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10/32页)

儿了,再晒干磨粉,到时候直接拌在馅儿里。

    一次撒一点,也能吃很久!

    买完调料她得去买面粉。

    她没立刻去粮店,而是站在路边盘算一会儿。

    之前她问过粮店面粉的价格,一斤要八文。

    买卖麦子是石、斗这样的容积单位,但是面粉就要用斤这样的重量单位了。

    贵啊。

    这里面粉大米真的是奢侈品,农民种得起吃不起。

    当然那些富贵之家只会挑剔哪里产的什么粳米好吃,哪里产的什么麦粉更白细香甜。

    八文的都是他们不稀罕吃的,人家可能要吃八十文一斤的。

    里正家好像七文半一斤?

    就要走进粮店的时候沈宁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约莫记得去里正家的时候听田氏跟谁说了一声?

    那当然省一文是一文。

    小时候她为了省一块钱,特意不坐公交而是步行三站路回家呢。

    那时候省那一块钱和现在省一文钱是差不多的概念。

    沈宁果断回家了。

    粮店认识她的那个小二踮脚望着她快速离去的背影,疑惑地嘀咕:“这嫂子怎的突然咻转身走了?”

    沈宁径直回家。

    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天喝着补气血汤药的缘故,这一趟竟然不觉得累。

    她直接把肉送去租屋那里,跟在那里修整锅框的裴长青招呼一声就回家拿面袋去里正家。

    今儿里正不在,里正老妻陶氏正和田氏在东屋木榻上做针线。

    他们家并排几个院子,二儿子和三儿子自己有砖瓦房院子,老两口和老大两口子住在一个院儿里,里正夫妻住正屋东间,主人屋。

    陶氏正和田氏说呢,“你爹说裴二郎家要搬家了,回头你给送两斤面去恭贺乔迁。”

    田氏以为自己听岔劈了,“娘,我爹说啥?啥乔迁?”

    陶氏:“年轻轻耳朵就不好使?裴二郎家,他那个小子你爹说很有天分,要是好好培养,以后有大出息。他和咱禄儿差不多年纪,以后要是一起读书倒是也好。”

    老头子阅人无数,独具慧眼,很会识人。

    他说如果裴二两口子不立起来,裴鹤年聪明也没用,越聪明以后越苦,保不齐还会走歪路。

    而裴二两口子立起来,裴鹤年聪明,好好培养肯定能给家里带来荣耀。

    他瞅二郎媳妇现在的言谈举止,觉得和以前大不相同,瞅那气度眼神倒不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娘子差。

    这是很神奇的事儿。

    田氏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娘,他家那小子去柳家洼读书?他读得起码?”

    陶氏笑了笑。

    田氏突然想到什么,脸色一变,“不是,我爹不是要供他读书吧?可别,千万别。”

    她急死了吓死了。

    陶氏笑容微微一敛,“别胡说,稳当点。”

    明明是老大媳妇儿,却整天一惊一乍的。

    这要不是自己姊妹家的外甥女,她真是要打的。

    就在这时候沈宁叫门来了。

    田氏这几天嘴里说的耳朵听的都是裴家的八卦,自然没少说沈宁,所以沈宁一喊她就听出来了。

    真是白天不能说人,一说就来。

    田氏脸色不好看。

    陶氏瞪了她一眼,让她赶紧去应门。

    沈宁看着面色不善的田氏,有些纳闷,自己怎么又得罪她了?

    她笑道:“田嫂子,我们要搬家,我想来买几斤细面。”

    田氏差点没忍住当着沈宁的面儿撇嘴,硬生生扭回来,把嘴角都抽筋了。

    她想让沈宁在院儿里等,她去屋里给称面,却听得屋里婆婆让请进屋。

    田氏老大不乐意地给沈宁让进去。

    对上陶氏温和热情的双眼,沈宁有些惊讶,不明白高里正夫妻怎么突然对自家这么和善。

    她压下疑惑,也笑着问好,说明来意。

    陶氏笑道:“说什么买啊,外道。”她扭头对田氏道:“老大家的,你去面缸里给沈氏装十斤面。”

    田氏急了,婆婆这意思是白给?

    咋可能!

    她立刻道:“娘,这两日没推磨,家里面粉不多了,也就还有个三五斤的。”

    陶氏怎可能不知道儿媳妇的心思?

    虽然他们家主食也是豆饭,可老爷子和小孙子是天天吃细面的。

    家里养着猪和鸡,也有磨坊,每日都安排驴子推磨。

    “那就去收拾一下,给凑个七八斤来。”

    沈宁适时道:“大娘,咱按镇上价格来就行。”

    她自然不是想按照八文买,都是客气话。

    然后对方就会说不要八文,俺们是两斤十五文。

    一个客气愿意市价买,一个主动便宜,皆大欢喜。

    果然陶氏笑呵呵地说不要那些,“咱都是一个村的,自己人互相帮衬,七文一斤。”

    “娘!”田氏又急了。

    陶氏当着外人的面儿不好跟儿媳妇发火,只瞪了她一眼。

    田氏老大不乐意地去称面了。

    沈宁就和陶氏聊聊家常。

    她跟陶氏致谢,高里正为百姓办事儿利索,当天分家当天给写户帖什么的,还有荒地宅基地的事儿,她都点出来特意感谢一遍。

    这话陶氏爱听,她就愿意听人家夸老头子里正当得好。

    “哈哈,这都是他该当做的。”

    她当然不会告诉沈宁,她家开了更多荒地,给村里方便就是给自家方便。

    过了一会儿田氏拎着布口袋出来,放在地上,“就还有八斤面了。”

    陶氏:“秤呢,拿过来称给二郎媳妇儿瞧瞧。”

    田氏面色微变,“娘,我称过了。”

    陶氏:“让你拿你就拿。”

    沈宁笑道:“大娘,不用了,嫂子称的我信得过。”

    她拎出一串钱,这一串上有七十枚,她拿下六枚来,剩下的用麻绳穿着放在炕上。

    裴长青把家里铜钱三十一串、五十一串这样串起来,用起来方便。

    陶氏立刻道:“你等等。”

    她麻溜地数出八枚还给沈宁。

    沈宁自然不肯,背上面袋子就要走。

    陶氏:“二郎媳妇儿,咱说好的,七文……”

    田氏:“娘,她不好意思,要不就还是两斤十五文。”

    沈宁这才勉强同意。

    陶氏:“你这个孩子,真是犟,那就这样吧。”

    她数了四枚还给沈宁,还要念叨沈宁太外道,都是一村的,以后大家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