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卫长公主》 30-40(第29/32页)

工坊创办顺利,一开始时,工坊日产只有三千份纸,后来在生产时不断改进工艺,到了今年已经能日产一万份,原先供应长安尚且不足够,现在已经能卖往汉中、胶东、中山等地。

    一万份看着少,但是已经是长安造纸署效率的十倍,要不是有丹阳工坊的效率在那里摆着,造纸署一开始日产只有三百份,连皇宫的消耗都承担不了。

    而且造纸署的质量居然打不过丹阳工坊的,因为这事,一开始卫少儿还被人弹劾了,说她藏着掖着,事后则是证明是造纸署在材料、工序上偷懒,知道真相后,刘彻当时脸黑如墨。

    当即给造纸署下了命令,不求你们产量超过丹阳工坊,但是质量、工艺也要担得起皇家造纸署的名声吧,如果做不到,直接撤销衙门,反正丹阳造纸工坊也有他的三成。

    造纸署经过训斥,也不再摆烂,终于肯老老实实地造纸了,喊出口号,要造出比丹阳纸更好的纸。

    ……

    司马谈没想到会收到刘瑶送的纸,他疑惑地看向送东西的子燕,“这位女官,这些纸确定是长公主……送给在下的?”

    丹阳纸问世后,他确定日后文字的载体必定会从竹简上挪到纸上,只不过目前丹阳纸价格有些昂贵,他有些舍不得。

    面前整整一箱子,价值不用说。

    子燕笑道:“长公主说,她十分敬佩写史的太史令,希望太史令能用纸记录下更多的学问与历史。”

    “这……长公主有心了。司马谈不会辜负公主所念。”司马谈对传说中那位早慧的长公主有了更多的认识。

    司马谈将箱子带回家,司马迁看到如此多的纸,顿时惊骇,连忙跑去内屋,“阿母,阿父买了好多纸,你快看看钱还在吗?”

    丹阳纸市面上一刀纸价钱根据品质不同在二百钱到一千钱之间,足足是五石米的区间价格。

    他们司马家虽然家境殷实些,但是也没有豪奢到买这么多纸。

    一箱子纸粗略统计,阿父至少将他们半年的口粮给省了。

    司马谈来不及拦着儿子,就见他一遍呼喊,一边进了里屋,然后听到里面一阵翻箱倒柜声音。

    他顿时扶额头疼,解释道:“这些不是我买的,是别人送的。”

    听到声音,司马迁探出头,半信半疑,“真的?阿父不骗人?”

    司马谈:“我骗你干什么?”

    里屋的司马夫人出来,笑道:“钱没少。”

    司马迁浮夸地拍了拍胸膛,“那就好,那就好。”

    司马谈一头黑线,看着面前的儿子,已经十二岁了,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是性格还是有些活泼,再想想给他送纸的四岁长公主。

    他更为心塞,叹了一口气,“这是陛下的长公主送给我的。”

    司马迁眼珠子转了转,“只是送?什么都没有要求?”

    司马夫人也眼含询问。

    司马谈没好气道:“长公主今年还没满四岁,她有什么要求,只是听说我是史官,所以送了纸。”

    司马夫人更是惊奇,“我来到长安,就经常听说陛下的长公主特别受宠,居然这么聪慧,可比阿迁懂事多了。”

    “阿母!”司马迁无奈地看着她。

    和一个四岁稚童比较,阿母真是看得其他。

    “难道我说的不对。”司马夫人乐呵呵地看着他。

    司马迁将头一转,“我小时候你们也这样夸我呢,等到长大了,就都不夸了。”

    “你啊!”司马夫人无奈。

    司马谈与他们说了事情经过,他去打听了,来的确实是刘瑶身边的女官,若是卫子夫想要结交他,就算以女儿的名义,还是派身边的女官适合,现在看来确实是长公主自己的想法。

    ……

    四月,刘彻宣布大赦天下。

    陈阿娇请求刘彻赦免在掖庭受苦的袁梅,被刘彻拒绝。

    他当年早就下了旨意,遇赦不宥,擅自更改,就是打自己的脸。

    第40章 她的功劳就这样飞了!

    四月底,陇西太守李广晋升卫尉,成为九卿之一,与程不识将军共同守卫边陲。

    城阳王、胶东王、燕王等诸侯王赶去长安觐见刘彻,各郡国孝廉推举也逐步展开,

    五月,刘彻再次催促各郡国举孝、廉,推举贤良饱学之士,并且打算亲自出题考校。

    各地都推举了不少读书人,粗略估算足足上千人,最后一百人被送往长安。

    刘彻亲自策问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

    在所有人中,其中董仲舒、公孙弘脱颖而出。

    而董仲舒应答的就是有名的《天人三策》,刘彻也定下了“独尊儒术”的治国方针,其中最精华、最重要的也就是大一统思想,至于其他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这些当然也利于当权者的统治,这也是刘彻大力推行董仲舒改造的儒术原因。

    与董仲舒相比,现年六十岁的公孙弘同样是儒学出身,他主张改革吏治,推行仁义、礼智,见解独特,让刘彻眼前一亮。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无论董仲舒,还是公孙弘的年龄都有些大了,能干活的时间不长。

    刘瑶对于董仲舒这人可是闻名已久,对于公孙弘,她则是没什么印象。

    若问汉武帝时期最有名的司法吏治干部是谁,十个有九个回答“张汤”。

    不过对于这位历史名人,刘瑶有些怵,不好评价他是坏人还是好人,不能否认他的尽责和能力,但是她又有些害怕他的手段,对于此人,她愿意在危难时刻,帮一把,但是其他日子,还是互不干扰吧。

    五月中旬,淮南王也来到长安觐见刘彻,这次没有带刘陵,而是带了其他女儿。

    其他人推测,估计担心刘嫖将刘陵给杀了。

    对于这个叔父,刘彻猜测淮南王一直有反心,若是论起来,可以说是从父辈传下来的。

    淮南国地处南边,土地肥沃,商贸繁盛,百姓安居乐业,加上老淮南王刘长也不乱折腾,治理的很好,所以让淮南国在一众诸侯国中可谓是脱颖而出。

    这也滋生了刘长的野心,他在任时十分嚣张,谋反之心不灭,后来被景帝流放道蜀地,因为悲愤拒食而死。

    在刘安看来,长安与他有着杀父之仇,一直引而不发。

    可是天底下有反心的诸侯多了,总不能无缘无故就给收拾了,能收拾时,就是刘安在他面前打个喷嚏,他也能以“不敬”为由,将他给抓了,不能收拾时,即使刘陵对陈阿娇出手,他也不能迁怒刘安。

    ……

    刘安也看出刘彻暂时不会对他出手,所以此次才敢来长安,否则直接装病不来了。

    而且他没想到,即使太皇太后已经薨逝,身为丞相、刘彻的亲舅舅,田蚡仍然不看好陛下。

    田蚡曾经邀请刘安过府酌酒闲饮。

    席间田蚡将刘安都快夸出花来,说刘安是高祖嫡亲,而且有能力、有才华,将淮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