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继室日常》 20-30(第16/26页)
芷问?起此事,徐昭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七年前,藩镇吴王勾结外邦蛮狄,意图联军胡族部落,南侵中原。为了完成这一场造反棋局,吴王故意设下障眼法,将中枢京官的注意力,集中于匪患频繁、连年天灾地变的中州。
那几年,水旱频仍,种下的庄稼上半年被太阳晒得影响结果?,下半年被夏汛水患淹得颗粒无收。
百姓没有粮食,交不了税赋,又因长年忍饥挨饿,骨瘦如柴,充不了徭役。佃户交不出租子,世家大族拖延税款,官府没有进项,最终公中所?有雷霆手段,还是对准了底层的百姓。他们压榨百姓,横征暴敛。
一时?间,百姓们卖田卖地卖子女,沦为流离失所?的流民,甚至为了一点活路与口粮,落草为寇。
吴王勾结中州地方官吏,命这些百姓父母官故意隐瞒灾情,或是贪墨赈灾银,纵容地方民怨沸天,生灵涂炭。
他们逼迫京畿各个军所?,派下镇压贼匪的军队。
守卫都?城的兵马削弱,京军势孤力薄,吴王便能趁此机会,招兵买马,一路侵京攻城。
幸好,乾宁帝生性多疑。他好不容易打压了世家门阀,坐稳帝位,自然不会轻易相信地方官吏一面之词。
帝王疑心有诈,明面上配合中州赈灾,私下里派出依附自己而生的寒门官吏谢蔺,命他暗中调查。
谢蔺让随行同僚扮作钦差,坐镇地方官衙,自己则潜入匪窝探查真相。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谢蔺隐姓埋名,只能易容的眉眼示人。
他自小吃苦,劈柴挑水,下灶种地,农活庶务样样精通。加之郎君手上满是老茧,又有武艺在?身,生得人高马大,自然没有引人怀疑,谢蔺很快得到匪首的信赖,勘破逆党阴谋。
徐昭感?叹:“说老实话,我?还是很佩服谢相公的。要知道,那些匪寨里的奸人,各个手上沾血,无恶不作。谢相公想要得到他们的信赖,必定吃了不少?苦,听说他归京时?,陛下赐下恩典,让专门给老太后请平安脉的黄太医,为谢蔺诊脉疗伤。黄太医诊病,竟发现他身上除了数十?道?鞭伤,还有几道?几乎入骨的刀伤,也不知那些贼人平日的嘴脸是如何奸恶阴险,以欺压小弟为乐。”
不难想象,谢蔺一定吃了很多苦。
他必须忍下每一次殴打、每一次口沫唾脸的辱骂,才能讨好海寇头子,在?寨子中拥有一席之地。
但这种苦差事,也只有贫户子弟才肯纡尊降贵去做,钟鸣鼎食的世家子女,哪个肯向贼匪屈膝?
因此,朝中官吏震撼于谢蔺的隐忍,却无人同情怜悯他……没有根基的寒门学子,若是不付出这些苦难代价,又如何步步高升呢?这是谢蔺应得的苦果?。
纪兰芷想到和二哥初遇的那一夜。
她?一袭嫁衣烈烈,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绯红色的盖头被夜风吹落,跌在?石阶上。
她?满眼是泪,妆都?花了,一定很丑、很狼狈。
那一夜,若是谢蔺以大局为重,甚至可以不救纪兰芷。
可他心软、心慈,他还是保下她?一命。
谢蔺甚至担起“无媒交.合”的责任,娶她?为妻。
即便他抵死不从,是纪兰芷强迫他要了自己。
谢蔺许诺纪兰芷,在?他事成之后?,他会带纪兰芷回京城。
纪兰芷想,若她?没有走,再等几日。待地方战役平定,谢蔺也会卸下易容假面,将所?有事和盘托出。
事关数万百姓的性命,谢蔺谨言慎行,务必要藏匿来历,他心怀天下,不敢以苍生之命,去赌他的私心。
他有所?隐瞒,纪兰芷也并?非真心。
诚然,论上对错,纪兰芷和谢蔺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仔细想想,纪兰芷多添一条玩弄谢蔺感?情的罪过,好像确实也怪不了谢蔺大发雷霆。
可那时?的纪兰芷亦有自己的苦衷,她?不过是一个无辜卷入灾祸的孤女。为了保全?自身,只能和“海寇”谢蔺虚与委蛇。
她?只是想回家,她?只是想阿娘。
她?很委屈,她?何罪之有。
……
纪兰芷听完这些事,咽下一口茶。
也是奇怪,明明以“清甜回甘”著名的小种茶,今日喝起来,竟只有浅淡的苦涩。
纪兰芷想,谢蔺是个好人,他待她?不薄,将她?留下的琢哥儿养得乖巧懂事……纪兰芷不该再伤害他了。
况且,昨日她?和谢蔺已经恩断义绝。
他既厌恶她?的无情,那她?也该离得远远的,至少?不要讨前夫的嫌恶。
纪兰芷想得很开,虽说谢蔺和她?一刀两断,可儿子总是她?身上掉下的肉。
从前不知哥儿去向,不敢思?念亲子。但现如今,琢哥儿乖乖巧巧,白白嫩嫩,站在?她?面前。
前夫不要了,儿子总是自己的。
就算不能相认,她?也该善待谢如琢-
今日,秋风飒飒,竹篾飘逸,落叶纷纷。
谢如琢坐在?堂中听课,指上按的书?册久久没动。
他上课有点分神。
授课的先生看出小孩的分心,痛心谢如琢这样的好苗子竟心不在?焉,不专心听课。
先生喊他起身回话:“如琢,《尚书?·虞书?》篇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句何解?”
谢如琢不过六七岁的年纪,未及弱冠,不曾取字,先生只能唤他的名字。
谢如琢的心神,很快被先生的话拉回学堂。
先生提问?的是儒学心传中的经典,这句治国经句内意太深,莫说六七岁的孩子,便是八九岁的儿郎都?未必能答得上来。
其他孩子听到这个问?题,本来昏昏欲睡的脑袋顿时?吓清醒了,他们面面相觑,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提问?的孩子。
饶是一贯好学的纪晏清,闻言也出了一身冷汗,急忙翻动善本,查找注释。
先生特地选此句经典提问?,意在?敲打谢如琢,若小孩答不上来,他便知书?中深奥,儒学博大精深,不可因一时?心野,荒废学业。
然而,谢如琢早在?家中听过父亲解读《尚书?》,虽说他对这些治国策论一知半解,但不妨碍他记性好,能将谢蔺的话原原本本复述。
先生听到小儿郎条理清晰地讲解这句心传,还解释了经句中最为重要的“为人立本的中正之路”的道?理,他明白过来,宰辅谢蔺必定居家时?有授小儿课业。
谢蔺毕竟是博学多识的内阁大学士,他的讲义又何曾出过错处?
先生受益颇多,也感?慨谢如琢实乃天赋异禀的神童。
他不再刁难小郎君。
书?堂里,读书?声再次响起,清朗利落。
谢如琢垂下浓密的眼睫,翻动书?页,也跟着一起念起书?。
他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