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20-130(第10/15页)
忽然,一块不明物飞到他的口中,稳稳地落在舌面中央。
祢衡下意识地合上嘴,顷刻间,一股齁而呛的味道顺着舌苔蜿蜒而上,直冲鼻翼。
那些因为怕被祢衡连累而站在远处的士兵,忽然发现祢衡居然莫名停了下来,眼睛稍稍睁大,面颊如痉挛般抽了几息。
正当所有人疑惑的时候,祢衡忽然转过身,步履飞快地往外走。
“终于清净了。”不用继续听祢衡念赋的顾至顺利收手,深藏功与名。
郭嘉以袖护口,看着祢衡远去的背影,一时之间,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为了受罪的人不止他一个而高兴。
送走陈宫的第二日,曹操的大军与枣衹、夏侯惇所率的军队在兖州北部的须昌汇合。
行军中途严禁饮酒,曹操只让伙头兵把正餐做得丰盛一些,允许士兵们稍稍放松,轮流休憩。
在曹操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为大战提前做准备的时候,随着枣衹出征的毛玠与随着夏侯惇出征的戏志才来到主营附近,与顾至等人小聚。
几人坐在帐外一处空地上,以水代酒,等着丰盛的饭食煮熟。
“子孝将军当真厉害,率领一骑轻兵,一个照面就斩杀了袁营的大将眭固。若非子孝将军勇猛破敌,留在郡内的大军也无法这么快前来会和。”
毛玠亲眼见识了曹仁的破敌之势,颇为感慨。
顾至回忆着曹仁的赫赫战绩,对毛玠的反应相当理解。
曹仁作战勇猛,鲜有败迹。傅玄认为他的能力还在张辽之上,甚至超过战国的孟贲和夏育。
顾至与曹仁的关系尚可。因为当初那一箭的援护,曹仁逢年过节给曹操送礼时,也会顺手给他捎上一份。
只是因为曹仁常年在外作战,顾至则时常留在后方,两人交集甚少,谈话也不多,倒是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
如今提起曹仁,顾至想到多年没见的曹大司马,竟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但这错觉般的想法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顾至便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个名将张辽的身上。
因为这个世界的吕布是由袁绍所败,原本跟随吕布的张辽便在青州城破后归入了袁绍的势力。
而今,张辽和张郃都在袁绍的手下……曹魏的五子良将有两个在敌方的老巢坐着,袁绍那方还有颜良文丑,麹义高览等强悍的武将坐镇,即使曹操这方的李典乐进,于禁徐晃已收集齐全,要论最终胜负,着实难定。
顾至正待继续分析着两方的兵力,冷不丁的,眼角余光在营帐的尽头捕捉到一道人影。
那道人影像是一只被众人遗忘的鬼魅,独自站在远处那一座营帐的后方,一动不动。
顾至起初还以为那鬼气过重的人影是陈宫,那无形无影的残念确实有几分陈宫昔日的精髓。
然而陈宫昨天就已离开,那看不清面庞的人显然不是陈宫。
疑惑转瞬即逝,顾至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听着好友与同侪的谈话。
旁侧的戏志才留意到他方才的举措,侧首询问:
“那边有人?”
“不知是谁,暂且不用理会。”
坐着顾至另一侧的荀彧往灰影的所在扫了一眼,语气笃定地为顾至解惑:
“应是祢谏史。”
祢衡?
顾至惊讶地看向那一处。
这回,那道充满残念的人影没有将大半张脸藏在营帐的后方,而是探出头,状若不经意地盯着他们聚集的方向。
顾至不知道祢衡这又是在唱哪一出,只打算当自己没看到。
然而那道鬼魅般的目光存在感太强。顾至思索了片刻,想着现在饭还没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偶尔良心发现一下,过去询问两句,也能打发打发时间。
顾至与身旁的几人说了一声,起身往灰影所在的方向走。
没走几步,另一人也随之起身。
荀彧走到他的身侧,与他并肩:
“祢谏史行止有异,我与你同去。”
这话让顾至想起祢衡那天光着脚在街上狂奔的行为。大约是他那一日几近疯癫的模样让荀彧印象深刻,担心祢衡又一次发病,这才陪在他的身边。
等顾至二人走到祢衡身前,祢衡已抱臂揣袖,露出一副等候多时的模样。
“祢谏史有何指教?”
“你二人为何要投效曹操?”
顾至原以为祢衡是有什么重要的话想说,又或者是为了昨天的那一发梅干来兴师问罪。倒是怎么也没想到,照面之后,祢衡所提的竟然是这个问题。
“祢谏史何出此言?”
“曹操狡诈无端,多疑酷烈,非仁厚之主。”
祢衡的两条眉峰皱在一起,狠狠地拧成一团,
“此人即便有高皇帝之才,亦会同高皇帝一般,烹犬藏弓。”
祢衡本以为这话会让眼前二人稍稍变色,却没想到顾至与荀彧皆神色如常地站着,像是丝毫没听到他刚才的那句话。
片刻后,顾至忽然展开一道满是兴味的笑意:
“莫非祢谏史并不是被袁绍赶回来的,而是因为察觉了袁绍‘烹犬藏弓’的念头,自请为使?”
等着顾至变脸的祢衡,反倒因为顾至的一句话而变了脸色。
第128章 劝言 “纵然年壮气盛,也当稍稍克制一……
祢衡的表情太过好懂, 就差直说“你怎么知道”?
顾至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祢衡刚才的那两句话。
人不可能凭空产生认知。祢衡之前与他共事那么久,骂了曹操那么多次, 从来没提过“烹犬藏弓”的话题。没道理他到袁营走了一圈,就突然开启千里眼,看到了曹操以后会做的事,跑来警告他们。
祢衡忽然这么说,只有一个可能——他在袁营中因为某件事, 引发了对卸磨杀驴的思考与感慨,并且凭借着他对曹操的了解,得出了“曹操以后也会烹犬藏弓”的结论。
“祢使者既然认为曹司空将来会烹犬藏弓、卸磨杀驴, 为何迟迟不走?”
祢衡作为袁绍派来的使者, 在替袁绍送完书信的那一刻就可以潇洒地离开曹营, 没人阻拦。
可祢衡竟一反常态地留下。即便曹操暗讽他, 说他是被袁绍赶回来的,他也没有离开曹营。显然,比起曹操, 祢衡更反感袁绍那一头。
果不其然,当顾至提出反问, 祢衡的面颊僵硬了瞬息。
大约是觉得被顾至看透, 没必要再做遮掩, 祢衡反而放松了些:
“袁绍帐下尔虞我诈,相互攻讦,简直乌烟瘴气。”
说着, 祢衡看向顾至与荀彧,目光在他们离得极近,几乎要贴到一起的衣袖上停顿了片刻, 再次露出曾经的古怪之色,
“他们不像你们……这般,反倒把彼此当做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