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5-20(第5/18页)
,如果不是有机务段的工人同志恰好听到,连他都不知道还有这个情况。
所以,王副局语气诧愕之余,还有一点点对林巧枝的赞叹。
路工用热毛巾擦了擦手,思索一番,看向林巧枝:“说说看,怎么想的?”
林巧枝也有点反应过来,她稍微改变了一下说法,思索着道:“就是看到铁轨长期被摩擦得太光滑,想到之前冲得上去的坡,这次爬不上去,可能是打滑导致的,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不够,所以制动力也不够。”
然后才说:“所以我想,可以试着手动或者用一些装置,往轨道上撒沙,或者类似的方法,以此增强对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
王副局其实也是技术出身,他在脑袋里转了一圈。
觉得不无道理。
路工思索着脱掉了铁路局给的外套,也说:“铁路局可以先找废弃的车试试,在爬坡、湿滑轮轨,紧急制动的时候应该会比较有用。”
“行!”他笑容都更热情了,成了不仅有利于铁路运输,也是政绩,“要是真有用,我给林工请功。”
路工稀奇的“赫”了一声,有点得意,又朝林巧枝笑道:“不错嘛,出来一趟,都混上林工了?”
林巧枝攥攥手心压住如擂心跳,赧然一笑:“是王局过誉了。”
接下来的培训,许观平以更好的技术,包揽了培训的展示环节,林巧枝记着笔记有点恍惚。
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给铁路局的机修钳工们培训中,按照路工建议修的蒸汽机车终于又重新跑起来了。
得到消息,众人欢呼鼓舞。
铁路局领导欢喜不已,热情留人吃饭,还张罗着拍大合照。
路工被推到最中间的位置,连铁路局的领导也只给他做配,所有人都热情的夸他,照相机师傅的打光灯具也对准了中间的路工。
林巧枝好羡慕呀,羡慕得眼睛都看直溜了。
感受着胸口如擂的心跳,在照相师傅高喊“三二一,笑一个”的声音中,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照片定格了十五岁的林巧枝熊熊燃烧的斗志和野心。
回到红旗厂。
林巧枝赶紧拿出纸笔,想试着记录更多曾经在梦里看到过的东西。
比如那一辆60吨重载型矿用自卸车。
可她握着笔,面对白纸,脑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林巧枝额头上冒出涔涔汗水。
不对,她明明在那个机械厂呆了很久,不至于什么都不记得。
她用尽力气去回忆。
梦里女孩怎么在国营饭店相亲、点的什么肉菜她都记得,怎么处理掉播音员工作的过程她也记得,有关梦里女孩的一切都很清晰。
可那些假人,好像真就是梦的模糊背景板,只是为点缀那些鲜活的故事而存在的,梦醒就会随之淡忘,怎么也记不起来。
她咬了咬唇。
把她在梦里学到的东西仔细思索一遍。
她眼睛忽然瞪大,她好像明白了,要自己弄懂才行!要么想清楚想明白留在脑子里,要么一锤锤一刀刀刻在感觉里。
撒沙装置是因为她想明白了原理,才能在梦醒后回忆起来。
而当初去看60吨重载型自卸车那个大家伙的时候,她几乎还什么都不懂,像是闯进庞大工业世界的小蚂蚁。
她只专心练习锤功。
所以什么细节都记不起来,只朦胧的记得那是个让她好骄傲的大家伙。
林巧枝一颗心好像更焦灼起来。
不仅是死亡的威胁随着时间临近不断压过来,空有宝库而不得其门的感觉更让她焦渴。
她懂得太少了,而钢铁工业世界又何其辽阔?
林巧枝憋着这一口气,闷头投入学习。
这一学就到了期末。
期末有考试,两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
而毕业班因为涉及到分配问题,所以考试更早。
时间是错开的。
林巧枝申请了参加三年级和一年级的理论考试,同时还提出,想在班级操作考试中,同时进行车床拆卸组装测试的考核。
没有退路,林巧枝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她一定要一次通过!
第16章 如果钳工职业生涯巅峰是一百分
林巧枝最先参加的, 是三年级的期末理论考试。
虽然可能说起来有些扎心。
但当下中国的工业化基础确实太薄弱了,以至于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并不会超过课本范畴太多。
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从那些早已经走完工业化历程的国家, 从那个高楼大厦林立,保时捷已经在马路上飞奔的国家。
国家都没能把这些内容全部吃透。
红旗农械厂的老师, 就更不可能有这个实力了。
但这也给林巧枝提供了便利。
她找旧书的时候, 专门找的之前毕业成绩好的,书上有笔记的旧书。
老师重点讲解的、稍稍略过的部分都很清晰。
自学起来并不会太过吃力,因为“拔高拓展”的部分是非常有限的。
林巧枝昨晚就在家里,给钢笔灌好了墨水,削好了两只铅笔。
她坐在陌生又熟悉的三年级教室前方, 靠近讲台的一张临时加的课桌。
文具摆好,铅笔、尺子、橡皮工工整整地放在旁边。
将钢笔帽反插在笔杆上,又握着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两笔。
试过墨水出的流畅,林巧枝才看向了题目。
三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们, 也都拿到油墨印的考卷,写上名字。
这个过程中, 都忍不住多看了前面的背影一眼。
无他, 这一学期受到的刺激太多了。
也不是他们非要关注,但老师真一点没放过他们。
“人家一个女孩子,都知道这么努力学习,不怕辛苦锻炼钳工技巧,再看看你们,我也不说得那么直,有些同学自己心里清楚, 学的都是什么玩意?点起来基础公式都答不上来,平时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
“你们都三年级了, 明年就毕业了,现在学得扎不扎实,以后到了工作岗位看得一清二楚!别到时候羡慕别人一级级提升级别,眼瞧着人涨工资后悔……”
“你们知道一年级的林巧枝是怎么学的吗?”
“同学们啊,老师去打听过了,人家书就没放下过,放学就是一头埋进操作教室,听说回家了还要学,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自律不是一天两天,人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天天都这样……”
这样的各种“鸡汤”往往还会有一个标配作为总结收尾
——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