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00-110(第2/22页)
“你是装的?!”
“五年前,你邀我同游凌霄观,欲使龌龊手段,用阿芙蓉误我入歧途,害我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从我手中夺取权柄。”
孔乾一恨极,“我兢兢业业多年,为的就是一朝登明堂,入阁拜相,你断我仕途,害我性命,还妄图问鼎天下,真是可笑至极!”
刘兆逾实在想不明白,事情为何突然变成这样,难道他度过的不是一天,而是一年?
见他如此情状,孔乾一哈哈大笑。
“刘姓小儿,你不过是世袭武职,才做到都台的位子,就当真以为自己才能卓绝到能御极天下?还有那个狗屁的神真,只会耍一些鬼蜮伎俩,自诩诸葛之智,我呸!”
憋屈多年,孔乾一一朝发泄出来,别提有多痛快。
他已顾不得文人的风度,继续嘲讽喝骂:“就你们这等货色,连公主一个指甲盖都不如,以为弄几个替罪羊就能糊弄公主?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刘兆逾面如土色。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恐怕是难逃罪责了。
在谢明灼看来,刘兆逾的这点心思无异于过家家,她都懒得亲自出面处置。
倒是阿芙蓉更值得在意,她对此物是零容忍。
入蜀前,她的计划是查清白总催案、整饬盐政,如今总催案祸首已现,盐政也有得力干将项敬惠督理,她的全部精力便都放在阿芙蓉上。
她看过孔乾一的履历,相当漂亮,若能在四川做出政绩,很有可能回京入阁。
只可惜五年前,孔乾一突发恶疾,自此消沉。
多次乞骸骨却被驳回的原因,谢明灼也从谢长锋的回忆里获悉。
五年前的皇帝沉迷炼丹,不理政务,奏疏的批复多交予内阁,驳回是昌蔚的意见,他呈报皇帝后,皇帝直接同意。
老师此举必有深意。
她遣人查探,然巡抚衙门铁桶一块,耳目众多,直到孔乾一前来拜见,暗探才得以寻机传递消息。
孔乾一相当配合,在宅门前演了一场戏。
入府见她之后,便和盘托出。
五年前他不慎中招,为了不彻底成为刘、蒋等人的傀儡,便将计就计,一面假装上瘾求药,一面发狠戒掉药瘾。
他本就是意志坚定之人,兼只中招一次,很快寻回理智。
孔乾一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一省巡抚的高位上,其心智岂是靠祖宗荫庇的刘兆逾能比的?
阿芙蓉的事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他派心腹暗中跟踪阿芙蓉的线索,心腹一路查到江西浮梁,却意外发现日月教的痕迹,因日月教教规森严,他不慎暴露身份,叫日月戟伤了,幸好得一位徐姓大夫善心搭救。
醒后为免牵连徐大夫,招呼都没打一声就离开。
他交待时,徐青琅就在旁边,不由惊讶挑眉。
原来当年她爹救的是孔大人的心腹!
谢明灼闻言也很意外,确实很巧,但巧得恰到好处,暗中潜伏的无名勇士,不该草率牺牲。
数年下来,孔乾一掌握了不少证据,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他可以瞒过耳目联系心腹,却无法顺利呈送奏本,经他手的每一封公文,都在刘兆逾的监控之下。
让心腹往京城送密信更不现实。
他查到蜀地盐务牵涉诸多高官,京城六部里也有靠山,至于是谁他不清楚,故不敢冒这个风险。
公主入蜀的消息传来,他便知道绝佳的机会来了。
别人或许认为公主盛名有虚,他不认为。
他研究过公主入朝后的行事,连“养病”的三个月,也跟梁王案、浮梁日月教案中的“孟大人”联系到一起。
这样的公主,值得他冒险呈禀。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错。
公主比他想象中还要深谋远虑,且从未将刘兆逾、神真等人放在眼里。
行宅水榭。
乘风道长遽然起身,拂尘袭向谢明灼面门,杀气四溢。
谢明灼手腕翻转,掌中茶盏迅如流星,精准击中其额,力道之大,致茶盏碎如齑粉,后者只觉前额受巨锤重击,脑浆一荡,彻底昏死过去。
在她反击之时,另一支拂尘缠向脖颈。
“当我是死的?!”
姜晴一刀劈断,提脚踹翻神真,弯腰利落卸其下颌,冷哼道:“想挟公主做人质,怕不是在做梦。”
其余三个道士目瞪口呆,怎么眨眼间就成这场面了?!
怪不得公主敢亲自入蜀,当真是深藏不露啊。
谢明灼看向三人:“想起来了吗?”
三人:“……”
是不是想起来,就能从轻定罪啊?
数十位道士,来时路上还想着能搭上贵人,谁能想到公主是要把他们当犯人审。
当时为了争夺名额费尽心机,而今竹篮打水一场空,前路无光。
被绑的神真虽知自己必死无疑,却没露出一丝胆怯,眼中甚至还显露一丝得意。
“神真道长,”谢明灼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道,“你是觉得,就算我问出线索,也已来不及了?”
神真面色微变,难道不是?
来之前他已安排妥当,若入公主行宅后,天黑前还未出来,一切人等皆离开成都,掩埋痕迹。
这只是他行事前习惯留一手,没想过会用上。
“公主,”高铨大步行来,“蜀王遣人来报,府兵已包围数十间宫观庙宇,等您下令。”
神真:“……”
没关系,还有刘兆逾,他手上有兵,肯定能顺利翻盘。
“孔巡抚也已带人守住都司衙门,刘兆逾插翅难逃。”
至于蒋有信等人,恐怕已经吓得腿软,跑不出衙署半步。
神真的希望彻底破灭。
剩下的琐事,谢明灼全都交由手下去处理,她只需坐等汇报。
三日后,阿芙蓉案彻底告破。
龙鸣山凌霄观中,不仅藏有大量阿芙蓉制成品,还在观中密室里发现了诸多金银珠宝。
刘兆逾、蒋有信等人的家中,同样搜罗出无数钱财珍宝。
实证在眼前,他们嘴巴闭得再严也无济于事,只能坦白交待。
这一交待,京城相关之人便都浮出水面,其中就有方绩这位吏部左侍郎。
不过据刘兆逾说,方绩不知阿芙蓉之事,他只负责拿钱,帮助挑选合适的盐官或辅官,务必保证都是一条利益链上的人。
谢明灼亲手拟一份启本,着人加急送往京城。
几日后,吴山青在皇帝的吩咐下,当朝阅读这份启本,震惊朝野内外。
有人不禁嘀咕:“公主真是查哪儿,哪儿倒台一大片。”
公主之前“养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