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00-110(第3/22页)

三个月,三个月后河南、湖广和江西都有官员落马,有心人早就发现端倪。shsx

    否则“三议”是凭空出现的吗?

    河南、湖广和江西已经承受过一次,现在压力给到四川,其余行省的官员是不是开始瑟瑟发抖了?

    其余行省的官员是否忐忑尚不知晓,贵州的官员却已陷入焦头烂额之中。

    就在启程回京的前一天,谢明灼收到贵州传来的消息。

    银矿数千名役夫罢工暴动,为首者是一位名叫“孟泛”的年轻人。

    收到消息时,谢明灼正在跟蜀王深聊农作物的改良,说得对方连连点头,一脸敬服。

    姜晴来禀时,他脸上写满“被打断”的委屈。

    “荣安姑姑,明日就去京城了,我今晚能不能住在这,省得麻烦。”

    谢蓬年长好几岁,这声“姑姑”却叫得极为顺口。

    “当然可以。”谢明灼干脆应下,笑道,“不过入京前,你的府兵还得再借我用用。”

    第102章

    ◎银匪公道◎

    简州盐课司。

    严泰端来一碗药,置于桌案一角,拿过薄毯,盖上项敬惠肩背,眼中盈满心疼。

    “先喝药,公务再理不迟。”

    项敬惠听话撂笔,捧起药碗,凑到嘴边不由皱起眉头:“徐大夫医术是高明,就是这药忒苦。”

    说完捏着鼻子一口闷下。

    一颗蜜饯递来,她连忙咬下,没嚼几口,就急匆匆执笔伏案。

    严泰弯起唇角,之前的阿惠再疼都不会抱怨,现在也能嫌弃药汤苦了。

    “你先休息,”项敬惠头也不抬说,“公主给我布置了三个任务,我得尽快完成。”

    其一,解决盐引截买问题;其二,提高盐产效率;其三,改善灶户生活。

    若是别的盐官,看到二和三,定然觉得自相矛盾,提高盐产只能通过压榨灶户的方式,那又如何让灶户过上好日子呢?

    但项敬惠心里明白,二者并非相悖。

    公主说,简州盐场是个“试点”,她若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三个问题,便可推行至全省,甚至是全国盐场。

    稍稍一想,便觉心潮澎湃。

    一年来,她走遍蜀地盐场,了解无数灶户的苦难和心中所求。

    他们所需无非是饱食暖衣,有一座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病了可以请大夫,就是如此简单。

    可如此简单的愿景,能够真正实现的却少之又少。

    项敬惠心中酸涩,不管再难,她都要以此为目标,彻底改变盐场,对得起千千万万的灶户,也不负公主所望。

    她一直伏案到深夜,揉揉酸痛的脖颈,行至窗边,月上中天,银辉从墨色天穹倾泻而下,温柔而静谧。

    公主应已离蜀了吧?

    万望布帆无恙,好景长存。

    谢明灼确实已经驶离四川,但她并未回京,而是率领五百亲卫、千余湖广卫所兵丁、蜀王府数千府兵,直奔贵州贵阳府。

    朝廷在贵州设局开办银课,历来有之。

    本朝原在贵州多处设金、银、铜课,后碍于开采技术不足,入不敷出,且盗采猖獗,遂只保留几处稳定收益的矿场,其余矿场全部封禁。

    然政令能够封山,却封不了人心。

    私下开采的事件屡见不鲜,银匪层出不穷,窝留盘踞,官府无力镇压,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次“银矿役夫暴动”事件,震惊朝野的原因在于,这些役夫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官方银场,而是来自大大小小的银山矿场。

    怎么回事?朝廷不是封禁了吗?这么多役夫到底从哪里来?

    官方银场的役夫都还没暴乱,这些盗采银场的役夫却反抗起义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贵州地方官贪污腐败,瞒着朝廷私自开矿,牟取银利。

    也有人说是贵州土司不服管教,有不臣之心,私下采银壮大兵卒,伺机反叛朝廷。

    众人莫衷一是,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首辅昌蔚出面,只问了一句:“黔地官府、土司皆无能为力,求援于朝廷,谁人可去?”

    “区区数千役夫,缘何不能围剿?”有官员诘问。

    昌蔚:“贵州多深岩穷谷,最易藏奸,官兵围剿寸进不得。”

    “土客邑民深谙山林之势,连一群役夫都寻不着?”

    “没错,那些土兵不是可以山林作战?”

    “依我看,这些盗采银场的役夫暴乱,其因在于当地土司,让他们自己解决。”

    一群人叽叽喳喳,谢长锋听得头疼,侍立一旁的吴山青察言观色,说了句“肃静”,压下众臣喧哗。

    “陛下,”昌蔚提请,“臣以为,不论是盗采银矿,还是役夫举义,皆应彻查清楚。黔地路遥,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若敕书荣安公主,由蜀入黔,率兵救急。”

    此话正合谢长锋心意,虽心中还是有些担忧,但多份政绩,日后勺勺御极就更有说服力。

    “就依昌卿所言。”

    敕书到手时,谢明灼已抵达蜀贵交界,有这份敕书,她便再无顾忌,长驱直入,进驻贵阳府。

    贵阳府上下官员全都恭迎公主车驾。

    蜀地官员落马之事,早已传至贵州,而今见到公主殿下,不管平日是否立身持正,众官皆心有惴惴。

    “公主殿下,行宅已安排妥当,还请移驾。”

    “不必了。”姜晴代为回答,“先去藩司。”

    公主车驾身后,是乌泱泱一片兵马,蜿蜒如长蛇,装备精良,气势凛冽。

    无人敢有异议。

    宋千慕作为府衙知府,缀在一众司级官员身后,眼观鼻鼻观心。

    公主入藩司,为的是商议镇压动乱一事,他一个知府,本没资格凑进去,可他又是水东宋氏的土司首领,不能不参加。

    谢明灼留数千兵卒驻守贵阳府外,携数百亲卫入城,至布政使司,掀帘下车。

    她穿着金红戎服,头上和身上并无多余首饰,不是众人心中想象那般金簪玉钗,绮罗珠履,却丝毫不减公主威仪。

    宋千慕偷偷觑了一眼,迅速垂下眼睫。

    阿奇确实没夸张,这等不怒自威的气势,比他之前描述的还要叫人心惊。

    莫非是川蜀之行后,公主威风愈长?

    他跟在众官身后,进入藩司衙门二堂,公主已坐到主位桌案后,说了句“赐座”,便有衙役从各个理事房搬来座椅,他也得了一把,坐在最末,余光还能瞧见庭院槐树枝丫上的新芽。

    “宋知府。”

    宋千慕一个激灵,忙起身弯腰:“微臣在。”

    “银矿役夫动乱始末,你来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