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30-140(第38/42页)
病例。
怕不是个医学骗子吧……
抱着这样怀疑的想法,小编辑打开了邮件,下载论文。
“我倒是要看看又是谁在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一天天地不好好做科研就想着蒙混……星空大学?!”
星空大学最近在学术界的名头很是响亮。
据说之前农科院那边出了不少的成果都和这个学校有关,再加上《天涯》和个人终端,几乎一整年都没有从热搜上下来过。
看到发稿人来自星空大学,小编辑的吐槽顿时就有点说不下去了。
毕竟……人家学校都已经创造了那么多的奇迹了,说不定这次他也要见证奇迹的诞生了呢?
抱着这样的期待,小编辑一口闷了微烫的咖啡,点开论文正文。
现在,就让他来一探究竟吧!
论文不算短,小编辑扫了一眼,足足五万字。
不过考虑到里面还有案例,这也算是正常范围内了。
在这一点上,真实度很高。
心中闪过最后一个想法,小编辑就甩开杂念,认真看起了论文。
这一看,就是一上午。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40章 偶遇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小编都沉迷于这篇论文里面。
五万字的论文不算特别长,即便是看一遍也用不了一个小时。
但是里面所包含的理论概述以及病例介绍,却是让他入了迷。
单从内容上来看,这篇论文所提到的问题和方法似乎都是可行的。
但是这样涉及巨大成果的论文,显然并不能单凭看上去可行可靠就通过审核。
小编自觉水平有限拿不准主意,从论文中脱离出来之后就将稿件转发到了主编的邮箱里。
像是这样的学术顶刊,在审稿人选上都是有着极高要求的。
即便是自认为水平有限,其本身也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博士生。
只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做临床和实验,这才转而做起了审稿编辑。
而主编本人,更是国内都有名的国医圣手。
不过主编工作忙碌,一般情况下,审稿工作都是由他们这些责编来进行,拿不准的再联系其他的审稿人,最后一级才是主编。
只是这次的论文级别实在是太高了,即便是其他审稿人也没有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最后也就只能直接发给了主编。
虽然主编本人也没有对渐冻症的研究项目,但总归也是神经外科方面的大佬,多少也能看懂一点……吧?.
某保密医院。
忙碌了许久的徐梦终于得了一丝空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歇一歇。
天气冷,老人家受不住寒就容易生病,他这几天连着做了好几场大手术,也就到了现在才能够稍微歇上一歇。
但是他平日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休息时间,也并不是彻底的休息。
想着又快要到了一月一度的审稿期,他随手点开了自己的工作邮箱。
编辑部分组发来的邮件记录中,赫然有着一封未读邮件。
看时间,是今天中午刚刚发来的。
看了眼发件人附上的简要信息,徐梦来了兴趣。
这个责编他记得,如果不是当年出了意外的话,这个时候他也应该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崭露头角了才对,是个很有医学天赋的小伙子。
只可惜……
徐梦叹了口气,点开了邮件里的论文附件。
文件打开后,徐梦扫了眼左下角的字数显示,顿了一下,翻看了一眼今天的日程表。
下午确实没有什么事情了。
这才放心地看了起来。
两个小时后,一辆车从医院停车场驶出,在大门口处登记过后,才被放行离开。
离开的时候,后车窗的位置有一个一闪而过的身影。
是徐梦.
第一期的临床试验现在已经接近了尾声。
黄正是第一个出院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由于已经有人被治愈,所以最近住院部的气氛格外的欢乐。
那是心头压力被释放大半后的放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没有谁不希望看着自己的亲人好好地活着,而不是饱受病痛折磨。
更何况,他们虽然是以实验者的身份接受的治疗,但是全程医护们都表现地很是自信与笃定,无论是下诊断还是给医嘱,一直都是有条不紊、毫不迟疑的模样。
医生表现得足够胸有成竹,患者家属的心也就更安定几分。
也是因此,他们中虽然有一部分人的复健成果显现的不是那么的快,但也还算沉稳,没有咋咋呼呼地问东问西。
这样互相信任的医疗环境,所带来的就是进度的飞速发展。
复健本就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身体掌控权丧失已久的病人,想要重新拿回来,靠的就只有一日日的苦练。
有过长时间蹲坑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腿蹲麻了之后,哪怕只是想要控制着它挪动一小步,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更何况是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们的笃定给了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即便是康复训练实在是艰难,他们也都在努力着。
在这样的高度配合下,几乎每一个人的康复进度都比最开始的时候医生给出的预估要快,自然而然的,用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也变得短了一些。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良好的反馈——充足的信心和信任——认真完成任务——良好的反馈。
虽然距离最开始的来到医院的时候也才过去了两个多月,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变好了不止一层。
这一天,星空医院的住院部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星空医院现在的患者数量不算多,住院部的大部分病房都空着。
有充足病房的条件下,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的病房安排在了单独的一层。
也就是说,这一层里面只有他们这九组志愿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
两个多月下来,大家也都已经混熟了,见面都能笑着打招呼聊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外来人出现在这里都是突兀的。
这两个人就是。
徐梦是和人打听了消息才知道志愿者们都是住在这一层的,住院部也没有什么楼层门禁,于是他们就直接上来了。
上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实在是冷清得出奇,和这个医院的建筑规模实在是不相称。
不过想想这一路上过来时候的折腾程度,倒也理解了。
他们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论文里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