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80-90(第15/23页)

中泛红的脸写满愁苦。

    “郑管事,咋了?”谢明灼一屁股坐到他旁边,粗着嗓子道,“烟都抽不痛快。”

    她头发用粗布条束起,干了半天的“体力活”,已凌乱不堪。眉毛描粗,皮肤全都抹黑,兼身形削瘦,大家先入为主,只当她是嗓音不够粗厚的年轻小子。

    姜晴棱角本就硬朗,扮起来比她还要像穷苦人家的青壮小伙。

    “铁柱啊,你不懂。”郑管事触及她求知若渴的眼神,敲敲烟袋,咳了一声,“知道车上装的是啥子不?”

    谢明灼摇头,她只是拉车搬货的力夫,怎能清楚货箱里装的是什么呢?

    “是孝敬。”老郑眉心都皱成川字,“要是没些孝敬,咱支不到盐,晓得不?”

    谢明灼似懂非懂点点头,姜晴也在旁憨厚陪着。

    “郑管事,我和铁棍只晓得卖力气,别的啥也不懂,您教教咱。”

    铁棍是姜晴的化名。

    “中,我就好好说道说道,免得你俩不懂事得罪了人。”

    郑管事吞吐云雾,望向高阔的天穹,“咱拿到了盐引是不错,可到了盐场,没个孝敬,给多给少,还不是那些盐老爷说了算。”

    “哦。”谢明灼故作不解,“不是盐引子说多少,就给多少?”

    “你瞧你,瓜不兮兮的,叫人卖了还乐呵。”

    谢明灼闭嘴,示意姜晴,于是姜晴接着问。

    “那都有了孝敬,您还愁啥哩?”

    郑管事:“愁着要不要卖了这盐引子。”

    “咋?”姜晴大惊小怪,“盐引子还能卖哩?!”

    “小点声,”郑管事忙竖起食指,连嘘好几声,“大家伙儿都这么干,我也累了,以后就只运粮,不支盐了。”

    “你是管事,能管人的都是大聪明,咱都听您的。”谢明灼憨憨笑道,“那咋卖哩?”

    “大聪明”听上去是夸奖,但郑管事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想不出来索性不想,他再次敲了敲烟袋,神秘兮兮道:“到了就晓得喽。”

    第87章

    ◎巡盐御史◎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再老实的商人,也有见不得光的消息渠道。

    郑管事刚从陕西运粮回来,手里攥着盐引,带领商队力夫们,于黄昏前行至苍溪县南郊一座小镇。

    夜幕即将降临,本该陷入寂静的小镇,却倏然燃起一条火龙,那火龙盘踞在小镇西南偏僻处,入夜之后竟人头攒动,商旅如织。

    郑管事打听到的买卖盐引的黑市,就在此处。

    前来黑市的商旅,皆手持火把,聚集在小径两边,火光比繁星还要耀眼。

    郑管事在太平车上插了几根小麦秸秆,秸秆上绑着一条白色麻布。

    商队前后皆是排队入市的商旅,有同样装点麦秆白布,也有的麦秆上绑着其余颜色的布条,显然是为了区分交易种类。

    麦谐音“卖”,白色麻布表示食盐。

    郑管事的商队人数不少,全都是肤色黝黑的汉子,谢明灼和姜晴混在其中并不显眼。

    入市后,众人选定合适的位置停下,等待客人主动上门。

    郑管事第一次来,颇有些不适应,用汗巾蒙着半张脸,一双眼睛鬼鬼祟祟,警惕周围动静。

    “干啥子?”左边商队的汉子不明所以,“见不得人啊?”

    郑管事闷声道:“你不怕?”

    “怕啥子?”

    “咱这犯法,”郑管事偷偷摸摸问,“不怕当官的来查?”

    汉子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引得其余人好奇询问,听他说了后,纷纷笑起来。

    郑管事捂得更紧,心虚道:“你们笑啥子嘛?”

    “你第一次来吧?”有人好心解答,“甭怕,当官的真要查早来了,况且咱这些事,当官的都知……”

    “咳咳。”另一人打断。

    众人便都岔开话题,不再关注郑管事。

    郑管事小声嘀咕:“听说公主要入蜀了,谁晓得官差会不会突然窜出来呢。”

    “鬼扯,”左边商队的汉子嗤笑,“公主能到咱这儿来,我把这车轱辘吃了。”

    姜晴:“……”

    做人要讲诚信,要不现在就吃了吧。

    谢明灼观察其余队伍,大多数麦秆上都绑着白布条,有少数绑着红布、青布和黑布。

    “郑管事,他们怎么不一样?”

    老郑压低声音:“他们跟咱不一样,咱卖的是盐引,一张纸而已,他们卖的是实打实的货。”

    “什么货?”

    “红的是铁,青的是茶,黑的是煤。”

    谢明灼心中微惊,铁制品同样是官营,虽目前允许私营的存在,但管制相对比较严格。

    茶叶常用来交换草原的马匹,说是战略物资也不为过。

    煤石更不用提了,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工业必不可少的燃料。

    小小的一个黑市,竟能齐集盐铁茶煤的交易,实在是令人心惊。

    如这样的黑市,全国不知存在多少。

    黑市交易的确能为百姓提供便利,可这些交易都能避开课税,也扰乱了盐铁茶煤的市场,其中的利益链远比她想象中复杂,长此以往,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

    朝廷可以宏观调控,而私营的垄断只会加剧对寻常百姓的剥削。

    说到底,还是朝廷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这才给了黑市滋生的土壤。

    “真厉害。”她揣手蹲在太平车旁,憨憨笑了两声,随后垂下脑袋,状似盯着地上的蚂蚁出神。

    两双皂靴从她面前经过,停在太平车前。

    “你这卖的几根杆子啊?”说话之人嗓音明显受过伤,嘶哑难听,辨不出男女。

    “几根杆子”是行话,其实就是问盐引有多少。一根杆子是一引,每大引折盐四百斤,每小引折盐二百斤。

    郑管事支的是大引盐,每引合银八钱四厘。

    谢明灼抬起头,借着火把的光线看过去。两个男子装扮的人,正向郑管事询问。

    问话之人身形稍矮,面貌周正却寻常,只一双眉毛生得有特色,像极了被人踩踏过的枯草地,杂乱无章。

    身旁那人个子高一点,面容稍显粗陋,眼角弯着一道疤痕,有几分江湖匪气,是个练家子。

    谢明灼不擅长作画,但小时候跟在老爹身边,多少耳濡目染一些人物画的门道。

    女人和男人体貌上确实存在差异,作画时需要区分这些特征,所以在辨别男女之事上,她有几分眼力。

    扮得再像,肉眼难以分辨,也做不到完美无痕。

    眼前之人的装扮已经足够骗过大多数人,谢明灼却从她方才路过眼前的脚步、现在的站姿、说话的神态和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