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430-4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430-440(第41/48页)

界定方式。

    看着技术动作绿灯亮起,丛澜愣了一下:“哦,那可能是裁判觉得没啥大问题。”

    这一卡顿,显得这句话就很有潜藏的意思了。

    丛澜知道裁判组的德性,没多纠结,继续往下面看了。

    “跳不太动,力气不足。不知道是不是伤病影响,左脚不太能用力。”她说。

    摄像师没搭茬,丛澜一个人也说得起劲。

    “美国这个选手跳跃存周老毛病了,一半一半吧,存了能站住。但跟日本的选手不太一样,他是硬站,后者能用膝盖泄力再站。”

    丛澜指了指画面:“落冰姿势不对。”

    “加拿大的小男单,今年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他的三周半很漂亮的,就是有点抽。别的都行,滑行也很赏心悦目,他表演时候表情很丰富,适合一些轻快的曲子。去年我记得他有一套选自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演绎得太欢快了,跟个傻狍子似的。”

    摄像师:“……”

    妹妹你骂人了。

    丛澜觉得傻狍子不是骂人,只是个形容词。

    肖邦这钢琴曲不算轻快,它在众多曲子里的知名度偏低,讲述着爱情的离别,是藏在心底的爱意。

    丛澜:“是滑嗨了就顾不上BGM的人,这点儿不好,得练。三周半最好找个老师再精进一下,稳固一下跳跃轴,不然以后就麻烦了。”

    新组六练,丛澜低头倒腾自己的手机,还叮嘱摄像师不要拍到手机界面。

    “侵犯隐私你小心哦!”她呲牙威胁。

    但更像是在开玩笑。

    摄像师笑着答应,镜头往下点了点。

    丛澜随口一句:“乖哈!”

    她手机里很多消息,加的人多,每到比赛就没个消停,什么时候打开聊天界面就都是一堆红点。

    褚晓彤还从百忙之中给她发了信儿,说是在外面吃到了一个超级好吃的包子,拍了图给丛澜。

    丛澜馋了。

    褚晓彤在录美食节目,以前没吃过的好东西这次可以敞开了吃,饭量一下子就吓到了大家。

    可能是其余明星顾忌到要上镜,在吃食上也都比较苛刻,显得她真的很突出。

    运动员退役后缺少大量的训练,但胃口还是那样,就会有一阵子急速吹气球似的胖起来。

    褚晓彤不至于如此,她有时间了就会锻炼的,一半是习惯了,一半是为了能吃更多好吃的。

    包子之后是一溜的美食图片。

    丛澜饿着肚子,吃着干巴巴的饼干面包和凉掉的鸡蛋,愤恨不已。

    她举着手机递到了镜头跟前,谴责:“看看看看,这就是你们口里的温柔可亲褚晓彤!”

    摄像师没料到她会这样,一愣,但职业素养让她并未避开突袭的丛澜,把对话框拍摄得清楚明白。

    丛澜痛心疾首:“我在比赛,她在逍遥,我好可怜!”

    ·

    孙娅然皱眉看着男单的比赛。

    “这个选手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跳跃落冰之后他会扭一下。有时候是因为周数不足,有时候就是落冰姿势不对。原因还是很多样的,这次是周数的问题,已经可以判存周了。”她说。

    话说出去还担心裁判组会不会继续眼瞎,结果就瞧见了被扣分的实时分数。

    孙娅然长舒一口气。

    方尖缘听着直播解说快笑死了。

    她本来睡了一会儿,要起来看男单最后一组六练的,但为了醒神就早起了几分钟。

    没想到会听到这个。

    陶月杉的瞌睡也无了:“孙姐这得是工伤。”

    解说这边说了十次存周,结果只有两次被真正判定,这次的裁判组真的是很叛逆。

    而在抓错刃方面,他们则是能多宽松就多宽松。

    唯一认真的,或许就是摔倒绝对扣分这一条了。

    方尖缘:“让我想起来了去年这个时候。”

    也不算这个时候,该是冬奥过后的那场世锦赛。

    丛澜没参加,那是新规则之前的最后狂欢,参赛者差不多都得到了PB,是一场出SB、PB、WR最多的赛事。

    也被称为集体大放水的世锦赛。

    陶月杉:“看把解说逼成什么样了。”

    被裁判现场打脸的解说不在少数,除了那些本就技术了解不过关从而瞎说的人以外,有些本就是教练、运动员过来的解说们,每当他们信誓旦旦的,大概率都会被裁判背刺。

    刚说出丛澜这个跳跃能加满,那边就看见扣分了;

    才提到选手滑速太慢编排衔接过少,那边就看见了高P;

    总之就很悲惨,让人狂躁。

    所以如同Noah这种解说时直接发疯的也不少。

    毕竟,四个项目跟下来全程解说的,到了自由滑的时候谁还能保持一个稳定情绪的呢?

    全靠忍罢了。

    方尖缘:“滑速慢真的不好看,显得畏头畏尾的。”

    陶月杉:“滑速快就能遮百丑,吹出去起码还有个优点。”

    方尖缘期待:“国家队说了我能跟个一周的训练!”

    她之前进了替补名单,又去做了加试,虽然没正式参加到四大洲比赛了,但是国家队的教练给了一个许可,道是之后有时间了可以来首钢,给她一个免费的七日训练。

    七天练不出来什么难度跳跃,但能对她的所有训练做出调整。

    陶月杉羡慕极了:“加油!到时候一定要好好练!”

    方尖缘:“哎!”

    这个活动也是预备在2019年开启的,主要原因是比赛看发挥,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俱乐部、省队里的人拿到了好的名次,进入到大赛替补名单里的情况。

    那么这样一来,对这些有资质的运动员,就该予以奖励。

    也许其余人不像是方尖缘这样被硬件限制住了,没办法在花滑赛场走得太远,要不然张简方就让人收到国家队来了。

    哪怕是如方尖缘这样的,也应当有一个新的机会。

    随队训练就很合适,一方面队内有不少的助理教练可以带人,另一方面也能让学花滑的孩子们有新的目标。

    俱乐部在休赛季会请世界级别的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来上大师课,也都是想激励大家。

    孩子们想要的很单纯,一个随国家队训练的机会,就足以让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抢进步了。

    良好的激励机制会产生极大的作用,相信大家会有新的进步。

    京张周期的几年里,张简方根本不缺钱,连周边钱都不用填补进来,经费多到花不完,他想要国内的花滑环境变得更好再更好。

    起得早饿得早,方尖缘妈妈送进来了两碗饺子。

    陶月杉甜甜道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