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被休,但成为女帝》 180-200(第16/30页)
自愿”,这就是她们的“选择”。
她们并非天生就甘愿受人摆布,不过是对自己的处境心知肚明,知晓自己能做的,只有那?一点点螳臂当车、飞蛾扑火的“可笑”努力罢了。
她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认知,日复一日地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仿佛已然认命。
然而,若有朝一日,她们亲眼看到,女人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呢?
如果说京口的女工太过遥远,司马恒的成功又只是个例,可是,就在近在咫尺的建康城内,郗归毕竟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江左的侍中,台城毕竟是真真切切地出现了不止一位女官,城中毕竟多了不少活力四射的女人,而淮北战场上,更是传来?了由女人一手缔造的捷报!
她们压抑了那?么久,终于发现自己本不必如此。
一个人的不甘或许太过脆弱,以至于当事人不敢离经叛道地去反抗,生怕一步走错,就会万劫不复。
可是,如果周围的女性都想要反抗呢?
那?些?为?官做宰、出身优渥的男人,之所以能够在内宅之中获得颐指气使的权力,鄙薄她们不识大体、不晓是非,不过是因为?作为?世家之间联姻载体的内帏女子,在论及朝堂之事时,往往没有倚仗罢了。
《谷风》中的弃妇,独自走在归家的路上,咽下比苦菜还要苦的眼泪,哽咽地说了句:“宴尔新昏,如兄如弟。”1
既是祝贺新婚,又为?何要说“如兄如弟”?
郭景纯注《尔雅》,云古者谓婚姻为?兄弟。
缘何如此?
因为?婚姻结的是两姓之好,是为?官做宰、抛头?露面?的男人的两姓之好。
只要姻亲双方的男人立场一致或是相?似,那?么,女人就不能在这一场付出华年、付出精力、付出心血的婚姻中获得任何真正的只属于自己的底气。
可是如今,有人愿意为?她们声援。
那?些?勇敢地走出内宅的先?行者,给了她们勇气,给了她们光芒。
于是她们也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够直接反驳其夫君、儿?子有关表彰女军一事的任何负面?意见。
当一个女性当权者出现,只要她真正愿意为?所有女性做些?什么,就一定能够做到——哪怕不能一蹴而就,也能水滴石穿。
这世上之事,从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
有北府军作底气,有女军的煌煌战绩摆在眼前,又有来?自自家的各种反对之声,再加上郗归那?双仿佛已经洞悉一切的眼睛,很快,内阁就通过了王皇后?关于大范围表彰女军的提议。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万千女性的斗志。
多少年来?,女人总被?放到一个低于男人的位置之上。
他们从不正面?承认自己的侵夺,只冠冕堂皇地说,女人生来?就比不上男人。
可女军的将士们告诉大家,就算在那?最为?原始的、令男人都为?之自豪的力量领域,女人,也是可以打败男人的。
无论是攻城略池,还是治国安邦,从来?都不该是仅仅只属于某一个自私性别的权力。
太昌七年八月,女军攻克位于项县之东的陈郡,彻底粉碎了诸如“项县之胜只是占了出其不意的先?机”“女军只能打小仗,不能取大胜”之类的无稽之谈。
九月,女军围颍川郡,朱庠、何冲围襄城郡。
十一月,李虎、高权克梁郡,围陈留郡。
太昌八年正月初十,郗途收复高平郡。
拿下高平的消息传来?时,建康正下着大雪。
郗声年事已高,前月又染了风寒,此时正是凶险的时候。
使者达达的马蹄声,陷在了建康的积雪里,以至于守在门外的护卫,竟未早早察觉有人到来?。
直到一片雪白中出现两个黑色的人影,他们才?连忙过去察看。
只见马上之人一跃而下,拿起?马背上好生包裹的信囊,一把扯下了挡风的护具,露出来?两张皲裂到红扑扑的年轻面?容。
“罗苗,乐禾,你们怎么回?来?了?!”
守门的护卫大吃一惊,无他,只为?大军出征半年多来?,其余三?路无不捷报连连,只有郗途这一路,不过每旬按例送回?主帅的报告罢了。
留在建康和京口的将士,无不为?东路军的战况感?到焦心,就连郗声的病,也未尝没有因心急而吹风受寒的缘故。
只是郗归向来?沉得住气,说慕容氏抢先?占了山东,这一路本就不好打,让大家不必着急。
可谁又能真的不急?
好在,今日,东路终于派人回?来?了。
那?乐禾人如其名,咧着一张嘴笑道:“郗将军已于正月初十,率军拿下了高平,派我等回?来?报信。还请老?兄通传一声,我二人要求见女郎。”
对于郗氏和北府军而言,高平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永嘉乱后?,郗照率家人、部曲、乡勇,一路自高平金乡南迁。
他本是为?了与大家一道寻个安身之处,最后?却实在看不下去胡人对汉人的种种残害,不忍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所以执意留在了江北抗胡。
这一抗就是数年,打到最后?,高平郗氏,竟只剩下了郗照一人,而当初同行的部曲乡勇,也早已伤亡过半。
可这仍旧不会改变这个事实——这支抗胡力量,其先?始,是脱胎于高平郡的。
即便是后?来?在江北加入郗照队伍的流民,也依旧对高平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感?情口口相?传,在北府军成立后?,融合着郗司空当年江北抗胡的种种故事,逐渐在北府军所有将士心中,将高平郡塑造成了一个很难替代的符号。
过去的数十年中,江左数次北伐,有大有小,有成有败,可却无不以长安、洛阳为?目标,还从未有人到过高平。
以至于当这消息传来?之时,人们甚至振奋欣喜得有些?无措。
郗声原本心风寒而格外不适的身体,在听了这个消息后?,竟也似有好转。
他挣扎着坐了起?来?,连连说道:“阿回?,我要去高平……我要回?高平……”
说到最后?,竟是老?泪纵横。
郗归自然明白高平对于郗声的意义?。
作为?郗照在江左生下的第一个孩子,郗声自小便知道自家是来?自北方高平。
那?时的侨姓世家,还不知道司马氏将在江左迁延这样?长的岁月,只以为?很快就能回?到北方。
郗声也不例外。
如王引、郗照这般的能臣,也许早就窥见了司马氏难以北伐的事实,所以致力于维持一个荆扬相?持的局面?,保证江左的安稳。
可郗声不知道。
他盼了许多年,直盼得父亲死了,弟弟死了,才?终于不得不灰心放弃。
可他的儿?子却不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