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60-70(第41/42页)

留给他们一部分市场,让他们互相竞争,自家就安全一些。

    当然,自己这样想,却不能跟靳老板他们说,还得送靳老板他们一个人情呢。

    高里正笑道:“诸位老板放心,豆腐娘子也说了,诸位老板都是讲信誉重合作和顾客的老板,都会生意兴隆的,俺们和诸位老板合作就很畅快。其他酒楼,俺们不去主动接触了。如果他们喜欢要么去乡下进货,要么等其他家仿造出来,诸位觉得如何?”

    要是人家跑到乡下主动进货,那他们也不能拒之门外不是?

    同样,高里正的潜台词是:如果那几家仿造出来,也希望诸位老板讲仁义,不要不记情分了。

    众人纷纷道:“豆腐娘子确实重情义,高里正放心,咱们都是有口碑的。”

    你家又不贵,我干啥去买别家仿造的?

    不正宗,吃得都不是那个劲儿。

    见大家都表态了,高里正笑道:“诸位放心,豆腐娘子勤劳不辍,还在家里研究新菜式呢,到时候一定会和诸位分享的。”

    众人纷纷好奇,问什么新食材新菜式。

    高里正却又玩了一把神秘感,只说他也不知。

    即便不知道什么菜式,但是有素鸡和素烧鹅打底,众人也纷纷期待。

    他们便更好奇豆腐娘子这个人。

    大家的胃口被吊得高高的。

    高里正见火候差不多,又开始放料。

    “豆腐娘子你们以后见着就知道了,真豁达人,真聪慧女子。”

    他就开始讲诅咒事件。

    重点讲豆腐娘子和丈夫不慌、不怕、不气,反而先开口安抚村里人,说肯定不是自己村的,又说既然是外村的也不敢干啥,咱不需要知道是谁,也不需要管他。

    就这么大度地过去了。

    然后村里人、周边村里的百姓,都感念豆腐娘子,纷纷主动为她家祈福,给她家房子写福字。

    “现在她家的房子被百姓称为百福千福万福屋子,还有老人抱着孩子去摸福呢。咱就是说大不大气吧,在座的谁遇到这种事儿能坦然处之?”高里正适当地狂傲了一点,反正不是自己狂,是为豆腐娘子狂的,他就很敢。

    靳老板听得若有所思,他就被人诅咒过!!!

    当初他的八方来财酒楼气势如虹,是县城第一大酒楼,有人往他家包厢地板里埋破财破家的诅咒符,恰好有个客人吃蕈子中毒,让他赔了好大一笔钱,可给他气毁了。

    气得他直跳脚,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硬是病了一场。

    虽然找道行高深的道长给破了,可他就是咽不下那口气。

    后来非得找到那小人,也搞得对方生意败落,酒楼关门转手才顺了这口气。

    可他自己也元气大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今儿这么一听,人家一对乡下夫妻竟然不怕这个诅咒,不被诅咒左右,反而……还得全村乃至周围村民的祝福。

    娘哎,这是什么定力,这是什么人品?

    当初别说全城,就是这条街上三之一的人来给他祈福,他都不至于气成那样。

    可惜的是,就算自己酒楼的伙计们,也不全向着他。

    否则客人怎么会蕈子中毒?

    他堂堂大酒楼的东家,连自己身边几个伙计都没搞定,失败。

    后来他小心谨慎许多,注意培养厨子和伙计,再也没被算计过。

    可心气儿却矮了许多。

    八方来财酒楼就从县城最好的第一大酒楼变成了并列,甚至还要往后稍稍了。

    他要去拜拜这位豆腐娘子,取取经,如何有恁豁达心性的。

    好奇,非常好奇。

    张老板也好奇,因为今儿高里正带的熏素鸡很对他的味儿。

    没的说了,他必须要会会豆腐娘子。

    为了弥补高里正不去发展好运来那几家酒楼的损失,靳老板们又开始给他介绍茶馆青楼戏楼的生意。

    说回头请那些老板吃饭,帮高里正推广素鸡这些菜。

    茶馆、青楼、戏楼跟他们的生意不冲突,他们乐得介绍给高里正做这个人情。

    只让高里正以后豆腐娘子做出新菜色,一定要先告诉他们。

    高里正眉开眼笑,满口应承。

    茶馆一天正经消耗不少小菜呢,什么香干、茴香豆、卤素鸡、素烧鹅、豆腐酿肉都可以。

    青楼都是有钱的主顾,外面十五文一盘的素鸡里面能卖五十文。

    戏楼和茶楼差不多。

    不过这生意不能让儿子做,他……他一个里正似乎也不大合适。

    回去跟豆腐娘子商量一下。

    第二日他紧赶慢赶,傍晚到家。

    一到家裴长青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房间的火炕差不多盘好了,正在收尾儿呢。

    裴长青是昨儿一早领着王大和哑巴过来给他家开工的。

    他家正房三间是隔开的,东间和堂屋中间有砖墙,易于保暖,也方便砌火炕。

    当然也有难点,需要在搁墙上掏洞砌火炉。

    火炕盘在南窗下,连接了两道墙壁,土坯盘火道,大土坯板做炕面,然后抹上光滑细细的麦糠泥。

    炕沿是木板的,干净整洁。

    火炕的外观是青砖,白灰抹缝,清爽漂亮。

    外间的炉口也砌得漂亮整洁,装了炉箅子,能燎水、烤吃食啥的,还能罩上罩子烘衣服。

    甭提多带劲了!

    最大的难点就是开烟囱。

    山墙自然是不能动的,只能再砌一个烟道出来,掀开房顶的瓦片,掏开干泥巴,锯掉几段椽木,然后连接烟道,装上烟囱。

    烟囱是裴长青用青砖砌的,迷你瞭望塔的样子,两尺多高,下部分的四周和顶端封闭,从上部分的四面出烟。

    烟囱和屋顶、烟道的连接处要注意密封,这样才能不漏雨。

    下面烟道也要密封好,不能漏烟。

    为了美观,裴长青在盘好火炕以后,还用木板给高里正家烟道两边装了隔板和挂衣钩。

    既防止磕碰,还能烘干衣服。

    而烟道离炉膛火源有三四米,炉膛的火也烧不到这里,即便因为其他原因这个烟道会漏烟却也不会失火。

    也没用木匠另做,直接从家里拆了现成的,稍微加工一下就成。

    主打一个省钱省事儿。

    此时哑巴正往火炉里填软和草,再添劈好的小木柴,然后梆梆地敲梆子。

    外面裴长青和王大就仰头看烟囱。

    白烟袅袅,在夕阳下格外清晰,透着股子热乎气。

    高里正看得浑身都暖呼呼的,他拉着裴长青的手,一点不嫌弃裴长青手上的泥灰,夸道:“二郎啊,你可给我家送温暖啦,以后冬天不用挨冻都得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