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50-60(第23/31页)

勤学苦练的东西差了,就心里别扭得不行。

    比如数学距离满分扣个二三十分,提不上去也不会太恼火,甚至只考个及格,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但如果体育满分扣个三分五分的,天都要塌了。

    王柏强现在看林巧枝,就有点这种感觉。

    可能是在厂校那边的工作,常年累月留下了一点后遗症,他就着这个机会,叨叨叨地分析起来,还十分顺手的,拿萧隆来激一激林巧枝。

    林巧枝:“……”

    她记得之前王工春风满面那阵,说漏嘴过,说翁工拿她来刺激萧隆来着。

    翁工拿她刺激萧隆,萧隆技术猛涨。

    王工又拿萧隆来刺激她,她又心里不服气。

    这是在玩套环吗?

    你们当师傅的可真会玩。

    她在心里暗暗唾弃这个老掉牙的套路。

    可还是有点鼓气。

    林巧枝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落入了王工的陷阱。

    难怪老师都喜欢这个套路,虽然老套又落伍,但有用啊!!

    可恶!

    “林工,您来这边。”主持人喊了一嗓子。

    林巧枝连忙应了一声:“来了!”

    她一溜烟跑了。

    可不能再往王工挖的明晃晃的陷阱里迈脚了!!

    相比于厂里的表彰,省里的表彰显然不好拿,有一些荣誉,是需要有突出贡献的,而更高一级的称号,则是需要重大贡献且具有一定影响的。

    林巧枝觉得自己拿的这个“湖北省技术创新标兵”称号,好像还挺厉害的。

    即使在省一级的表彰大会上,和她最后站一排的也就六个人。

    打眼望过去,她简直就跟绿油油的小菜帮一样水灵鲜嫩,简直和旁边的人像是在两个图层。

    彩排很快过去。

    省里的各个单位领导、各个比较有实力的国营厂代表,都陆陆续续来到了大礼堂。

    有一部分领导是早早来了,参与彩排,给人颁奖之类的,这些时间临近才来的领导,基本就是来凑场子了——充当表彰大会的等级门面。

    很多时候,也许领导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为表示重视,为了体现出此次活动的等级和逼格,即便是领导,即便领奖整个流程与他们无关,也要在参会席上正襟危坐到整个流程结束。

    要不然记者报道出去,别人说你这是省级表彰大会?怕不是个草台班子吧!

    那表彰大会的意义何在?

    等到林巧枝按照彩排的顺序,走上颁奖台的时候,台下应邀而来的记者,纷纷举起手里的照相机。

    此起彼伏的闪光灯都亮了不止一度。

    新闻需要什么?要话题度啊!报道人民群众都知道的,都理所当然的,能有吸引力吗?当然是不一样的,与众不同的,能带来更多的传播度,成为报道中有趣的亮点。

    主持人也知道领导有意用年轻人来激励工业战线的新一代,她声音昂扬,向大家介绍:

    “江城红旗农械厂林巧枝,模具钳工班三级钳工,在十六岁毕业入职后的短短两年里,斩获广交会上两笔外汇订单,并且通过自主研究,创新了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经验,一口气撬动了数百万的外汇!同志们,数百万元的外汇!而且,是利润占比大的技术型外汇!”

    “这项技术只要不被攻破,市场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变大,数额随着年限积累,三年预计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有望破亿!”

    数额一出来,台下所有听众都坐直了身体,注意力一下被扯了过来。

    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搞工业的。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搞外汇有多难。

    现在工业不发达,也不仅仅是发展工业这一件事。

    外汇与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最基本的,他们的化肥生产线严重落后,产能也不高,没有外汇就买不来化肥,全国都得挨饿!!

    没有外汇,买不到采矿设备,挖掘机设备,就没法修路。

    没法造武器,没法建发电厂,没法炼出好钢……这些东西中国都太缺了,他们五十年代的那批设备都早早落后过时了。

    哪个领导没被外汇困扰过?还都想方设法去赚这玩意,但钱难挣、屎难吃,他们千辛万苦都挣不到的外汇,却被眼前的年轻人挣到了,这要是还不觉得人厉害,那脸皮得厚成什么样?

    而且,数百万元外汇就有点太夸张了,有些不是工业这行的领导,已经忍不住低声询问起来。

    还有些轻工业、小型锻件的厂,不知道具体情况,震惊地向周围认识的工业单位打听情况。

    表彰大会现场,俨然是一片嗡嗡的声响。

    主持人则继续:“在此过程中,林巧枝同志为解决此技术中各种实际问题,创新反向分体研配法,滑块与静模反配法,平衡梁移动吊装法等二十多项技法,为技术推广,在各行业落地,做出重大贡献。”

    主持人还拿了几个项目举例。

    说起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厂,还有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大家伙,都引起台下的骚动。

    不管是不是工业领域的人,听到他们国家可以自己生产 16 米重型龙门铣床床身,直径达 4 米以上的螺旋桨,超大型桥梁的钢箱梁,几十吨重矿用自卸车的车架……

    那种从骨头里钻出来的激颤感,无法言表。

    主持人一句句把这些官方成绩说完,再满脸笑意,声音带着鼓动人心的昂扬:“林巧枝同志——被光荣授予‘湖北省技术创新标兵’的称号!”

    “啪啪啪啪……”

    自发的掌声,像是雷鸣一样在礼堂里响起。

    记者们的闪光灯连成一片。

    记录下省领导亲自给她戴上奖章的画面。

    林巧枝彩排过,也提前有准备自己是来领奖的,心态还是比较稳,精气神十足地站在主席台上,倒也不紧张。

    她甚至还能有点自娱自乐的想。

    听说从前有战功多的老红军,胸前佩戴军功章多得两三排成一圈,简直可以当护心镜用。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凑齐一面护心镜?

    评选上省里的奖项,是有明文规定的,优先提拔、予以重视,医疗等保障等等,还有足足80元奖金,相当于很多工人几个月工资呢!

    除了林巧枝这个,路锋获得“湖北工匠”,王柏强获得了“湖北省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同时参加表彰大会的,还有“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三线建设标兵”,也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的纪念章。

    林巧枝这块奖章,是铜制的,整体呈红色,周围有一圈稻穗,中间是工人高举铁锤的样式,印着“先进”“标兵”的字样。

    表彰大会结束后,记者们来采访。

    在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回后。

    有记者问道:“大国的重工业听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