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80-90(第9/26页)
筠哥儿如此敏锐。
“我就是……嗯……羡慕甄姐姐她现在可以做她喜欢做的,能在外赚钱,也能在家学习自己喜欢的诗词。”
筠哥儿灵光一闪,“你喜欢花草,我看陛下和娘娘也没反对,可是还有其他喜欢的?你跟我说说,我给你准备?”
凌小小转头疑惑看他。
筠哥儿道,“说句现在过界的话,你总是要和我成亲的,到时候出府,你想做什么还不能做?何必要羡慕旁人?”
“可是……”凌小小直直看着她,“你真的知道我想干什么吗?”
“正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想和你沟通啊?”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小小盯着筠哥儿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了筠哥儿是真的想和她沟通讨论后,叹了口气,道,“我想学医,你觉得,便是我和你成亲,有了公主府,又能如何?父皇母后,母妃,都不会允许的。”
学医啊,真正的神医谁都敬重,可是没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太苦,太累,也……太脏,太低贱。
便是在朝堂,看看最顶尖的御医是何等品级,就可见一斑。
哪怕是太医院院使,也不过正五品,还只有一人位置。
尤其是她还是女子,就更难了。
筠哥儿却恍若不觉,反倒欣喜,“学医好啊!”
“那你可以找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那些经典医书先看着,药材也先有个印象,等出府了还不是想如何造就怎么造。”
“对了,你对花草兴趣,侍弄花草,怕不是早就存了趁机学习药材的心吧?”
嘴扒拉个不停,“你不敢和宫里御医太医学,那等你出府,和孙大夫学?”
“至于陛下娘娘他们,你以后都出宫了,想干什么不行?”
“若是府里有人打小报告,陛下娘娘问责起来,认错就是,等回府后找出打小报告的杀鸡儆猴,再继续捣鼓,谁还能管着你?”
典型的,我错了,下次还敢。
凌小小就眨眼,看着筠哥儿教她怎么“阳奉阴违”,这还真是……十分的熟练啊!所以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你真不介意?”
便是再疼爱的父皇母妃,也没有答应过。
筠哥儿摇头,反问,“你觉得我是在意别人眼光的?还是说,我是个循规蹈矩的?”
凌小小:……
林家家风,如今是挺……开放的哈……
筠哥儿没有去问凌小小为何想要学医,凌小小也没想说,但凌小小状态明显变得更活泼了起来。
等筠哥儿考试结束后,两人更是将苏州城逛了一个遍。
金陵上一次筠哥儿已经和黛玉他们逛了一大半了,而凌小小上一次跟着忠顺王出来,也同样逛了一圈了。
“时间还早,难得出来一趟,又在金陵省内,可要先去凌家一番?去广东那边看看?”
凌小小笑嘻嘻的,“好呀!”
金陵的宣抚司凌家如今在家的是凌小小的外公,她的两个舅舅都在外面外任。
凌外公看到凌小小别提有多开心,心中更是对陛下感激涕零,他知道,这是陛下的恩泽,这是陛下在告诉他们家,陛下信任他们。
“你大舅舅离得远,也见不到,便不告诉他们了,出宫本就是难得的恩赐,若是告诉他们,不小心被外人得知,反而惹祸,容易辜陛下。”
筠哥儿和凌小小乖巧点头。
筠哥儿也没好奇的问怎么不提二舅舅。
看过了苏外公,歇了几天,他们便出发去了广东。
广东那边,正是方郎中方三娘任职的地方,如今任职也一年了呢!
筠哥儿想去广东那边,凌小小自然不会阻拦,何况,她还没去过广东呢,反正只要在京城外,哪儿对她来说都新鲜。
“娘说广东那边有番薯,我还没吃过呢。”
凌小小对吃的不怎么好奇,好奇的是,“番薯,这是什么作物?”
“是外邦引进来的,目前就在广东和福建这部分地区种,产量还挺高,但是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筠哥儿解释道,“说是口感不太好,百姓们不习惯,而且吃多了胀气什么的,还不能交税。”
所以就没有推广开来,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广东这边区域,两广其实都算得上很偏远,很难传到外面,传到京城引起重视。
当今之所以让方三娘第一站就来广东,便是因为广东穷,也是看看方三娘是否能能力拉起来偏远地方的政绩。
偏远区域,是最容易出政绩,也是最难出政绩的地方。
而方三娘不负所望,一来后没多久就发现了番薯这一作物,得知番薯的种植条件和产量后更是来了兴致。
口感差?慢慢习惯,高产量作物,在天灾年间是能救命的。
而且既然番薯产量高,易于种植,又便宜,人吃多了容易出问题,那动物呢?那鸡鸭牲畜呢?
更别提番薯的藤也一样能吃。
要知道,鸡鸭能吃蝗虫,是已经得到了证实的,却因为百姓没有那么多的余量去规模性的养殖,就是民间做生意的,也少有人大肆饲养。
那要是有了番薯去喂鸡鸭呢?
于是方三娘便这样试了。
更幸运的是,番薯这种作物,已经传到广东这边好几年了,番薯该如论种植,轮种,有无病变,只要多和农人交流就能得知。
要方三娘说,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政绩。尤其是她继续了解后,找到了两位农业大才,正是他们的一直无私努力,这才一步步将番薯的种植合理的在广东种植起来。
只是可惜这两位大才没有当官的心思。
而最难的宣传,也因为京中传来的话剧的消息,有了方案……
故而,这一年,方三娘十分的顺利。
但又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因此更加上心了几分对于广东这边的农作物情况。
也没有说有了政绩就马上离开这片穷地方。
等筠哥儿他们到的时候,就得知方三娘现在在港口。
“大人在港口那边巡视,运气好能从一些偷渡的商人手中买到海外的新作物。便是官方的出海队伍,大人都有去接触,拜托他们帮忙留意番邦的种子。大人说,既然番薯是从外面传进来的,那指不定还能从外面发现更多的作物。”
至于为何有些是偷渡的海商,便是因为大燕一直以来的海禁政策了。
张女史道,“这些从外面带回来的,都会在大人单独开辟出来的田庄里试种,没个两三年的观察和研究,是没法最终确定能都推广开来的,番薯到现在没出问题,只能说是运气好。”
毕竟,有两位农业大才,大才也只是农人,没有执法的权力,而很多时候,没有权力,是无法很好的推广或者控制作物的,所以说,番薯的传入,在之前的官府没有关注干涉之下,没有出问题,是真的运气极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