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武周]问鼎》 120-130(第6/29页)

祝贺,愿意将前百济王子扶余丰作为贺礼送来。

    同时他还提到,此前如有何种倭国意图协助百济复国的传闻,均为不实之谈。

    “不实之谈?”李清月冷笑了一声,心中暗道,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可没什么区别。

    但怎么说呢……这条消息又来得恰到好处。

    能让百济故地再少一个隐患,终归是一件好事。

    她忽然和缓了几分语气,“其实这也算透露了一个消息吧,大唐与高丽交战期间,这位中大兄皇子一直在旁观望。”

    若非如此,高丽的百来艘海船被烧毁在了自己的沿海港湾,倭国是怎么知道的?

    还知道的如此之快!

    李清月毫不怀疑,倘若唐军这边在战事之中有任何一点露怯或者失败的表现,倭国都会从中插手,诠释一番何为渔翁得利。

    好在,刘仁轨和孙仁师的配合让唐军海船之中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留给了这片海域以足够有震慑力的威名!

    “那么你觉得我们是否要接下这个好意呢?”苏定方朝着李清月问道。

    “接!为何不接!”李清月毫不犹豫地答道,“他们愿意在此时伏低做小,为我大唐覆灭高丽之战再添一个传说,我们何必要怕他们图谋不轨!”

    她迎着苏定方的目光答道:“战功这东西,是不怕多的。”

    尤其是对她这种才在征途中起步的人来说。

    倭国不怕她能借助此事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进一步站稳脚跟,她有什么好瞻前顾后的!

    若将扶余丰夹带在高丽俘虏之中一并送到阿耶面前,在场面上必定更为好看。

    只是有些可惜,帝后二人如今都在长安越冬,恐怕没有这个机会让她献俘于则天门,最多也只能是献俘于长安。

    但想想看吧,长安如今才是帝都所在,那么这一出献俘,便势必能让更多人注意到,她并不是个寻常的公主。

    “那好!”苏定方当即拍板,“我在写往长安的奏表中加上这一项。”——

    这份刊载着赫赫战功的奏表,在加上了这一笔后,终于不等过夜,便踏上了回返长安的旅途。

    李清月目送着船只离去后仰头看去,正瞧见了一片无月的浩瀚夜空。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问道:“澄心,今天是什么时候了?”

    赶路作战太多,让她都有点快过糊涂了,偏偏这年头又没个手机能让她随时查询时间。

    一直随从她一起赶路,从未叫过一声苦的澄心,好像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但若要李清月自己说的话,她没了谁也不能没了澄心这个小管家。

    下一刻她便听到澄心作答:“今日是龙朔元年十一月初一。”

    “十一月初一啊……”李清月一边背着手往回走,一边嘀咕道:“居然已经快到年底了。”

    也不知道新年之前她来不来得及赶回去,毕竟她还得先将战功都给尽数落实的,可不能一个人任性地偷跑回去。

    不过没关系。

    就算她人来不及回去,好歹战报已先回去了!

    第123章

    军情如火。

    哪怕是海外军情, 要抵达长安的时间也绝不会太久!

    ……

    当长安落下冬雪的时候,修缮大明宫的计划已经从阎立本这里分拨到了其他各处,比如说, 此刻在李治手中的就是一份司稼少卿梁脩仁递交上来的宫中园林修建计划。

    殿外落雪簌簌,反而显得宫中安静了许多。

    而眼下,东西两路的战况近来都少有消息传来, 朝堂之上在被他敲打过一番后也少有人再为皇后插手政务而有流言议论,大约在这几个月间都不会有什么大消息传来, 影响这冬日清净。

    只是不知道转入来年春日,高丽之战与镇压铁勒九姓的交战能否有其中一方彻底落下帷幕。

    还有阿菟的情况……

    自九月中下旬北地开始落雪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 媚娘就很为女儿的情况担心。哪怕她身在更为安全的南路, 百济境内的叛军威胁也已经被尽数解除了,也没影响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表示关切忧虑之心。

    李治甚至怀疑,若是能让媚娘前去犒军, 她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往海外走一趟。

    母女连心大概也莫过于如此了。

    不过也不能说她就少了对几个儿子的关怀。

    就在上个月,她便放出了考校的风声, 预备在僧侣之中择选品德与才学兼优之人成为西明寺的主持,为太子诵经布施以祈福, 希望能让素来体弱的太子不再受到疾病烦扰。这出筛选,定在了明年二月。

    同时,她还为次子李贤选定了许圉师为老师,希望参与修编国史的这位许相能让雍王多长点见识。

    而对于最小的儿子李旭轮,则为他请了太宗朝徐贤妃的弟弟徐齐聃作为启蒙导师。

    这一番安排下来, 便是谁也挑不出错误。

    又因孙思邈不便从洛阳那东都尚药局转入长安来, 武媚娘特意向李治要了一份圣旨, 准许在药膳上格外有天赋的孟诜成为长安尚药奉御的另一人,可以随时往来与洛阳与长安之间, 将李治的医案带去给孙思邈研讨,不断调整宫中饮食。

    对于这个破格待遇,另一位尚药奉御蒋孝璋倒是没觉得什么羡慕。因为早在永徽六年,他就被赐予了员外同正的待遇,也便是以编外官的身份获得远超他应有的待遇。

    现在能多出一个尚药奉御帮忙一起分担医治天子的压力,他真是求之不得。

    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皆大欢喜了。

    皇后表达了对陛下的关心,孙思邈能继续为洛阳民众越冬防寒出力,孟诜可以把爱好变成官职,蒋孝璋可以喘口气……

    李治想到这里,闻着屋中安神香的味道,揉了揉额角,在往后枕靠过去后,便觉自己的精神舒坦了不少。

    今冬落雪,也意味着明年大约不会出现旱情,若是大明宫也能修缮顺利,那么在明年六月之间他就能顺利地搬入其中了。

    然而就是在此时,他忽然听到一阵稍显急促的脚步朝着他所在的立政殿而来,也让他忽然紧绷起了心神。

    便是在他听到动静的下一刻,他就看到皇后领着两名信使踏入了殿中。

    “陛下,东面军情急报!”

    急报二字一出,李治更是直接坐直了身子,唯恐从中听到个噩耗。

    他一问之下才知道,皇后恰好在宫门处撞上了前来传递军情的信使,虽然挂记着女儿的情况,还是立刻先将人带到了陛下的面前,等其将军情奏报陛下后再行询问。

    眼见皇后望见那份呈递上来的军报露出了几分牵挂,李治还是冲着她招了招手,“皇后一起来看吧,不过有苏将军从中主持,应当出不了大问题。”

    他一边说,一边快速拆开了军报之外的保护,就见其中露出的颜色代表着捷报,当即精神一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