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50-160(第6/17页)
,后一刻,刘协就用“丞相”来称呼曹操,竟是要主动封曹操为丞相。
这番变故不仅没有让曹操心中大喜,反而让他心中一沉。
“青州的官员献纳了一瓶百年份的美酒,还请丞相与顾卿与朕共同品尝。”
刘协的话音刚刚落下,美酒就被宫侍端了上来。
一股浓郁的酒香飘入鼻中。
与之一同而来的,是一股极淡的腥气。
一直作壁上观,看着曹操与刘协对招的顾至终于蹙起眉,看向漆盘上的那只酒壶。
酒是好酒,毫无疑问。
可这酒中……还混入了别的东西。
顾至五感敏锐,嗅觉更是远异于常人。
他虽不通医术,但在某一世的经历中,曾被一位姓叶的神医收养,认了一些药草。
对于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药植,他能通过形态、气味加以辨认。
这壶酒中淡得几近于无,呈现异常之态的气息,很像是他曾经辨认过的一味。
如果他没有记错,那株药植,含有剧毒。
第154章 毒酒 冷意。
正像顾至和曹操所说的那样, “时机未至”。
这个时机未至,不仅适用于曹操,也适用于刘协。
不管是篡位, 还是在这个宫殿上毒死权臣,都是昏了头的选择。
顾至无法相信见谋深远的刘协会在这个时候做出如此冒险的事。
曹家势力不止曹操一个人,汉室的病根也不在曹操一个人的身上。就算刘协毒死了曹操,汉室的处境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甚至可能引发动乱, 让刘协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究竟是什么缘由,让刘协铤而走险?
不等顾至想出答案,宫侍已打开酒壶, 将三杯玉卮斟满。
酒液在卮中晃荡, 酒香飘出, 那股几近于无的异味也愈加清晰。
这般混杂着潮湿腥味, 难以被人察觉的气息,的确是未经炮制的乌头的味道。
顾至眉宇紧蹙,嗅着这沁人的酒香, 不知为何,他的心跳加快了几分, 几欲破膛而出。
曹操对暗处的杀机一无所知, 谨慎地赞叹:“确实是好酒。”
玉杯美酒琥珀光。刚刚谈心、交心, 为彼此做了退让的君臣各取一只酒卮,遥遥一敬。
眼见刘协率先将酒卮凑到唇边,举止间没有任何犹豫, 顾至骤然起身。
“陛下且慢。”
刘协与曹操同时停下举杯的动作,将目光投向顾至。
“这酒闻起来有馊味。为了陛下的龙体,还是找医丞先看看, 确认这酒对身体无害,再作饮用。”
如此明显的提醒,让刘协霎时变了脸色。
顾至口中的“馊味”,显然不是酒坏了那么简单。
压下心中的惊怒,刘协骤然扫向两侧,凌厉的目光落在十几个宫侍的身上。
曹操脸色铁青,将玉卮搁在一旁。
“陛下,明远从不会无的放矢,还请陛下请一位医丞,验一验这酒。”
刘协即刻让信任的宫侍去找医丞,面上的神情与曹操几无二致,仿佛被人对着脸踩了一脚。
他不知道顾至是怎么发现异常的,也不知道一贯多疑的曹操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相信顾至所说的话。他只知道,一旦医丞确定酒中有毒,就证明他所亲近信任的那几人当中,有人背叛了他,想置他于死地。
刘协回想昨晚他品着这壶酒时,有哪几人在场,有哪几人听到了他要请曹操共饮此酒的消息,心中有了判断。
没过多久,医丞急冲冲地来到大殿,听从刘协的命令检验杯中的酒水。
酒香扑鼻,医丞无法从中辨认药材。他迟疑着,用手指沾了一小滴,放入口中咂摸。
那一瞬间,医丞大惊失色,赶紧举起早就准备好的凉水漱口。
他甚至顾不上在御前失仪,在漱了好几次口后,医丞才心有余悸地向刘协告罪。
“回陛下,这酒确实有毒。酒中掺入的毒液,乃是川乌熬制的汤水。”
刘协将医丞的反应看在眼中,心绪起伏不定。
待听到川乌二字,他沉声询问:
“川乌,朕记得是祛湿的药材?”
在长安的那两年,他在闲暇之际读遍了宫中的所有书籍,其中一本粗略记载这味药材的作用。
医丞的舌尖仍泛着辛辣与剧烈的麻感,他再次向刘协行了一礼,语气中透着庆幸:
“陛下有所不知,这川乌,若是经过医者的炮制,可成为散寒止痛的药材。可若是不经处理,直接拿来服用,那可是要人命的事。”
只需要一小节川乌,就能毒倒一头猛兽。
如果他们没有发现酒水的异常,饮用玉卮中的酒水,哪怕只喝了一小杯,此刻怕也两脚一蹬,驾鹤西去。
刘协确认了酒水的问题,对医丞嘱咐道:
“卿先退下,此事莫要声张。”
等医丞行礼退出,刘协转向曹操:
“依丞相看,此事该如何处理。”
经过这么一段插曲,纵然刘协再次称他为丞相,明确了让步之事,曹操也提不起多少喜悦。
“陛下,此人用心歹毒,不可不除。”
以曹操对刘协的了解,他能确定刘协的手段,也能猜到刘协对下毒之人的看重。
“如此歹毒之人,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若非明远警觉,只怕……”
曹操没有把话说满,但该说的已经全都说了,剩下的得让刘协自己决定。
他不信刘协能容忍幕后之人。
刘协不由叹息。这一声叹息,比他不久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真实了无数倍:
“全凭丞相的心意。”
而后,他转向顾至,轻声询问:
“顾卿如何知道酒中有毒?”
顾至仍在思量着下毒者的动机,听到上首传来的询问,随口回复道:
“臣之嗅感,超于常人。因在酒中嗅到了异常的气味,故冒昧进言。”
“你救了朕一命,也救了丞相一命。”
刘协不愿去想更多的事,只将注意力专注于眼前,
“朕不知该如何嘉奖你?”
这话问得坦率,与刘协往日的脾性不符。
顾至心底十分清醒。他知道刘协对他的疑虑没有完全打消,但他没必要向这位帝王证明一些本就不存在的事。
“我之所求,司空知道得一清二楚。”
顾至将这个棘手的问题踢给曹操。
刘协知道顾至这是出于谨慎,变相拒绝了他的封赏,不再提及此事:
“那便交由丞相决议。”
被甩包袱的曹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