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80-90(第6/14页)

听听就好。”

    重润伸手接住,一面剥橘子,一面说:“你小时候还是我教你写字读书呢。你不喊我一声师傅,反而倒让我喊你师傅,想得美。”

    李显道:“别闹了。润儿裹儿都在,这东宫的官员你们有什么意见?”

    李显显然不大信任他的宰相班子,他倚重的魏元忠先前做过相王的属官,宰相豆卢钦望的侄女是相王的孺人,韦安石出身世家难保没有私心,杨再思不说也罢。

    韦淇说:“韦家有人进宫说过这事。”

    李显回:“裹儿和我说,武三思也有这个意思。”

    裹儿说:“如今万象更新,我想着阿耶不拘门第、派别、地域、出身、声望,都选一些辅佐阿兄。”

    重润想了想,说:“帝王无私,裹儿说的是正理,我也正有此意。”

    李显见儿女都同意了,沉吟半响,他不确定他能驾驭住这些人,但是……

    他看向一儿一女,却是对他们充满了信心。

    “你们有什么推荐的人吗?”李显问。

    重润回说:“魏相公、韦相公、唐相公、豆卢相公还有祝师傅,再加上相王叔父和德静郡王。”

    “相王啊……也罢。”李显道。

    裹儿道:“我听闻姚崇宋璟素有宰相之才,阿耶与阿兄觉得他们如何?”

    李显道:“他们啊,润儿觉得呢?”姚崇与相王相交甚厚,李显一直不放心他,但他在上阳宫为圣人哭泣,倒让李显不至于过分讨厌他。

    重润想了想,说:“阿耶,试试吧,若是不合适,再选合意的来。”

    不同派系的东宫属官对于李显而言,绝对是一次挑战。然而,对于这些官员而言,这也绝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转换门庭投入当今麾下的机会。

    不过,具体的人选还要李显等人细细琢磨。四人商议了半天,还未商议完,直到素云过来问膳,才停下来。

    韦淇强行打断他们,又命人叫来奴奴和季姜,转头对他们说:“事缓则圆,你们慢慢想,时间多着呢。依我看,也不用一时都封全了,总要留出余地给予后来人。”

    李显称赞道:“提醒的正是。”

    第85章 公主 宫里来人,说圣人身子不豫……

    因韦淇留裹儿宿在宫中,裹儿便打发人回府里说了一声。崇训只好与植儿一起用饭,饭后各自去睡了。

    次日一早,裹儿回到府衙上值,就被杨再思叫住。原来各地账册已经编纂完成,杨再思请裹儿再复核一遍。

    这话一出,其他人愣了一下,随后明白了,朝裹儿露出温和的笑容,叉手道了辛苦。

    安乐公主早年在宫中时,就是对接这些账册的。先让她查验一遍,若是出了错,即刻能改。但若不留神,被陛下发现了错处,轻则申饬,重则丢官。

    裹儿领了,说:“我一个人不成,需要同僚们的帮助。”

    杨再思笑回:“自然如此。这是户部的事情,当然要同心协力。”裹儿听了,立刻要了几个算数好且做事细致的人。

    她领着几人,寻了一间静室,每人面前摆了算盘、账册和纸张。裹儿将法子说了,顿时室内响起算珠碰撞的声音。

    杨再思从屋前路过,为自己的机智而赞叹不已。两日后,裹儿核算完,查出不少错处,并一一改了,最后由杨再思上呈诸相公和皇帝。

    裹儿与李显上官婉儿说了此事,并提供新的核算方法,上官婉儿等人验过之后,采用了新法。

    李显对裹儿赞叹不已。裹儿却说:“现在记帐的法子还存在不足,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李显道:“你要是找到更好的法子,我给你升官。”裹儿听了,将此记在心中。

    杨再思见裹儿复核得好,又将度支、金部、仓部的复核交给裹儿。事情繁重,且易得罪人,但裹儿欣然接受。

    她工作勤勉,公务不分闲剧,都在当天解决,从不留到次日,早就令同僚刮目相看。

    十一月初九,那日天高云淡,艳阳高照,重润正式册封太子,祭告天地祖宗。

    此后,李显陆续下诏任命东宫官员,其中相王任太子太师,唐休璟任太子少师、武三思任太子宾客、魏元忠任太子左庶子,姚崇任太子右庶子、刘知几任太子中允,薛崇胤(太平公主长子)任太子司议郎,李裹儿任太子洗马。其他人各有任命。

    相王以久病再三辞太子太师之职,李显不允。姚崇也被调回中央,除了太子右庶子外,他还调任兵部尚书。

    武三思十分满意太子宾客的职位,相王不管事,唐休璟老迈,余下的就数到他了,未来的权势是保住了。

    武三思遂先送了裹儿两车金银绸缎,又挖空心思奉承逢迎重润。

    裹儿看见了只摇头,心中暗道,她的植儿不能如此。

    裹儿听说沈佺期病已大好,便让崇训送去拜师厚礼。沈佺期接了,次日便过来为植儿授课。裹儿又让府中侍卫教导植儿骑马射箭,植儿一时间忙碌起来。

    这日休沐,重润约了年轻子弟前往神都苑游猎。武三思并未受邀请,但他知道后,依然去了东宫。

    正巧重润骑马要走,见他过来,意欲下马,武三思赶忙小跑过去抱住重润的腿,脸上陪笑说:“殿下哪里去?”

    重润笑回:“去神都苑,德静郡王可有什么事?”

    武三思笑说:“原来如此。某虽老,但愿为殿下前驱。”

    重润笑起来,回头指着崇训笑道:“有他在,孤怎敢烦你这位长辈?”

    崇训忙下马,见父亲如此谄媚,不禁脸上一红。武三思知道儿子性子腼腆,不像自己,便笑道:“他入殿下的眼,是他的造化。”

    说罢,又叮嘱崇训说:“你跟着殿下好生侍奉,别误事,别贪玩。”

    重润笑道:“我看你不是担忧我,却是担忧崇训。你放心回去吧,我还是他舅兄,必定照看他。”

    说着,他朝武三思颔首,带领众人而去。崇训也上了马,跟在重润身后,与武延基同行。

    武延基见崇训神情失落,悄声道:“叔父就是这个样子。既然来了,就开开心心玩。”

    崇训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对武延基说:“昨儿我听说永泰公主有喜,恭喜恭喜!”

    武延基笑说:“我们原以为子女缘分薄,没想到竟然有了,改日,你来我家喝酒。”

    “一定一定。”崇训因着裹儿与仙蕙姊妹情谊深厚,故而也与武延基比别的兄弟更亲近。

    驸马之间也有攀比,重润与裹儿关系好,便看

    重崇训几分,与崇训多说几句话,这看得王同皎嘴一撇,对上同为世家出身的杨慎交。

    杨慎交露出礼貌的微笑,长宁公主虽恩宠不如安乐公主,但因皇后亲生,也比几个姐姐高一等。

    时移世易,政变五王赋闲,其他人或走或贬,早已不复上半年的煊赫,王同皎也是如此。

    他心道,恐怕陛下此刻早已忘记了政变功臣,一心亲近武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