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靠摆摊: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北宋靠摆摊》 70-80(第13/15页)

敢怠慢,就把户部尚书想去许家村找个农女提亲,“你说这事稀罕不?”

    其实没有功名的人嫁给大员的儿子也没什么。许多商贾之女只要嫁妆丰富都能嫁进大户人家。

    颂朝官员本身就是一切向钱看齐。

    可是娶一个父亲没有功名, 家里也不是特别豪富的农女,就让媒婆大开眼界。

    工部侍郎挥退媒婆后,又让管家去打探水泥铺子的东家。到底有什么背景值得户部尚书看上?

    管家刚要转身,工部侍郎又把人叫回来, “我记得他之前好像看中一位姓朱的商贾之女?”

    管家点头, “对!朱有全, 江南盐商, 大女儿嫁给安王。”

    工部侍郎颔首, “户部尚书眼睛最毒,他肯定是看出对方不同寻常。你一定要仔细打探清楚,不能遗漏。”

    管家点头应是。

    工部侍郎在这边打探,京兆府的白府尹摸索着茶盖,他让管家把石子叫过来, 他有事相问。

    石子正在潜心读书, 谢绝一切人拜访。但白府尹是未来岳父,他自然不敢怠慢, 马不停蹄就来了。

    他进屋刚要行礼,白府尹冲他摆手,让他快些坐下,“我问你,那个水泥铺子的东家,是不是你们张家开的?”

    石子微微一怔,点头,“对!是我二爷爷家开的。我们是没出五服的亲戚。怎么了?”

    白府尹背着手,走来走去,而后把朝堂上的事情说了一遍,“他们卖的那个水泥价格比三合土低廉,用来铺路比三合土还好用。你知道吗?”

    石子还真没怎么注意,他现在精力全用在读书。家里人也不打扰他。

    “这方子是谁弄出来的?”白府尹追问。他直觉这个方子能赚不少钱。要不然当初张二伯不能那么巴结他,送了那么多礼。

    石子想了想,“应该是我堂姐。”

    白府尹微讶,“堂姐?”

    “我二爷爷家是我堂姐在外面经营生意,二爷爷管人情往来。”石子只知道这么多。太细的部分,他就不太清楚了。

    但即便他透露的这些也让白府尹惊得好半天没有回神,“你那堂姐多大年纪?”

    “二十二了吧?”石子回答。

    “她为何不成婚?”白府尹好奇问。

    “她平时忙于生意,把婚事给耽误了。我听二爷爷说想给她招婿。我三叔只有她一个女儿,她不想三叔死后无人祭拜。”石子都是听张老头说的。至于张希瑶真正的想法,他没问,自然也无从得知。

    白府尹在厅内踱步,“你的意思是你们张家能有今天全靠你这个堂姐?”

    “对!她识文断字,又会做各种吃食,经商也有一套。”石子叹气,“她常说要是我能考上举人,她说不定可以成为全国首富。”

    一个女人有如此大的野心让石子都很汗颜。这句话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她真的能实现。

    可是张家身份低微限制了她的发挥余地。

    所以二爷爷才会出钱供他读书,又主动与他们家化干戈为玉帛。想出一个考取功名的人,让张家满门荣耀。

    白府尹点点头,示意石子继续回去读书,“一定要好好念!别辜负你堂姐的一番苦心。”

    石子点头应是。

    石子走后,白府尹陷入沉思,招来管家询问,“他堂姐开了两个铺子,一个商队。一年能赚多少钱?”

    “不清楚。怎么也得几千两银子吧?”管家小心翼翼回答。

    白府自然也经商,但是当家主母无能,经营的铺面做一个赔一个。现在只能收底下人送来的孝敬。

    以前张二伯这种小人物根本上不得台面,不配来白府坐客。可是收了他的钱,自然不可能当作没发生。

    所以白府尹也乐意给他一份庇护。可是现在看来张二伯只是个表面人物,真正的大佛在后面呢。

    白府尹的夫人不善经商,他几个儿子娶的媳妇只能守成,赚的钱远远不及老家的花销。要是让儿子娶了张希瑶,那白府的困境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她擅长经商,白府当她的后台。以后肯定能源源不断赚钱。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管家说了。

    管家微微有些惊讶,“大人,这样跟户部尚书抢人。会不会不太好?”

    自家大人毕竟低了好几级。万一户部尚书使绊子,做官可能会受到阻碍。

    “我是京兆府的府尹,他是户部尚书,我们不是一个部门,他就算有所不满,也管不到我。”白府尹越来越心痒,“可是白家能娶个摇钱树进门,那可是旺三代,这么好的事,我舍不得放弃。”

    “可是刚刚张少爷说她要留下招赘的。”管家小心翼翼试探。

    “无妨!她不是有几个哥哥嘛,他们多生几个,过继一个到她爹名下。招赘能找到什么好儿郎。都是一些酒囊饭袋。我家老五可是秀才。”白府尹觉得这些都不是事儿。

    管家见他打定主意,“那大人是想请官媒?!”

    “对!越快越好!请能说会道的人。再挑些上好的礼物当聘礼,让张家看到我们的诚意。”白府尹搓着手,“不能再等了,一定要抢在户部尚书前面。”

    “是!”管家被催促着出门。

    于是京城很快就出现一个特别奇异的画面。

    开封府府尹的管家忙着采购聘礼,工部侍郎家的管家也忙着采购聘礼,户部尚书的管家也忙着采购聘礼。

    因为他们都是官员,所以聘礼的标准都差不多。一定要奢华,大气。经常会碰到一块。

    比如买布的时候,前者刚说要上好的蜀锦,另外两个说我也来一份。

    可蜀锦的数量是有限的。它价格太贵,没有哪个店会一切进太多货。三个管家在店里就争抢起来。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他们不凑巧,刚好被微服出宫的官家撞个正着。

    他们这次是来仙凤楼采购点心,官家也想尝尝品间口味,三人要定四合点心,但是一块来的,都想第一个拿走,就争吵起来。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官家觉得这些人身份不低。

    于是就让侍卫去打听。

    回来后汇报,官家挑眉,“三家同时下聘?这么巧?!”

    “是啊。”侍卫还打听到一件稀奇事,“听说工部侍郎家的儿子今年才十六。”

    “十六着什么急啊。让让那两家又有何妨?!”官家觉得臣子在外面给他丢人。

    侍卫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这么问了,“他说大人急着下聘,免得被人抢走了。”

    “什么样的绝色美人倒让朕好奇。”官家让侍卫清场,再把三人叫过来。

    于是刚刚还宾客满座的仙凤楼瞬间散了大半。

    三位管家见官家在此,自然不敢放肆,纷纷跪下,等候批评。

    官家问工部侍郎的官家,“你家大人看中的是哪家姑娘?”

    工部侍郎看了另外两个管家,小心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