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30-140(第38/42页)

病例。

    怕不是个医学骗子吧……

    抱着这样怀疑的想法,小编辑打开了邮件,下载论文。

    “我倒是要看看又是谁在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一天天地不好好做科研就想着蒙混……星空大学?!”

    星空大学最近在学术界的名头很是响亮。

    据说之前农科院那边出了不少的成果都和这个学校有关,再加上《天涯》和个人终端,几乎一整年都没有从热搜上下来过。

    看到发稿人来自星空大学,小编辑的吐槽顿时就有点说不下去了。

    毕竟……人家学校都已经创造了那么多的奇迹了,说不定这次他也要见证奇迹的诞生了呢?

    抱着这样的期待,小编辑一口闷了微烫的咖啡,点开论文正文。

    现在,就让他来一探究竟吧!

    论文不算短,小编辑扫了一眼,足足五万字。

    不过考虑到里面还有案例,这也算是正常范围内了。

    在这一点上,真实度很高。

    心中闪过最后一个想法,小编辑就甩开杂念,认真看起了论文。

    这一看,就是一上午。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40章 偶遇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小编都沉迷于这篇论文里面。

    五万字的论文不算特别长,即便是看一遍也用不了一个小时。

    但是里面所包含的理论概述以及病例介绍,却是让他入了迷。

    单从内容上来看,这篇论文所提到的问题和方法似乎都是可行的。

    但是这样涉及巨大成果的论文,显然并不能单凭看上去可行可靠就通过审核。

    小编自觉水平有限拿不准主意,从论文中脱离出来之后就将稿件转发到了主编的邮箱里。

    像是这样的学术顶刊,在审稿人选上都是有着极高要求的。

    即便是自认为水平有限,其本身也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博士生。

    只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做临床和实验,这才转而做起了审稿编辑。

    而主编本人,更是国内都有名的国医圣手。

    不过主编工作忙碌,一般情况下,审稿工作都是由他们这些责编来进行,拿不准的再联系其他的审稿人,最后一级才是主编。

    只是这次的论文级别实在是太高了,即便是其他审稿人也没有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最后也就只能直接发给了主编。

    虽然主编本人也没有对渐冻症的研究项目,但总归也是神经外科方面的大佬,多少也能看懂一点……吧?.

    某保密医院。

    忙碌了许久的徐梦终于得了一丝空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歇一歇。

    天气冷,老人家受不住寒就容易生病,他这几天连着做了好几场大手术,也就到了现在才能够稍微歇上一歇。

    但是他平日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休息时间,也并不是彻底的休息。

    想着又快要到了一月一度的审稿期,他随手点开了自己的工作邮箱。

    编辑部分组发来的邮件记录中,赫然有着一封未读邮件。

    看时间,是今天中午刚刚发来的。

    看了眼发件人附上的简要信息,徐梦来了兴趣。

    这个责编他记得,如果不是当年出了意外的话,这个时候他也应该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崭露头角了才对,是个很有医学天赋的小伙子。

    只可惜……

    徐梦叹了口气,点开了邮件里的论文附件。

    文件打开后,徐梦扫了眼左下角的字数显示,顿了一下,翻看了一眼今天的日程表。

    下午确实没有什么事情了。

    这才放心地看了起来。

    两个小时后,一辆车从医院停车场驶出,在大门口处登记过后,才被放行离开。

    离开的时候,后车窗的位置有一个一闪而过的身影。

    是徐梦.

    第一期的临床试验现在已经接近了尾声。

    黄正是第一个出院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由于已经有人被治愈,所以最近住院部的气氛格外的欢乐。

    那是心头压力被释放大半后的放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没有谁不希望看着自己的亲人好好地活着,而不是饱受病痛折磨。

    更何况,他们虽然是以实验者的身份接受的治疗,但是全程医护们都表现地很是自信与笃定,无论是下诊断还是给医嘱,一直都是有条不紊、毫不迟疑的模样。

    医生表现得足够胸有成竹,患者家属的心也就更安定几分。

    也是因此,他们中虽然有一部分人的复健成果显现的不是那么的快,但也还算沉稳,没有咋咋呼呼地问东问西。

    这样互相信任的医疗环境,所带来的就是进度的飞速发展。

    复健本就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身体掌控权丧失已久的病人,想要重新拿回来,靠的就只有一日日的苦练。

    有过长时间蹲坑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腿蹲麻了之后,哪怕只是想要控制着它挪动一小步,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更何况是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们的笃定给了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即便是康复训练实在是艰难,他们也都在努力着。

    在这样的高度配合下,几乎每一个人的康复进度都比最开始的时候医生给出的预估要快,自然而然的,用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也变得短了一些。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良好的反馈——充足的信心和信任——认真完成任务——良好的反馈。

    虽然距离最开始的来到医院的时候也才过去了两个多月,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变好了不止一层。

    这一天,星空医院的住院部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星空医院现在的患者数量不算多,住院部的大部分病房都空着。

    有充足病房的条件下,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的病房安排在了单独的一层。

    也就是说,这一层里面只有他们这九组志愿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

    两个多月下来,大家也都已经混熟了,见面都能笑着打招呼聊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外来人出现在这里都是突兀的。

    这两个人就是。

    徐梦是和人打听了消息才知道志愿者们都是住在这一层的,住院部也没有什么楼层门禁,于是他们就直接上来了。

    上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实在是冷清得出奇,和这个医院的建筑规模实在是不相称。

    不过想想这一路上过来时候的折腾程度,倒也理解了。

    他们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论文里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