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第25/27页)
静。
姬安笑着问左右臣子:“诸位看,军器监新弄出来的这东西如何?”
众人这才纷纷回神。
枢密副使喜形于色,先开口道:“不知这神器是何名?刚才那车,简直一辆就能抵上一支弓兵队!”
其余人也都跟上夸奖。
上官钧差人去将那发号令的小校叫上来,让他解说。
小校行过礼,一板一眼地说:“车为火箭车,一辆车最多可二百箭齐发,亦可分为四次发射,每次五十箭。单人所用者为火箭筒,一次可齐发二十箭。”
他说到这里,上官钧就挥手打断了他,示意他回去——只是向群臣展示而已,不需要提供太多的数据。
不过场中安静,小校声音宏亮,远远传开去,听见的人不少。听清的人再往后传,很快也就传遍了全场。
不管是高台上的高官们,还是坐得远的文臣武将,都面带喜色地夸赞不停。
目前大盛的大威力武器,像远程床弩、投弹火炮这一类,都是单发,需要三四个人一起操控,且不便移动,主要用于守城。
但刚才的火箭车就不一样,不仅移动车身方便灵活,最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形成打击覆盖面。很明显,这是一种更倾向攻击的武器。
就有一些人,望向上官钧的目光中隐隐带上了探究。
第180章 想法 虽好,可惜难以实现
有火箭车、火箭筒这两样新武器的加持,接下来的技能展示哪怕都是常规项目,群臣也如同戴上了滤镜般,叫好夸奖声不绝。
不过,或许是先前上官钧搞过一回竞赛,之后抽调了一点兵力“支持”河关。同时也放出消息,今后竞赛将会常规化,且不定期举行。由此给中央军带来些压力,使得这次阅军上的演武尤其有精气神。
首日阅军结束后,众官员都还沉浸在两样大杀器的兴奋当中。校场里不是按部门分座,而是完全按品阶。此时返回营房,许多人就自发地去找关系好的同僚,边走边议论。
齐万生没走多久,师晟就寻了过来。两人倒是没急着说什么话,但一路都能听见他人的议论之声。
“一车两百箭齐发,刚才五车就是千箭。若能造上二三十辆车,两军对阵之时,岂不是可以靠着轮番齐射一路往前推?”
“你这也想得太美了。五车就一千支箭,一路往前推,这得消耗多少箭。”
“而且那车的造法肯定相当复杂,造一辆不知道得要多少时间。”
“这就要说到钱的事。说起来,圣上继位后,不是有好几大笔钱入库。”
“沧阴王那两家,留高王家,常家,夏侯家,吏部卖官案牵扯到的许多家。这么一数,飞廉军光是抄家都抄到手软吧。”
“最近不是还查出了娄冲私开金矿。他一直在边寨,能花用去多少,大部分肯定都会运回京。如此算算,难怪大司马有钱给军器监搞新东西。”
“你们忘了一样,还有盐啊。那也是……”
“嘘!”
齐万生和师晟只当没听见,面色不改地从旁边经过,走向他们住的房间。
两人随大流,都各带一名仆从,四人共住一间。师晟猜其中可能有姬安的特别关照,别的房可没有像他俩这样文武官同住的。
进了屋,师晟就吩咐仆从去领饭。虽说兵士会送,但想早点吃上也可让仆从去领。
待仆从们出了门,师晟将门关上,回来坐到桌边。
齐万生给他倒上热茶,一边道:“今日见了火箭车、火箭筒,却是没见着地雷。不知明日能不能见着。”
师晟却说:“估计不会了。大司马特意展示火箭车和火箭筒,怕是在为攻打河西走廊做准备。地雷更偏向防御性,在进攻战中不那么好运用,也就没必要展示出来。”
齐万生微愣,思索片刻,又问:“你觉得什么时候会打?”
师晟:“除非打骨鲁内部有变,出现不容错过的绝好战机。不然就总得有个好几年。火箭车和火箭筒的确厉害,但消耗也非常大,得做足准备。
“对了,刚才我过来时,还见到燕将军跟个内侍走了,该是圣上和大司马找他。我记得以前听燕似山说过,燕将军调往河关前一直在西北各地调动,可能是寻他去问情况。”
齐万生略有点遗憾地说:“本来还想见识一下地雷,可惜了。”
师晟玩笑道:“圣上和大司马往后要花钱的地方多。你把盐务整顿好,既能让百姓吃上更便宜的盐,又能收上更多的盐税。只要圣上高兴了,到时你说一声想看,都会专门给你炸一回。”
齐万生失笑:“贫嘴。”
*
这个时候,姬安和上官钧的确正在和燕伯善交谈。
姬安早已确认过燕伯善没有问题,上官钧此时就直接问他:“若我要你领军收复河西走廊,凭这火箭车和火箭筒,你可能做到。”
燕伯善没想到一上来就被问这么重大的事,深思了好一会儿,谨慎回道:“只要辎重充足,补给跟上,下官有此信心。”
上官钧再问:“你需要多少辆车。”
燕伯善却说:“其实火箭筒更好。先前犬子回去之后,也提过这两样,下官二人还曾设想过战法。若想快速收复河西,得奇袭夺城,火箭筒更为灵活方便,带车不方便千里奔袭。
“只是,凡打下一处,后方补给得迅速跟上,趁着打骨鲁没反应过来,尽快赶往下一处。因此,最好能有两支精骑,交替作战与休整,方能以最快速度打下河西。”
不过,说完这些,他又立刻补充:“但河西走廊是打骨鲁的命根子,便是一朝收复,打骨鲁也必会不要命地来抢,后续的防守压力反而会更加大。
“若想稳健,还是得慢慢经营边寨地堡,一点点消耗打骨鲁,确保后方连成一片。如此我军往前推进时,后方补给线不会因太长而有大风险。”
上官钧没做声,却也知道燕伯善说的这话在理。
上一世里,上官钧的选择就是后一种。一直经营了十年,西北相互争伐不断。直到最后一步,他才调动中央大军亲征,完全收复河西走廊,将打骨鲁打得缩回他们都城那片小平原里去。
但现在手上有新武器,他自然也想试一试能不能走一回速攻流,可惜依旧很难。河西走廊太长,后方经营不好,哪怕一时能打穿,想守住也不是易事。
这时,姬安却插话道:“如果把打骨鲁从他们都城赶跑呢?”
上官钧和燕伯善都是一愣。
姬安:“以河西走廊的纵深,要像控制大盛腹地一样控制那边,的确不容易。我看史上几朝对西北多是羁縻,包括打骨鲁的后方都城,同样也受朝廷羁縻。
“既然现在打骨鲁不肯听朝廷的话,那就赶走他们,换个愿意听话的上去。河西走廊也一样,扶持听话的当地部族,对过往商队不要盘剥过重就好。至于编户齐民,日后再慢慢图之。”
燕伯善听得神情相当微妙,像是想说什么又不敢说。
姬安去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