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武周]问鼎》 120-130(第7/29页)

    是喜讯,不是噩耗!

    与此同时,他也以余光朝着两名信使看了一眼,发觉其中一人有那么点眼熟。

    “你……”

    来人连忙回道:“苏将军怕陛下对于战事情况还有什么想要了解之处,特命我折返,一并前来报信。”

    李治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觉得苏定方在这方面还挺能小题大做的。

    崔知温好歹是个都尉,不在此时留守高丽境内,统筹他麾下的兵卒,反而跑回到长安来,真是听着就有点不太像话。

    可要崔知温看来,在苏定方于营中问询,哪位校尉以上的官员有此能力将此地战况具体讲解给陛下听的时候,他的这出毛遂自荐,实在是有其必要。

    也不知道,若是他能让陛下因东部战事而展颜,能否让崔元综从西州调回来。

    算起来,还是因为崔元综的“功劳”,才能让大唐多出一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呢……

    但此刻大概没人在意他的这些小心思。

    李治已和武媚娘将目光重新转回了面前的战报之上。

    苏定方并未直接报喜,而是完全按照着时间顺序记载战事情况。

    所以他当先说起的,便是他整兵等待时机,直到辽河结冰之时再一举渡河。

    在此渡河战中,契苾何力领兵大破高丽兵马,斩首三万人,渊盖苏文长子渊男生仅以身免,逃回平壤,李唐大军推进渡过鸭绿江。

    看到这里,李治下意识地拍案叫了一声“好”。

    要他自己说来的话,他既是在夸奖苏定方与契苾何力的战功,也是在“夸奖”渊盖苏文此人识人不明,居然将自己那没什么统兵经验的长子给派遣到了前线,被打出了这样一出结果。

    然而他紧接着就看到了后面的几句。

    好景不长。

    唐军行军之中,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因严寒激发旧疾在营中病故。

    渊盖苏文闻听高丽败仗讯息后匆匆带兵北上,在蛇水拦截住了唐军的攻势,沃沮道行军大总管庞孝泰与其子尽数战殁。

    “陛下?”

    武媚娘敏锐地注意到,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李治拿着那封战报的手都有一瞬的颤抖。

    苏定方对于这两人身死的惋惜不吝言辞,以图让陛下能看在这两人过往的功绩上多为其追封,也就让这几行字中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可越是如此,也就越是清晰地让人感到,北路唐军在彼时处在了何种危急的状态。

    李治平复了呼吸,这才摆了摆手,“无事。”

    所幸在开始之前他便知道这是一封捷报,在崔知温等人的脸上也没让他瞧见什么如丧考妣之色,那么中间的败绩便是可以被接受的东西。

    ……没什么问题。

    但饶是李治已做好了这样的预期往下看去,他也不曾料到居然能看到这样的一出逆转。

    在苏定方这头发兵渡过辽河之前,李清月就已用派遣到她麾下的八千水师转道新罗,进攻对方在王都以北的粮仓,夺取了其中的二十二万石粮后扬长而去。

    这一战,促使新罗王为此前不尽心相助的行为反思,派遣大将军金庾信与一万新罗精兵和五万粮草北上,并让出了北汉山城作为唐军进攻高丽的前线据点。

    这让她与苏定方最终制定的计划是,由北路唐军尝试渡河,牵制住渊盖苏文的注意力,由南路兵马北上,尝试突破平壤以南防线。

    而后便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战绩。

    十月初,南路水陆并进,陆军静候七重河以南,水师先行北上,诱骗坐镇海州的渊盖苏文次子渊男建发动水军过万,船只一百余艘出征。

    于是海上激战之后,高丽水师全军覆没,船只尽数被烧毁。

    唐军则趁势夺取长池。

    陆军随即渡河,在七重河迎击守军,高丽大将恼音信阵亡,七重城易主,城中剩余守军投降。

    冬比忽城中浮屠将军信诚因获知水师覆灭、七重城被破消息,直接开城投降,水陆唐军再次会合。

    留守于百济境内的刘仁愿在此时发兵作为后援,同时由熊津大都督领兵自长池城北上,于平壤以西攻破高丽军营。渊盖苏文第三子渊男产在此战中为大都督所发箭矢射杀。

    唐军随即攻破平壤城,擒拿高丽国主宝藏王。

    在与刘仁愿所属部从会合后,安定公主兵进蛇水,以金庾信进攻蛇水山城截断渊盖苏文助力,与北路唐军达成南北夹击之势。

    再便是那场必当铭记于史册的战事了。

    李治喃喃念出了声:“渊盖苏文在此战中战殁,高丽灭国……”

    高丽竟真的灭国了!

    就算他自己说话的声音已经被传入了他的耳中,手中的军报也是实打实可以被接触到的东西,他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茫然。

    苏定方到此地甚至还没写完。

    他罗列了一串高丽王室的名单,说是一旦得到陛下给出的班师许可,便即刻将他们给带回长安向陛下献俘,也好向四方宣告,李唐已再无高丽叛逆在侧。

    此外还有另外一条好消息,因唐军火焚高丽战船讯息传到倭国,一度打算发兵百济支持扶余丰复国的中大兄皇子决意将扶余丰送来,以示求和。

    如此说来,不仅高丽被成功灭国,实现了他父亲在世之时未能达成的目标,甚至还彻底清除了百济境内的隐患。

    在苏定方上奏的情况之中,百济将领沙叱相如在安定发兵北上期间,始终尽职尽责地戍守泗沘城,并未再有反叛之举。

    同为百济将领的道琛和黑齿常之都协助于公主北上讨贼。尤其是那黑齿常之,在蛇水一战中表现得格外悍勇,完成了对契苾何力的接应支援。

    这些人,都已尽数在战前便被安定公主所折服。

    当扶余丰也将被押解入境的时候,百济确实不可能再掀起任何的风浪了。

    以至于李治甚至在想,他当年在给女儿选定了安定公主这个名号的时候,是不是也已有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暗示。

    这个名号从未有哪一刻,让皇帝皇后两人都觉得如此适合于女儿。

    李治又忍不住发出了另外一句感慨:“……这是将星转世吗?”

    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慨叹!

    他很清楚,苏定方虽然时常表现出对年轻将领的赏识提拔,就如同他会因为惜才而教导裴行俭一般,希望后头能有将领接替上他的位置,但他绝不可能在军报上弄出什么作假夸大之言。

    那么阿菟所拿出的种种战绩便应当都是真的。

    战局瞬息万变,以南北传讯之间的不易,她在做出种种选择的时候也不可能全部向苏定方询问。

    所以那是她自己做出的发兵决定!也正是这些调兵遣将的谋划,成功挽回了唐军北路所遭到的损失,完成了这场灭国之战!

    这也很有可能是一份,若换了旁人来便未必能够达成的战绩。

    六十多岁的刘仁轨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