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司空》 160-180(第8/30页)

丞相一派的人想要削减军费,除了凤云鹤还有西路军呢,你想想,朝廷一年要拨出多少粮草……这可不是十万两银子就能打住的。”

    薛承恩怒道:“短见!”

    十万两银子白白交出去,那是养肥了敌人。花在自己的军备上,是壮大自己的兵力,这如何能相提并论?!

    童铭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关键就是国库不丰,朝廷快要支付不起军备的费用了!所以丞相一派才会提出,舍出小钱,换来边关安稳,咱们才好发展民生……”

    薛承恩沉吟不语。

    童铭又说:“老薛你在边关也守了这么些年了,每天喝风吞沙子的,自己辛苦不说,儿女也都养在边关,长这么大就没享过什么福。以后孙辈也生在边关,长在边关,你以前还说想升官,升官了,就能让儿子进国子监读书……”

    不管薛承恩怎么反感童铭之前说的那些话,这一句牵扯到儿女前途的话,却真有些砸中了他的心尖尖。

    边城也有书院,都是把辽人赶走之后,官府张罗建起来的,里面的先生也都只是普通读书人,这几年边城的读书人比原来多了些,也有人参加朝廷的科举,但北地文风不盛,科举上并没有太好的成绩。

    薛承恩没忍住,叹了口气,“会好的。这些情况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只要边关始终保持安定,文化、商业都会发展起来的,说不定也会有大儒来这里办学,有戏班子来这里表演……

    这些变化,都是需要时间的。

    凤随听到童铭问了一句,“老薛,你说实话,你在边城熬了半辈子,想不想换到南边去当差?比如,江宁节度使?同样是带兵,守护一方……”

    凤随抬起手轻手轻脚地阖上了铜管。

    邹先生看看他,大约也能猜到他为什么不想往下听了。

    他已经知道了对方给薛承恩开出的价码,不论薛承恩是否会动摇,或者最终会怎样选择,这些都不是由凤家来决定的。

    两个人从小屋的后门走了出来,这里正对着书房的后院,院门口薛承恩的书童正守在那里,见他们出来,规规矩矩的行个礼,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带着他们穿过后院,从侧门出了薛府。

    初春时节,涿州城里仍是一片萧条气象。

    凤随一路过来,就见街道两侧的店铺将近三分之一儿都还是关着门的。不过路边的食摊倒还热闹。

    凤随就拉着邹先生在面摊上坐了下来,要了两大碗羊肉面,天冷的时候,吃这样热腾腾的面食最是适意。

    面条很快送了上来,凤随挑起一筷子尝了尝,面条劲道,汤也熬得入味儿,尤其天冷,掌柜又拿茱萸调了味儿,又香又辣,喝一口,全身上下都暖和起来了。

    凤随就冲着面摊后面的小掌柜比划了一个大拇指。

    掌柜是个二十来岁的壮实汉子,看得一乐。

    邹先生就笑着问他,“小老板是涿州人?”

    掌柜笑着摇头,“小的老家在密州。两年前才过来投亲的。”

    邹先生就乐了,“来这里投亲?可挺远呐。”

    “没别的亲戚啦,只剩下一个舅舅。他以前跟着商队来这边,后来受了伤,就在这里留了下来……”掌柜有些惆怅地摇了摇头,脸上又很快浮起了笑容,“小的跟舅舅都懂种地,官府也发了粮种,以后我们也有自己的田地了。”

    凤随和邹先生被他脸上的笑容所感染,也不由自主的微笑了起来。

    邹先生问他,“你觉得这里好不好?”

    掌柜的想了想,“小的觉得好。虽然外面一直打仗,但咱们这里都是安安稳稳的。而且官老爷还有军爷们也不欺负人,日子比老家那会儿过得舒服。”

    凤随点点头,这倒是真的。薛承恩家境不好,年少时吃过不少苦,所以他带兵之后律下极严,行军打仗,所经之处从不扰民。

    凤云鹤带出来的兵,在北地的名声都很好。

    凤随心里因为薛承恩和童铭而泛起的波澜,在这一碗香喷喷的羊肉面下肚之后,竟然也烟消云散了。

    够了,他想。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是所有的人都赞成的呢?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也理解他们在做的事,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也为许多人带来安稳的生活。

    这就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公乃欲穷兵黩武……

    出自《北梦琐言》,讲唐五代到宋初的一些故事。

    第166章 燕州

    四月初,车队到达燕州。

    在城外迎接他们的,是凤随的另外一个弟弟凤维。

    凤维在四兄弟当中年龄最小,十六七岁的少年人,眉眼之间还有几分青涩,却带着蓬勃的朝气,一看见远远纵马而来的两位兄长,脸上顿时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他的相貌与凤随凤勉都不像,更精致一些,眉眼之间的神色张扬又骄傲,却并不让人觉得讨厌。看见两位兄长,他也纵马迎了上去,又在险些迎头撞上的时候来了个俏皮的躲闪,然后他就开启了小狗圈地的模式,拍着他的大白马不停地围着两个哥哥转圈圈。

    两个哥哥脸上也带着笑容,凤随还伸手在凤维的脑袋上摸了两把,又被凤维一脸不服气地给推开了。

    凤勉则乐呵呵的在一旁看热闹。大概说了什么风凉话,引得凤维握着拳头追打他。

    司空远远看着这一幕,心想这小伙子成长的环境应该是很宽松的,没有遭受过什么精神上的打击与磋磨。

    司空觉得,从凤维的脸上,至少能看出两件事。一是凤家对于子嗣的重视,哪怕是庶子,也能得到妥帖周到的教养,否则凤维的性格不会这么开朗又自信。

    其次,就是凤云鹤的夫人,也就是凤锦与凤随的母亲,应该是一个有大局观的明理女子。司空隐约记得当初在国公府的时候,严一初曾提过一句,好像凤夫人的出身也很高。但具体怎么回事儿,或许严一初没细说,或许说了但司空当时并没有在意,所以不记得了。

    凤随引着凤维见过了钟饶、张世良,又与邹先生见礼,一番寒暄之后,队伍再度启程,朝着燕州方向前进。

    当巍峨的城墙出现在眼前时,所有的人脸上都流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燕州,几年前还是辽人的领地,如今却已经回到了宋人的治下,边境几座宋辽混居的城市也过度颇为平稳。可以说燕州一战,将凤家军的盛名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正因如此,也引来了无数不怀好意的关注。

    不会有人比司空的感触更深了。

    沧海桑田,千年的光阴流转,停留在他脑海里的还是那个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而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城墙高耸,旌旗招展的兵城。

    驻守在城门外甲胄鲜明的士兵,以及他们手中所持的刀枪剑戟,无一不在提醒着每一个路人:这里的战事尚未平息。

    车队井然有序地通过城门,张世良、钟饶以及李骞这些随行人员都被安排住进了驿馆,其余各商队自己找客栈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