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80-90(第11/26页)

海商的铺子新鲜玩意儿是有,但真正好的东西都不会拿出来卖,卖的都是外面平常的海贸物品,论新鲜程度,还是得在这码头淘!”

    “不过这和挑古董也类似,要么纯粹挑合眼的,要么嘛,这物品是否真的值钱,就得看运气和眼力见了。”

    “公子若是图个新鲜,可去陈大那边的摊子看看。”

    筠哥儿满眼兴致盎然,“那就去吧!”

    又回头,“小小,快跟上啊。”

    凌小小回神,上前两步跟上,“哦哦。”小心翼翼避开地上的水渍,这码头看起来,真的不干净,还隐隐有股腥味。

    筠哥儿揉了揉鼻子,有些心虚,他也没想到环境这么不好,这还是官方的码头呢,他们收了那么多贿赂,竟然一点也不用一点在码头建设上,这设施看起来也太陈旧了。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刘二口中的陈大只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同刘二的市侩和逢人就笑不同,陈大只是安静地坐在摊位后面,整一个“不高兴”。

    见到刘二叔带着两个小孩儿来,眉头不可避免皱了皱,嘴唇动了下却没说出什么。

    刘二早就习惯了他这样,笑着跟筠哥儿道,“公子,您别看他臭着个脸,他这儿的货都是好货,您看这书,这纸质多好!”

    摊位不大,一眼就能扫过,“这书怎么都放在背篼里没摆出来?”

    筠哥儿一边翻开书一边好奇地问,凌小小也凑过脑袋来看,这书是海外那些番邦国家的语言,他们根本看不懂。

    刘二视线往下瞟了瞟,却在他开口前,那陈大开口,“都是些外邦文字,没多少人看得懂,便是看得懂,也没几个感兴趣外邦的书籍。”

    中原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从来都是外邦的求着学中原文化,求着读中原典籍,外邦的书籍,除了官府会适当收一点外,并无多少销路。

    “小公子是初次来码头吧,这儿不适合小公子,小公子还是去外面的海商铺子吧,那儿的新鲜玩意儿多。”

    刘二看着陈大马着个脸把人往外推,一脸带不动的无奈,“你这是……我怎么说你才好!”

    陈大垂头,“二叔,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没必要糊弄小孩儿。”

    刘二忍着教训陈大的冲动,转头对筠哥儿歉意笑道,“公子别听他浑说,这些书他自己都在看的,不然也不会保存得这么好。”

    “就算书您不感兴趣,那您再看看这个小马?”

    刘二把一个透明的玻璃小马递给筠哥儿,“您瞧,全透明的嘞!”

    凌小小接过这个小马,“这是玻璃的,不过好小哦,还有裂痕,这是残次品?去年爹爹给我的生辰礼中就有个玻璃炕屏,比这个精细多了。”

    可正因为是残次品,又小,买得起玻璃的不会看得上,看得上的又不一定买得起,或者说,同等价格,为何不买琉璃?琉璃还便宜一点呢。

    也就造成了,他这里的这些东西很难卖出去。

    筠哥儿却蹲下身,仔细看起了这个小地摊,这上面的几乎都是有点残次或者痕迹的西洋物件,便是书本,也有翻阅过得痕迹,当然,上面的内容被保存得很好。

    “这玻璃小马和这些书怎么卖?”

    筠哥儿认真询问,不像是消遣人的样子。

    陈大不可置信的看着筠哥儿,“您要买?”

    这两个的小孩儿的贵气,不像是能被这些吸引的样子啊?

    凌小小有些疑惑地看着手里的小马,不过也没表示有意见,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

    筠哥儿肯定点头,“包起来吧,我都买了。”

    又随口问道,“我倒是很少在外面看到这些番邦书籍,这倒不像是新的?”

    陈大呼吸有些重,竟然卖出去了,能赔一大笔钱了!

    陈大脸虽然看着黑,却很认真回答,“这些都是祖上留下来的,但是您可以放心,都保存得很好,字迹也都能看清的,不信您可以查验的。”

    却原来,陈大祖上就是做海贸生意的,只是自从海禁后,他们家没有门路,便没落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没落了,但家里把造船的手艺,还有外邦语言文字的知识都给传了下来。

    到了如今,陈家虽然已经比不上从前,却也能在内海捕鱼混口饭吃。

    至于陈大生疏的卖货手艺,那也是在这之前陈大在读书科举,别看陈大现在在这儿摆地摊,其实已经是个秀才了。

    只是,大海无情,他们出海的一群人遇到了台风,再没能回来。

    如今家里也只有了陈大一个顶梁柱,虽然他父亲也没有了,但作为领头的,陈家也是有信义的人家,还得补偿其他一起出海的人家里,他也只能停下读书出来赚钱。

    于是他在商铺里做账房,休息的那一天就到码头来碰运气,看能不能碰到一个“冤大头”。

    而刘二,是曾经陈父从小一起长大的隔壁的兄弟,祖上也是兄弟,陈大还得叫他一声叔,这也是刘大比陈大还急的原因。

    而他们这种人家,一般都是喊排行,陈家就一个陈海盛,独苗苗,刘二自然就叫他陈大了。

    如今筠哥儿买下了这些东西,可谓了解了陈大的燃眉之急。

    筠哥儿似乎对海贸和番邦很感兴趣,陈大说得很平,但因为筠哥儿买了东西,刘二便说书一样抑扬顿挫的给筠哥儿讲他们记忆里的海外,满足大金主的好奇心。

    又看筠哥儿对船只感兴趣,计上心来,还答应筠哥儿下次来摆摊,给筠哥儿带个船只模型来。

    筠哥儿和他们二人高高兴兴的挥手告别。

    秦师父扛着一袋子的书,黑着脸看着他这个惹不起的逆徒。

    筠哥儿心虚笑了笑,“师父,这个月给您多发奖金。”

    秦师父阴转多云,多云转晴,“一袋子书而已,谈钱多伤感情。”

    到了家,两人都歇了下来,但两人都是精力旺盛的,到了下午又去街上,各个铺子里逛了一下午。

    凌小小撑着下巴仔细琢磨了一下,“筠哥儿,你对那些舶来品的关注似乎有些多了,而且你今天时不时就走神。”

    筠哥儿叹气,他没想到凌小小这么敏锐,“我就是有点不安。”

    “不安?”

    筠哥儿沉默点头,也不知道说什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原大地一直固守文明礼仪,从不侵略他人,但,前提也应该是了解在外的实情,而不是盲目自大。

    筠哥儿拿出那只玻璃小马,玻璃这玩意儿,便是华夏地区,也早就有人烧制,只是成本太高,玻璃,翡翠,琉璃,是同样等级的珍品。

    但是他看到了不到一个拳头大小的玻璃小马,哪怕是残次品,那也是玻璃所制。

    这是外邦的玻璃品,已经能做成小马这样的小玩意儿了,他问过陈大,这裂痕,是他翻出来的时候磕碰到了的。

    “也就是说,在几十年前,外邦就能够将玻璃拿来做这样的小玩意儿了,管中窥豹,外邦的工艺,真的不堪一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