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万人迷他恃靓行凶》 30-40(第15/19页)
“没错。”闻行道点头,“他说今上信佛,寺庙之地不容随意查看,他没有搜查的权利。”
“即便他没有,也可以向上禀告。”方柳断定,“除非他上面的人不愿查。”
说到这里,郭山异常愤慨道:“所以家父怀疑,退一万步讲,就算其中有武林中人协助,但幕后定然有官府的影子!……可他还未来得及验证自己的猜测,就中了剧毒。”
从郭征中毒到如今醒来,过去两个月的时间,期间二长老未查到过任何有用的信息,那批赈灾银定然已被转移了。
方柳勾唇:“看来幕后之人,是存心想让武林中人担下这个罪名。”
想必那张大人,现下并不想找到赈灾银,只想找个人定罪。
“是啊。”郭山愁眉苦脸道,“我也是在父亲醒来后才知晓,原来朝廷那边还利用这事要挟武林盟,让我们将总舵迁到别处,远离尚阳城。”
当下的江湖势力不容小觑,满朝文武耽于享乐还来不及,自不会费心与之交锋,在某些时候还会尽量回避,正如武林中人回避朝廷一样。
简单来说,两方看不上彼此,却又忌惮彼此。
那要挟不过试探,若是武林盟不愿,他们也不会如何。可这劫持赈灾银的污帽,却无论如何不能戴在武林人头上。
方柳道:“或许需要些官场上的人脉。”
郭山闻言殷切道:“那方庄主可认识朝堂中人?”
“现下没有。”方柳神情散逸,“日后说不定。”
郭山顿时大失所望:“也是……”
“不过——”方柳话音一转,递了一块点心给闻行道,双眼清明洞悉,语气揶揄道,“所谓‘日后’,也可以是现下。”
“你说呢,闻大侠?”
第038章 信件
作为曾经的闻大将军遗孤, 闻行道手中定然有些朝堂上的人脉。
但是郭征从没有过问过这一点,也没有向他寻求过帮助。他甚至在调查时,刻意弱化了朝堂事, 只为了不让闻行道有负担。
方柳只觉这样的行为最愚钝不过。
手中有刀就该用, 何必畏畏缩缩。
如今又非什么繁荣盛世, 说什么朝廷和武林互不干涉、互不往来,听起来是为了求同存异,其实不过是两方都无法拿对方怎么办, 只好画明了界限罢了。
真要追究起来,恪守这规矩的人又有多少?
朝廷那边不是没有从江湖中召过去的武功高强者,武林这边为了在某些时候行便利, 也不是没有勾结官员的。
只要武林盟、各大门派与朝廷中央明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关联, 人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互不干涉。
可笑至极。
郭征待闻行道如亲子,为他考虑甚多, 不愿违背他的意愿,让他将自己的势力用在此处。
但闻行道可不是方柳的儿子。
方柳含笑撑着脸颊, 一双眸子通透地看向闻行道, 态度云淡风轻。他正思索无处调查这位闻大侠,这不就撞上门来了, 若能让对方直接说出来,又何必费那么些功夫。
他很愿意做违背别人意愿的事。
郭山显然对自家大师兄的身世不太了解,他一脸茫然地看了看闻行道,又看了看方柳,不懂他为什么要问大师兄。
须知大师兄自从进了武林盟之后,年年都在忙武林盟的事, 哪有时间去认识官场上的人呢?
但是不知为何,郭山对方庄主说的话总是莫名信服。因此, 他没有说话,决定全听大师兄和方庄主的指令。
闻行道神情冷静,看向方柳:“若有需要,我可以帮忙。”
方柳弯眸:“有闻大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郭山小声问:“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方柳回说:“先去承庵寺看看。”
“可是,过去这么久,东西应该已经不在承安寺内了。”郭山迟疑,“而且,父亲都无法搜查那寺庙,我们就更没有权力了。”
“谁说要光明正大搜查。”方柳轻声道,“令父败就败在太遵从官府规定。”
“可。”闻行道拍板道,“挑个日子,我们潜进去看看。”
郭山便全然听从。
————
为了此次的隐秘行动,闻行道和郭山重新租了个小院子,作为暂时住所。他们平时外出,也会注意避免偶遇武林盟的弟子,行事十分小心翼翼。
闻行道和方柳已然敲定了潜入承安寺的时间。
在此之前,他们对承安寺详细调查了一番。
据说承安寺的住持和武僧武功了得,尤其是那住持无明,功力深厚无比。他一柄禅杖武得虎虎生风,虽非江湖中人,却很有些名头,时常被当时的江湖高手下战书。
直到承安寺去的达官贵人多了,寺庙也因今上的缘故被看重,所以近年来,便不再有江湖中人上门挑战。
住持无明武功高强,也是郭征调查时束手束脚的原因之一。
以方柳和闻行道的能力,皆可无声无息深入寺庙。但仅仅是深入还不行,调查才是最紧要、最麻烦之事。
因为需要掩人耳目,深入调查最好的日子,便是寺庙中最热闹之时——那时大部分僧人皆被其他事吸引了注意力,正方便他们行事。
而最近热闹的时刻……
便在明日,七月十五。
每月初一和十五是“十斋日”,信佛道之人,皆会在这两日烧香、燃烛、拜神佛。再加上十五这日,尚京会举办一月一回的灯会。
故而每月的这一天,也是承安寺香火最鼎盛的时候。
因为时间上的行动有些赶,来不及做太多准备,带上郭山多有不便。于是此次只有方柳和闻行道便行动,一同前往尚阳城。
郭山武功不济,也怕给两人拖后腿,便乖乖待在雁山镇.
灯会这日,城门比平日晚关些。
方柳和闻行道未进城,直接去了尚阳城外的承安寺。
郭征之所以怀疑承安寺,与承安寺的位置也有关系——承安寺距离尚京十二里地,正处在尚京和雁山镇互通的官道上。
那批赈灾银被劫,消失在这条官道上,只可能是被运到了附近藏起来。而沿官道人烟稀少,除了几个小村子,便只有承庵寺了。
但在最初查案之时,承安寺因其独特的地位,被钦差张大人直接排除了怀疑,错过了最好的排查时机。
这次他们过去,主要是为了大致打探情况,将郭征的猜测定论,顺便理清承安寺内盘根错节的关系。若这过程中,能查到一些其他蛛丝马迹,那自然再好不过。
若是不能,还有下一次机会。
方柳和闻行道抵达承安寺外,一眼便看到有许多华贵的车马停在院门外,人潮涌动热闹得很。
寺院门外的松柏生长繁茂,有矮矮的桃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