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180-200(第34/36页)

何改进的,咱们给买下这个图纸,制作出织布机卖到全国各地,这样织布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对纱的需要增加,就可以再卖纺纱机。”李礽说道,纺纱机要精准投放,不然,万一织布机的产量增加了一倍,他们放出四倍纺纱量的纺纱机,就会扰乱市场。

    “同时,对于棉花的需求增加,百姓们便会广泛种植,增加收入,而棉布的产量增加之后,价格降低,解决百姓衣食住行中的‘衣’。”李礽继续说道。

    他一个理科生,要来分析这个着实有点难为了,理论输出全靠弹幕外挂的支援。

    康熙听着保成的分析,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略有不足之处。

    康熙道:“百姓们种棉花,不种粮食,该怎么办?”

    “粮食的价格就会对应提高,只要能卖出好价格,没有人会不愿意种粮。”李礽说道,低价伤农,只要不炒作,粮食的价格就不会起飞。

    康熙皱眉,水旱灾害年年发生,要是允许粮食涨价,恐怕会有大量的商人逢灾年囤积居奇,民不聊生。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税收。”李礽说道,他知道康熙去年停了捐纳官一事,国库少了一大笔的资金来源,但三藩未平,台湾未收,北边还有沙皇虎视眈眈,后面还有噶尔丹西北线的骚扰。

    康熙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一定会同他们各个交手,打得他们服气,只要有战争,就需要粮草,而国库没钱。

    康熙果然沉默,还是决定试试看,江宁的纺织业向来都是税收的重要来源,若是能提起来,对于大清来说,绝对利大于弊。

    既然大老板康熙同意了,事情很快便安排下去。

    王世成进京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江宁巡抚千叮咛万嘱咐,教他如何在贵人面前回话,但真到了这一刻,他还是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噶禄亲自带着内务府最擅长织造的人,仔细询问了所有的细节,梭子的大小、材质,击打的力道,改造的原理,前后的差别……

    王世成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心里慌张得不得了,头昏眼花,汗流浃背,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一头栽在当场。

    这心虚程度让噶禄误认为王世成冒良领功,差点把人给送到九门提督的手中,好在最后弄清楚了,提出改进之法的不是王世成,而是其妻吴氏。

    吴氏为内宅妇人,不愿意抛头露面,便让王世成前来回答噶禄的问话,闹了这么一个乌龙。

    噶禄哭笑不得,让两人一起前来,总算把事情问了个清清楚楚。

    按照吴氏所言,他们是改变了击打梭子引纬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产量,与之前相对比,产量增加了三倍有余。

    虽然这与李礽的期待相去甚远,但总归是个好的开始。

    而且,借此机会,他劝着康熙下了旨意,昭告吴氏的新发明,其意有三,最重要当然是奖赏吴氏之功,其二是让天下人看看只要是有用处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奖赏,其三是打广告。

    对,就是打广告,告诉天下人有一种新型的织布机即将推广。

    所以,旨意前脚刚下,噶禄就派人带着图纸前往各省,与当地的木匠合作,打造新式织布机,投入市场。

    唯一让噶禄疑惑的是,新式织布机的定价并不高,在他看来,这种奇货可居的东西应该定价高昂,好好赚上一笔。

    但是李礽的理由很简单,他需要的是新式织布机尽快投入使用,而不是成为某些大商人的独家拥有,大商人想要与众不同的工具,他们自己研发去,这也算得上激励手段。

    没有高昂的定价,所以这次噶禄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不过他心中不也难受,因为给皇上在用人时候选择了他。

    要知道,先前他与吐巴同盟,干倒了上一任的内务府大总管,但是权力这个事情,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加上他自己是顶替吐巴上位的,现在又是一把手,吐巴心中多少有点乱七八糟的想法。

    噶禄也曾想过把吐巴直接干掉,但是奈何此人也深谙权力的斗争,滑不留手,根本抓不到把柄。

    自打前任闹出来那摊子事后,户部只用给他们定额的银子,以前那种随便捞银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不少人对此很有意见,归罪于噶禄。

    之后,肥皂工坊到了曹寅的手中大放光彩,许多人在背后吐槽噶禄当初有眼不识金镶玉。

    噶禄很想为自己辩驳一句,当初内务府那么多赚钱的机会,谁会在乎这点蝇头小利?不说他,在座的诸位怕也是瞧不上。

    而千盼万盼的酒精,最后落到了飞扬武的身上,这件事对噶禄的打击也不小,从前瞧不上飞扬武这种后来者,遇上了还能挤兑两句。

    如今他们这些人,就被打脸了吧,前面有救世天花疫苗,后面有治伤圣药酒精,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儿,好多人又开始巴结,见面称上一句“新贵”。

    噶禄心中馋得很,晚上都睡不安稳,一会儿觉得皇上是不是因为大阿哥的事情对自己有意见,一会儿又想皇上是不是知道自己私底下做的那些事儿在警告自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所以,当织布机这个差事落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他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皇上还是爱他的。

    让他更开心的是,皇上把珍妮纺纱机的事情也交给了他,这次的价格就高得很,但全部由内务处造好之后,运到各地组装,再售卖给大工坊,价格自然要高上许多。

    甭管赚不赚钱,只要皇上一句话,让他贴钱干活,他都愿意,他要的可不是钱,是皇上的心,只要得了圣心,他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可是稳稳当当的,任谁也撼动不了。

    有了噶禄这股子劲儿,纺织业可谓是如鱼得水,虽然成品布的价格在降低,但作为必需品,价格低了,需求量却增加了。

    于商人来说,并无两样。

    于百姓来说,穿得起衣。

    于朝廷来说,征得到税,

    皆大欢喜。

    当然这事儿得要半年之后才明显有效果,此时他正在乾清宫里面跟着看奏本,自从景山之行后,康熙有意无意让他从旁观看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和理念。

    但是让李礽失望的是,每天有一半的奏本都是彩虹屁,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与三藩的战事相关系,自正月起,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逐步推进,在二月底的时候,大军终于进入了云南,三藩之地,收复在即。

    除了战事,也有些其他的事情,耿精忠叛乱之时,不少官员不愿意投降,拘谨之后被杀害,比如两淮盐运使高天爵、福宁总兵吴万福、福州府知府王之仪等等,甚至有满门灭亡的,比如邵武府知府张瑞午。

    随着战事平缓,这些人该得到朝廷的认可与嘉奖,告慰死者,萌荫生者。

    “你独自一人可行?”康熙忽地问道。

    李礽从奏本中抬起头,认真点点头,他有点琢磨不出来康熙到底是希望他行,还是不行,说行吧,康熙问了这个问题快十遍了,说不行吧,康熙总在问哪里不行,好纠正,让他也真的没有了脾气。

    之所以,还每次答得很认真,是因为他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