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卫长公主》 30-40(第28/32页)


    张骞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放弃,打算去往西继续寻找月氏。

    ……

    而刘彻之所以对大月氏念念不忘,想要与其一同夹击匈奴,也是因为大月氏之前强悍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当年高祖刘邦平城之战时,被匈奴的冒顿单于给困在白登山。

    而月氏当年,可是令乌孙国闻风丧胆,还囚禁了冒顿单于。

    由此可知其彪悍的战斗力。

    现在之所以称呼西迁的月氏为大月氏,是因为当年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右贤王罗姑比击败后,月氏不得不迁移,迁移到伊犁河附近,被称为大月氏,少部分留下来的月氏人被匈奴分成了三部分,称为小月氏。

    刘彻讲解完月氏往年的辉煌后,看向自己唯一的听众,“阿瑶,你说,张骞此次找到大月氏,他们愿不愿意与朕一起合击匈奴?”

    说来,他虽然承认月氏士兵的强大,但是对其西迁的做法不齿,只是打不过匈奴就跑,也太丢脸了,果然游牧民族不如他们中原人有立场,这也是让他头疼的地方,若是当年月氏人肯与匈奴打下去,就算打不赢,也能消耗匈奴,也不至于匈奴做大到这种地步。

    刘瑶眨了眨眼,“可能吧……”

    难道要告诉面前这人事实答案?

    刘彻皱起了眉头,“什么叫可能,愿意或者不愿意?选一个。”

    刘瑶从善如流道:“……或者!”

    莫雨:……

    长公主威武,他也学了一招。

    不过……

    余光瞥到脑门青筋直跳的刘彻,莫雨努力绷直了嘴角。

    “阿瑶真是聪慧啊!这招又是与东方朔学的?”刘彻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

    东方朔言辞敏捷,巧舌如簧,对于嬉笑怒骂信手拈来,尤其遇到这种选择时特别有急智,让自己全身而退。

    刘瑶满脸无辜,“阿父,东方朔最近惹你生气了吗?提他做什么?”

    刘彻:“那你为何不好好回话?”

    刘瑶老实道:“不知道啊!我又不是神仙,不知道大月氏愿意不愿意和阿父一起揍匈奴。”

    刘彻:……

    等刘瑶离开后,刘彻按了按眉心,坐在椅子上头疼呢喃:“东方朔这人啊!”

    圣人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东方朔此人他太过聪明,过于自负。

    平时做事放荡荒诞些,他当笑话看,现在成了卫君孺的丈夫,与阿瑶经常见面,他担心教坏孩子。

    想到此,刘彻命人铺了一张纸,提笔写下“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八个字。

    “将这东西送到东方朔府上。”刘彻收笔。

    看看东方朔能不能将性子克制些,若是克制不了,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

    莫雨:“是!”

    ……

    东方朔收到后,稀罕地看着字画,向卫君孺炫耀,“阿孺,你看,陛下对我多好,朝中可就我有此殊荣。”

    卫君孺查了竹简,等知道是何意后,一言难尽道:“看你这样子,我算是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写这个给你了。”

    东方朔表情乐滋滋,“事情要从两方面看,说明陛下看重我。陛下想要我稳重些,我以后就少说些话。”

    卫君孺白了他一眼,“你确定明白了吗?你最近也没有惹陛下,也没有立功,陛下无缘无故给你写这个干什么?”

    “对啊!”东方朔动作一僵,又看了一遍,蹙眉将最近发生的事情都想了一遍,没察觉自己在陛下面前有失礼的地方。

    卫君孺走到他面前,用力点了点他的眉心,“你啊,过往我与你说这些,你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听。长安的人都知道你聪明,所以你能不能谦虚一些,平时说话收着一些,聪明之人不一定就是有大智慧,过于锋芒毕楼,多半会招致灾祸。”

    这人有些自负高傲,言辞犀利经常伤到人,容易招惹是非,这两年他也曾多次受到别人的弹劾。

    东方朔握着她的手,正想打哈哈哄过去,就见卫君孺绷着脸,“东方朔,你经常与我说,想要为君分忧,造福万民,我承认你的才华就是你的底气,但是你忍心因为你的荒诞,让你的才华埋没,平日少说些话,就能让自己、让旁人也轻松些,你难道不想改!”

    “这……夫人,你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东方朔的俏皮话一时没止住,刚吐出来,嘴角一痛。

    这话是阿瑶对他说的,虽然不知道是哪里的民间俚语,不过着实妙哉。

    卫君孺素手扯着他的嘴,阴恻恻道:“东方朔,你来给我说说,你的本性是什么?让我见识一下。”

    “……夫……夫人,你轻点,我知错了。”东方朔连连告饶,口齿带着几分模糊,“我……向你保证,以后想说对方时……一定忍下来……呃,要不我写下来?”

    卫君孺挑了挑眉梢,“真的?”

    “比真金还真!”东方朔刚想点头,嘴角被一扯,反应过来对方还没松手,连忙指了指她的手。

    卫君孺松开手。

    东方朔为了以示决心,在正屋墙上贴了“敏于事而慎于言”,以示激励。

    卫君孺唇角微翘。

    这次看来,东方朔并没有说空话。

    想法刚闪过,就听见东方朔乐滋滋道:“这么看来,不用十年,我一定能成为三公,就是坐上丞相之位,也是可以的。”

    “……”卫君孺深吸一口气。

    算了,先一点点掰,不能一蹴而就。

    不得不说,刘彻的这一招外加卫君孺的这一顿劝说,效果还是持续了小半个月,让光禄寺与其一起办公的官吏一时有些不适应。

    只要不是当事人,他们作为旁观者,看东方朔与他人辩驳调侃时,还是有许多乐子看的,现在本人一下子改了性子,光禄寺瞬间安静了不少,有些不适应。

    还有,为什么东方朔现在随身带着一卷竹简,与人说吵兴头上时,动不动戛然而止,只顾在竹简上写字。

    等传到刘瑶耳朵里,东方朔已经是要改换门庭,要当史官。

    刘瑶:……

    不过说起史官,她似乎忽略了未来汉武帝时期最有名、最伟大的史官——司马迁。

    她怎么一直没听说过。

    听说司马迁是子承父业,他爹是太史令,也是史官。

    刘瑶询问现任太史令是谁,子燕前去打听,一听是司马谈,刘瑶眼前一亮,找对人了。

    至于司马迁,子燕也打听了,司马谈有一子,名司马迁,今年十二岁。

    打听了人,刘瑶也就不管了,人家太史公今年才十二岁,她才四岁,都是小孩。

    嗯,既然太史公比她年岁大,等见到了,自己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

    不过,刘瑶还是让人给司马谈送了一箱子丹阳纸。

    卫少儿到达丹阳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