便已经滔滔不绝自顾自话了。

    说她家儿子昨天从城里回来又给了她十两银子。

    说她儿子运道好,家里的债完全还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