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29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290-300(第16/19页)

内没功夫也没实力卷土重来,他们只需要镇压境内的小规模叛乱。

    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政权一百多年,能被派来成为一州主官的都是久经地方理政经验丰富的老臣,早年间大宋境内那麽多贼寇闹事,哪个官员没镇压过叛乱?

    问题不大,问题不大,总之都是问题不大。

    一点一点慢慢解决,燕云百姓很快就会和他们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不管能不能做到,先把话放下,要是连自己都骗不过去还怎麽让燕云百姓改变心态?

    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让整个大宋都热闹的跟过年似的,大军班师回朝,从雄州到京城沿途都有百姓欢庆,各州官府也不拦着,官吏衙役都加入了庆祝的队伍,愣是这麽一路庆祝到了京城。

    京城的欢庆更夸张。

    官家高兴到了什麽程度呢?对他的好大儿一声不吭跑去幽州只是口头上说几句就翻篇了。

    不怪他崽按捺不住,是他他也忍不住,太祖太宗在位时无时无刻不在筹谋收复燕云,祖辈的愿望实现在他们这一代如何让他不激动?

    是他他也偷跑。

    皇宫之中,赵小二凑到他弟赵小四跟前,“弟,戏本子写的怎麽样了?”

    赵小四皱着眉头,写写画画怎麽写都不太满意,“二哥,太难了,要不让苏大人回来自己写吧。”

    他喜欢看话本子,也喜欢和二哥一起去瓦子里听戏,但是让他自己写怎麽写都感觉不对味儿。

    明明苏大人写的时候感觉很轻松,一有灵感唰唰唰就写出来了,怎麽到他身上就这麽难?

    赵小二摇头,“不行,他自己写还叫什麽惊喜,我们没能参与到收复燕云的战事中已经落後很多,不能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勾栏瓦舍那麽多唱三奇副使收复河湟招抚吐蕃,他们子安的功劳能和狄王爷绑定,必须大写特写。

    他和城里勾栏瓦舍的戏班班主熟悉他去交涉,保证让北伐军进京就看能看到全城传唱他们收复燕云的场面。

    赵小四叹气,“话是这麽说,可是戏本子真的好难写。”

    他也想和苏大人一样吃个包子就能写一堆东西,可是他真的写不出来呜呜呜呜。

    好的话本子都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他改来改去也没啥区别,要不就这样儿吧。

    第299章

    *

    北伐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消息传到京城後城里的鞭炮声就没停过,百姓自发出来庆祝,真真正正的普天同庆,热闹的宛如过年。

    赵小二和赵小四试图用才华来给即将回京的小小苏大人一个惊喜,但是他们的才华不太够,即便二殿下特意安排勾栏瓦舍多多加戏,他们那出戏直到大军抵达京城还是没火起来。

    好在民间自发的创作足够撑场,短短几天时间坊间关于“大军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讨论便赶上了“三奇副使收复河湟”。

    两位折腾好些天却赶不上民间自来水的小殿下:……

    不管,反正都是他们的功劳。

    太子殿下:……

    他怎麽教出来这麽两个傻弟弟?

    俩弟弟同仇敌忾,“谁让你去幽州不带我们?”

    赵小二本来就想出去看看,为了能跟他哥一起去河北鼓舞士气什麽条件都能答应,但是他哥就是不松口。

    结果可好,臭哥哥自个儿悄默默去了幽州。

    咋?还知道偷偷摸摸瞒着不让人知道啊?怕提前说了连京城都出不去吗?

    指指点点.jpg

    赵小四本来可以不参与俩哥哥之间的争执,他对冲锋陷阵不感兴趣,也不敢大老远的跑去幽州看契丹人治理下的都城是什麽样,他这麽娇弱的王爷只适合留在自家京城。

    但是吧,二哥说大军班师回朝後可以带他去苏大人家看好几位苏大人的手稿。

    一位苏大人的手稿已经很难得,好几位苏大人的手稿摆在面前……

    没有人受得了这个诱惑!

    对不起了大哥,小弟我现在和二哥更亲。

    太子殿下:……

    俩弟弟一个比一个傻,他也很无奈。

    拜托,他才是和苏子安关系好的那个!

    苏景殊对皇家兄弟三人的吵吵闹闹一无所知,他正被小徒弟无孔不入的彩虹屁所困扰。

    小姚同学本来以为他要凉,好不容易改头换面上战场正准备大干一场却自己把自己作到只能留在城里算账以及押运粮草,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守着守着忽然变成北伐了。

    守城用到的将领少,北伐需要的将领可多得很,燕云十六州上百座城,总能有他的用武之地。

    果不其然,前线将领不够用的时候他这个被塞到後方的潜力股立刻被捞了出来。

    他从小跟着父兄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上战场绝对不会给他们老姚家丢脸。

    也不会给他们家老师丢脸。

    这不,光算军功的话他比宗泽多。

    嘿嘿,他比宗泽厉害。

    考场上的胜负不算什麽,战场上的胜负才是真胜负。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老师教的好!

    苏景殊被小徒弟晃悠的头晕,哪儿是他教的好,分明是老姚和大姚的言传身教影响的好。

    宗泽毕竟没上过战场,和从小就混在西军大营和党项人斗智斗勇的姚古相比输了十几年的经验,一般人也不知道战场上怎麽打才能算出更多的功劳。

    考场上那是光明正大的比胜负,战场上能耍小心思的地方那麽多也真好意思比。

    徒儿,消停消停,为师不想和你一起丢人。

    小姚同学不怕丢人,他凭本事堆起来的军功凭什麽不让他嘚瑟?

    苏景殊摇头叹气,“这臭屁的性子是跟谁学的?”

    路上没别的事儿,小小苏大人跑去狄元帅跟前抱怨,子不教父之过,应该和他这个当老师的没有关系。

    狄青:……

    老姚说他谢谢你。

    “子安,你得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苏秘书理直气壮,“我那麽谦虚,那小子肯定不是跟我学的。”

    狄青顿了一下,皮笑肉不笑的复述道,“离开幽州之前,某人大半夜不睡觉在书房拍桌子,‘一天天的干不完的活儿,给我个宰相当当怎麽了?’”

    苏景殊捂着脑袋喊冤,“我那是被气的了,那是口不择言,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这麽说。”

    狄青点点头,“是啊,正常情况下只会在心里想想。”

    苏景殊:……

    得,他再换个人说。

    小小苏大人从队头唠到队尾,再从队尾唠到队头,等他把回京受赏的文臣武将认的差不多了也到京城了。

    嘶,感觉春日踏青时都没见过那麽多人。

    苏景殊一直以为春暖花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