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180-200(第35/36页)

得康熙是舍不得。

    再过两天,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宫就要移到景陵,尤其是仁孝皇后,意味着以后康熙有了心事,相再同她一诉衷肠可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也意味着再一次的别离。

    这种情绪之下,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确认这件事也实在是正常。

    “汗阿玛,要不同我一起送送额娘吧?”李礽问道。

    康熙迟疑了一会,摇摇头,“你去吧,朕就不去了。”

    李礽在心里叹气,说不去就不要这两日隔三岔五自己溜过去嘛,真是口是心非的男人。

    到了最后一天,康熙最终也没有去,只是在那天去坤宁宫呆了一整日,那是他和赫舍里氏举行大婚的地方,那也是赫舍里氏陪伴他许多日夜的地方,充满了好的坏的回忆。

    当日,李礽自己带着诸王以下至八旗四品以上的一半官员、王妃、一品官命妇等前去祭拜,恭送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宫启程。

    虽然仁孝皇后并非李礽的亲生母亲,但是目送着她的梓宫离去,他心里好一阵的难受,就好像原身的情绪依然存在一样,又或者带了几分他自己的苦涩。

    这一次,他目送了自己母亲的离去。

    第200章 台湾

    送走了仁孝皇后的梓宫后,一大一小的两个人都消沉了段时间,康熙还陪着太皇太后去了一趟遵化的温泉。

    直到七月份,康熙召集了内阁议事,主题便是□□。

    这世上,少有雪中送炭,多是趁火打劫,说的就是台湾郑氏。

    自康熙初年开始,郑氏不服清朝的统治,时常骚扰东南沿海,对于清廷的招安也不以为意,更是与耿精忠扮演猫捉老鼠的游戏,糊弄康熙,而三藩之乱时,郑经登陆进攻福建、广州等地,与耿精忠合谋,泉州、漳州、潮州等地悉数归顺于他。

    直到去年,朝廷也一直在尽力招安郑氏,只要郑氏愿意退守台湾,清朝可既往不咎,和平共处,但再次遭到郑氏拒绝,康熙对此隐忍不发,直到现在,三藩即将平定,此事再次提上议程。

    李礽对于郑氏坚持“明朝正统”“反清复明”没啥感觉,毕竟人家就是老朱家一手提拔上来的,感恩在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是,沿海的老百姓做错了什么?日日提心吊胆,战事一来,全家遭殃,伤的伤,死的死,日子都没法过下去。

    不过康熙想打,这仗还不一定能打呢。

    “启禀皇上。”户部尚书上前一步,“三藩之战,持续数年,国库空虚,实难维持。”

    再打个台湾,户部尚书觉得自己吊死在国库之中都找不到个垫脚的东西。

    “那你可有筹措银子的良策?”康熙反问道。

    户部尚书果断闭嘴,他要有良策,何至于站出来反对?皇上想上天,他都能站在底下用嘴吹风,祝他一臂之力。

    “明珠是什么想法?”康熙坐在上首,心里隐隐有所期待,当初自己想要削藩,从前朝到后宫均持反对的意见,就是明珠力排众议支持了自己,吴三桂一反,明珠差点被流言蜚语戳成筛子。

    “奴才认为户部尚书所言属实,台湾之祸事,非一日之累,须得徐徐图之。”明珠拱手说道。

    当初,为了削藩之事,他差点人头落地,如今已经不再是富贵险中求的时候,□□也没有三藩之乱紧迫,他亦不愿意做出头鸟。

    索额图从大学士的位置退下去后,明珠独大,他只需要维持这种状态,将索额图死死按住即可,又何必在□□上冒进呢?

    康熙的眼中失望一闪而过,“你们其他人呢?”

    其他人均是沉默不语,明珠说了反对,其他人要是支持,不就是和明珠作对吗?

    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

    满室的安静让康熙的心不断下沉,忽然听到啪一下拍桌子的声音,他看过去,保成正抱着手呼呼,蠢儿子,用力过猛了吧。

    “保成有想法?”康熙笑问道。

    “为了我们的宏图伟业,台湾一定要收回来。”李礽振振有词地说道,他还要搞海上贸易呢。

    按照郑氏和清廷的关系,不□□,来一艘,他们劫一艘,来一队,他们收一队,那还玩个什么呢?

    康熙一愣,宏图伟业是什么?保成对自己扑闪扑闪地眨眼睛是什么暗号吗?

    默契呢?默契呢?

    李礽心里着急,他又不能直接说自己要搞海上贸易,不然一会儿准得跑题,先要就开不开展海上贸易唇枪舌战,大战三百回合。

    好在康熙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总算想起来一点点线索,他朝着儿子使了个眼色,让其稍安勿躁,道:“保成言之有理,长治久安是大清的宏图伟业,要想海晏河清,必须将周围的危险全部收拾干净。”

    “台湾不收,郑氏坐大之后,卷土重来,战火重燃,东南沿海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百姓的好日子过不上两天,而朝廷再想剪除郑氏的羽翼,恐怕要花大气力。”施琅站出来说道,回京这么久,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好不容易等到皇上主动提起,他怎么能错过呢?

    “施大人说得轻巧,自打地动之后,又是水旱灾害,百姓生活艰难,如今又要攻□□,是不是有些冒进了?”户部尚书话题一转,将矛头对准施琅。

    “我记得施大人是福建人吧?原先在郑氏手下为将?”说话的是另一个大臣。

    施琅和郑氏那点恩怨,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主要是郑成功与施琅意见相左,施琅一气之下,剃了头做和尚,与郑成功交恶。

    之后,施琅的亲兵因犯错应被处死,但曾德花钱买通了郑成功的亲随,躲躲藏藏,被施琅发现后逮捕,郑成功想留曾德一命,但施琅却是将人处死。

    被传令之人蒙蔽,郑成功认定施琅有反叛之心,下令将施琅极其父兄全部抓起来,施琅逃走后,郑成功下令处死了施琅的父兄。

    可以说,施琅和郑氏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施琅一声所愿,便是为自己的父兄复仇。

    但是,这位大人在此时提及此事,显然是别有用意,约莫是为了表明施琅是想要报私仇,才会极力主推此时攻□□。

    施琅不否认有自己的私心,但也并非完全是为了自己,须知,郑氏时时刻刻都打着“反清复明”的幌子,此处招揽人手,就算只是做样子,他们也绝对不会和清廷和平相处。

    但凡东南有繁华之地,定然会烧杀掠夺,陷沿岸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哇,那正好啊。”

    就在大家都沉默的时候,李礽一嗓子呼出来,“施大人熟知台湾地形和军队布防?”

    施琅也不知道太子怎么就问到这个了,拱手回道:“臣对台湾地形十分熟悉,但军队布防未必,臣已经离开该地十余年,不知变化几何,但若是让臣再回福建,可利用旧部关系,探查台湾形势。”

    李礽刷地一下子扭头,兴奋道:“汗阿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就是需要施大人这样的人才啊,倘若因为一点银钱之事,就错失良机,恐悔矣。”

    听到太子爷为自己说话,施琅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