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60-70(第7/23页)
如此欠揍,如果是无中生有, 那还不被大伙的唾沫星子喷死?
工业领域内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实战中总结而来, 都是从实际需求中诞生而来。
因此,即使知道这题目难度可能有点大,但主办方仍旧把搜集到的这道题目,放进了题库里。
同样的现实技术问题,别的国家的年轻选手能做,他们的也能,中国只是起步晚,但不代表人差!
萧隆收回目光,问:“怎么讲?”
林巧枝也是皱着眉头:“图纸简单看下来,机械齿轮模块,有30个配合面,里面包含交错槽、斜齿轮组,要求传动无卡顿。第二个精密定位模块,有24个配合面,要做带角度调节的凸轮机构,以保证±0.01°的重复定位精度,最后就是处理电机孔位的问题……”
这会儿还站得密,周围人听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这也太难了!
还只给七个半小时!
赛事主办方并没有被这一阵阵议论声打乱节奏。
依旧有条不紊的推进。
各自带开,分发材料。
依旧是45号钢,不同的是,一整块毛坯的尺寸,比个人赛的大了不少。
“先去把材料领回来,然后分三组同时进行,我们先把所有高精度尺寸、多零件配合的组合件拆分成独立子模块,我负责电机控制接口模块这部分,萧隆你带两个人负责……”林巧枝直截了当地接管了这个赛题,并且揽下了其中最难的那部分。
这也是有点形成习惯了,她之前就管过项目,还是被王柏强带着一个个车间仔仔细细教的,起初觉得难,年轻人不好管人,但硬着头皮适应了也就好了。
后来还有几次单独处理问题的经验,基本形成了指挥和命令的风格,所以此刻没有什么滞涩感。
林巧枝在脑海里思考着,把任务都分配下去,责任到人,并且将精度等要求都一一明确,最后,用力拍拍手振奋道:“最后再检查一遍锉刀、划针、台钻、机械百分表、塞尺、角尺等手边工具,确认没有问题,马上开工!”
要在七个半小时里完成从毛坯到组件装配的全流程,核心挑战在于高精度尺寸控制、多零件配合精度及设备合装的快速切换。
如果做不到高效协作,精准分工,林巧枝不用等比赛开始,都能预见最后时间不够的结局。
林巧枝有能力、有经验,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即使电机孔位偏移这问题也是头一次遇见,但她依旧有统御全局的冷静。
只是赛场上不少人缺乏这份底气和镇静。
于是,在林巧枝她指挥着队伍进入正轨后,仍有许多队伍还被困在如何解决这一个个问题的集体讨论里。
甚至有的在争论,因为没有主心骨,也有的拿不准注意,这是队长弱势。
但凡队长稍微有点威信力、有点能力的,都已经咬着牙在争分夺秒的布置任务了,试图带领整个队伍往前走,不管走不走得通,先要往前走,才有希望到达终点。
眼看着林巧枝把整个流程链条上的公差都提前计算好,然后将要求一一下达:“这是你们俩分配模块的允许误差,我按照权重算好了,给关键配合面都留了修配余量。”
萧隆接过这份提前计算好的尺寸链允许误差,看到林巧枝接管了整个比赛节奏,心里莫名的松了口气。
“我会注意的。”
“我也是!”
林巧枝眉头一紧:“不是注意,是一定!”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来,“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误差内,这108个尺寸需要形成闭环,任一环节超差都会导致整体报废。”
对上她不容置喙的锐利目光,萧隆感觉有种熟悉的寒毛发凉的感觉蹿上后脊。
她不会允许任何差错。
她遇到问题一定会追根究底。
她的要求永远不会因为任何借口和理由松懈降低。
萧隆两人瞬间绷紧了神经,感觉头皮在扯在烧,脑子已经下意识疯转思考自己负责模块的各种细节、各种风险,扯出笑容,“一定、一定。”
林巧枝:“……”
这个表情好像有点熟悉。
但她感觉自己还挺耐心的,王工都不会解释后面那句,直接就黑着脸下达要求:“注意?注意什么注意,必须控制好!”
算了,林巧枝也没那么多时间琢磨这些,什么眉骨下面一块肌肉绷紧,闲得慌!
她快速巡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自己也站到操作台前。
核心电机孔位问题,还要她来处理。
团体赛的八个人,分成三组。
都有序的进入工作。
在一号场地拉的线外观赛的人里,温东鸣远远看着林巧枝雷厉风行的统御队伍,不由心里感慨,跟身边这次比赛的高工领队乔元道:“现在看一看的话,林巧枝倒是和老霍有点像。”
“怎么会,巧枝性格还是很踏实谦虚的。”乔元对林巧枝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天赋和水平这么高的青年钳工,没有一点眼高于顶的脾气,这在任何领域里,都是尤为难得的。
温东鸣摇摇头,道:“谦虚是不假,但也得看她谦虚在哪里……关键还是实力上的差距。”
不仅如此。
他瞧久了,就发现了,林巧枝的谦虚并不是本性沉稳内敛,而是心里怀着更远大的东西。
她其实会高兴、会骄傲、会难过、也会沮丧,会和人偷偷吐槽,即使想要房子也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找对象,其实是个性子活泼的年轻人。
她不想,就不去做。
她想要的,就拼劲全力去追逐。
至真至诚。
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眼就能看到底,看到她黑白分明眸子里闪动的光芒。
林巧枝制作控制接口模块的零件,边抬头看预设的偏移电机。
以她现在的实力,想要做一个这样的齿轮箱,不管部件多,尺寸精,配合面多,还是对人员的调度、风险的把控,都不是太难的事。
但林巧枝依旧慎重对待,这个设置偏移的电机,并不好处理。原本是预留的安装孔位,通电后驱动齿轮箱的,但现在假设它存在,还偏移了,就天然等于套了三层限制。
第一层是被整个固定的框架,还不能拆动它,直接从动力根源就固定死了驱动链的方向和源头。第二层是它还出故障了,位置偏移会使得图纸这个模块的部分都要重新现场修改调整,偏移的整条力线传递都要重新仔细考虑,也是考察“复杂零件现场改装”的技术,第三层是则是进一步给时间的压力。
对于林巧枝来说,这三层限制都有处理的办法。比如说偏移的力线,其实是可以通过一小段齿轮组,来做力传递方向的调整校准。固定的框架在图纸阶段她就能总揽,做到心里有数,一直把控好所有细节直到组装结束。时间压力的话,严格做好协调分工和并行作业,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至于精度零件多、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