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50-60(第24/31页)

来就非常高大壮阔,请问你投身于这样的行业,身处其中是什么感受?”

    林巧枝想了想:“其实高大这样的词汇,都是成功之后,以后人视角总结出来的感受。其实在做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在做一些行业内很正常的工作,一步一个坎,不仅没有高大,反而有点灰头土脸的感觉。”

    她想到自己在做分体研制方案时的不断受挫,还有推动落地时各种不一样的问题,天天不一样的麻烦。

    回忆起来都仍觉得艰难。

    记者在本子上速记,同时忙说:“筚路蓝缕这个词,或许能表达这份感受,是吗?”

    林巧枝顿了顿:“是的。”

    ***

    报纸很快刊登。

    传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还向江城四周蔓延。

    许多人都还记得林巧枝这个名字,从第一次听说她八个月毕业以来,隔段时间就能再次听到她的名字。

    “我滴个乖乖,这是省里的领导吧?领导都站她旁边跟她合照啊!!”

    “这女同志真是出息,又上报纸了。标兵,这是号召所有人向她学习的意思啊!”

    “部队里做得最好的才叫标兵,年纪轻轻就当标兵,不得了哦!”

    ……

    报纸自然也传入了水湾村。

    水湾村的村支书看到报纸上的照片时,还有点不敢相信。

    村里过年那阵才消停,又来了??

    揉了揉眼睛。

    再看,发现还真没看错,又是林巧枝!

    “老林,你看看!”他连忙起身,把报纸举到林村长面前,“又是三叔爷家的那个出息孙女。”

    他手指用力指了指照片里给林巧枝颁奖的人,吸着气说:“这可都是省里的领导班子!”

    别说省里了,他们村最多就是去大队公社开会,连县里的领导都难得见到。

    村长忙接过来,定眼去看报纸上的内容,数百万元的外汇,各种想都不敢想的超大钢铁锻件,突出贡献,省里授予的奖章……看得他胸腔震动,久久不能回神。

    “这,这是咱林家这山窝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啊。”

    她才多大?

    以后还指不定要飞多高,干出一番多惊人的大事业。

    想到这些,村长林大勇心里滋味更是难言,这是他们族里难得祖坟冒青烟啊。

    怎么就闹得两年乡都不回了?

    而且,“你说,女娃娃咋就能做这么大的事?”

    十几米的钢铁锻件,那不是比好几个拖拉机连起来还长?没有照片,都能想到那有多大!女娃娃连拖拉机都不敢开,怎么造得了这么大的东西?

    村支书:“要不我们还是去三叔爷家一趟?”

    林大勇把报纸一收,抬腿就往外走,“走!我们得去找三叔爷,有些事还是得问问清楚。”

    他们族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

    林巧枝在“图书馆”里,她面前摆着两份资料。

    一份来自游总工,关于传动系统的。

    一份来自计剑锋,关于船舶制造的。

    外面的激动和热切,不怎么能影响到林巧枝。

    在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下,林巧枝静静地看着传动系统的技术资料。

    她心绪平静,像是一片深湖,偶尔起一些波澜,也是被扔下了名叫难题的石块。

    路锋也走进来,瞧见她在研究东西,时而苦恼的抓抓头发,咬咬笔头。

    他笑呵呵的坐下。

    当初那个会因为挫败,又委屈又气,恨不得想咬人的小丫头,现在看起来会排解情绪多了。

    旁边是一张张图纸,摞起来跟座小山一样。

    这还算是少的。

    像是他们的拖拉机随随便便一千多个零件,真的把所有的图纸全堆一起,要摆满几张桌子。

    林巧枝是在翻工作笔记的时候,才发现斜对面坐了路锋。

    “路工。”她打招呼道。

    “年轻人就是精神头好,你晚上是不是还有一节思想政治课来着?”路锋笑着找了个话头。

    林巧枝点头笑笑:“我这不是准备入党吗?”

    她最近确实有点忙。

    白天工作都是有点难度的,还接了一个锻炼手艺的模具,做好了上流水线一个月可以多8块钱工资。

    8块工资现在对她来说都是其次了,主要她还是想锻炼手艺。

    然后下了班就来“图书馆”这边,然后每周有两三晚上有思想政治课。

    “游总工跟我提过,关于你想做的这个传动系统……”路锋关切了两句,然后转达了一些他去北京时,从游丛溪那里得到的一些私人经验。

    就好像是林巧枝自己曾经分体研制图纸,即使是分享经验,也是不会把自己失败那么多次的过程,怎么从每一次失败中重新思考,得到最后结论全都写进去的。

    并不是藏私。

    而是那些失败的经验确实不好写,可能连技术本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次失败,哪一次修改,最后将结果推向成功,而且每一步都写下来,那就不是经验分享了,那是又臭又长的流水账。

    有些失败得到的经验,甚至有点唯心主义,就是突然想那么试一试,也没有任何道理。

    私人的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技术资料难以全面传达的。

    “咱们原来的机械系统怕磨损,精度不够就容易出故障。电子系统则是怕干扰,受到干扰之后也容易让信号出现问题,高温、震动、强磁……”

    “这确实都要仔细斟酌。”

    除此之外,还有电子传动系统因为速度、扭矩上的优势,而带来的一些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林巧枝边记录,边说道:“它一定会更灵活,电子传动系统在扭矩上的优势,可以让整个拖拉机瞬间爆发出更大的动力,我是考虑,在这里不沿用我们传统拖拉机的设计,而是想办法最大程度利用好这个动力。”

    同时体积还会更小,相比传动变速箱里的上百个齿轮、轴、轴承,电子传动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体积变小,也是对技术的挑战。

    很多东西,林巧枝得考虑,做不做得到。

    她做不到,那王工,翁工这批技艺更精湛的高工做不做得到?能不能找到实现办法?

    ……

    林巧枝现在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是:“路工,我感觉这台拖拉机造出来,可能成本会有点高。”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咱们工业产能还跟不上。”路锋摇摇头,又笑说:“要是咱们自己人真买不起,就先往外销,先赚外人的钱,再用外人的钱来补贴咱们自己人,低价卖,不就行了?”

    高技术水平的东西,不就是要这样用吗?

    总之,能把好东西造出来,就不愁没法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