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50-60(第23/25页)
,再说,大人最近的动作可不小啊,就是如今这府城里,谁家不想盘火炕。”
“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见笑见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近些日子怎么不见盛通判?”
这个老狐狸,赵丰年不信他真不知道盛富贵怎么回事,只是仍然笑着,“盛通判叫人传话到府衙门,说是偶感风寒,如今在家休息呢,这北地确实苦寒,也难为盛通判一把年纪还要这般操劳了。”
李家主笑了笑,又接着说粮食的事。
“赵大人真缺粮,我那库房里还剩下几石,全当送给大人就是了,谈
买卖实在伤了和气,王家主,你说呢?”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家主这才点头附和,“李家主所言极是,我王家也愿意献米粮支持府衙。”
赵丰年笑了笑,旋即正了色,“其实,今日我本意是想劝说两位家主降低粮价而来。”
此言一出,王李两位家主脸色均不大好看。
“近来,北地旱了也数月,庄稼收成不好,即便是免除了这季的粮税,百姓依旧揭不开锅,只能依赖买粮,只是这粮价居高不下,并非人人能负担得,所以,我想恳求两位家主,降低粮价,好叫百姓买得起粮食度过眼下的难关。”
一阵沉默后,李家主率先开口了,“赵大人可真么会说笑,只是我两家是做生意的,放粮救灾那是官府的活,粮价上涨,也是因为粮食难得才上涨的,我们也是有成本在里头的,这会儿您叫我们降低粮价,那回头我们可是要亏了本了,届时一家老小还有铺子里的那些伙计,岂不是都要喝西北风去了,赵大人可怜那些百姓,只是我们这些百姓又怎么就不管了呢?”
王家主则是问道,“不知我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赵丰年点头,“让两家降粮价,自然是损害了两家的利益,必不能叫你们白做,等年后,我会禀告朝廷,让朝廷给予两家嘉奖,除了朝廷的嘉奖,府衙也会出面为两家宣传,并且本官承诺,会在北地开立官学,届时你们两家若有意,都许三个名额。”
本朝不禁商贾后人科举,但没有功名的商贾后人,是进不了官学的。
王家主不发一言,李家主却又笑了,“赵大人可真是好大的口气,不过您想必还不知道吧,以前也不是没有知府立下豪情壮志,要在此地设官学或是私塾,可如今赵大人可在北地见到一家私塾了吗?自是没有的,因为啊,这北地,都是能活一天算一天的主儿,谁还想着读什么书,做什么官呢,就是那些县令,能识得几个字就算不错了,至于朝廷的嘉奖,老夫活了一辈子了,如今有了这么一份家产,还想什么朝廷嘉奖呢,衙门的宣传,这倒是个新鲜词,不过想来就是夸夸我们,倒不是老夫自夸,只是我李家在北地的生意,托各位父老乡亲的关照,还算不错,便不劳衙门费心了。”
不投机半句多,赵丰年知道此事大概是不成了,却还是问了问王家主。
王家主垂眸,面上没什么表情,“赵大人,便是有了官学,也没有先生,就是有先生来,也未必能科举致仕,北地早就被放弃了。”
赵丰年看了他一眼,慢慢收回目光。
“既是如此,本官也不必强求了。”
赵丰年从二楼下来,大胖跟李将军连忙迎了上去。
“阿年,方才我看见李家主跟王家主先离开了,他们是不是不答应?”
李将军一脸不出所料,“这种为富不仁的,能答应就奇了。”
赵丰年却抬头,“倘若他们其中有一人答应了,那李将军待如何?”
“那之前那事,我便答应你。”
赵丰年勾唇,“那李将军可要准备好了,瞧,人这不是就回来了。”
几人朝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酒楼门口,竟是王家主。
“赵大人,不知可否再移步聊几句?”
赵丰年微笑,“自无不可。”
一直回到府衙,大胖都不知道,怎么那王家家主就答应了下来。
“你仔细想想,王家人的名字,就知道了。”
“什么意思?”赵丰年走了,大胖就看着李将军。
李将军回忆了一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什么就如此了?”
李将军看着他,一脸嫌弃,“你这样的头脑,赵丰年为何还如此重用你?”
大胖不乐意了,“这话说的,我可是阿年的亲哥哥,对阿年的忠心哪里是你能比得上的,你一个后来的,呵呵!”
李将军不肯告诉大胖,还对大胖发起了嘲讽,大胖只能追上去想继续问赵丰年,恰好这时赵来贺听到了便问了一嘴。
“名字?哦哦,那我知道了。”
“四叔,你也知道了?你这些日子不是在府城带队盘火炕吗?”
“早就盘完了,你这孩子,整日里在外面跑,是不是没好好吃饭,怎么瞧着像是瘦了。”巧娘一脸心疼。
“没呢,阿年说了,我这是肌肉,健壮着呢!四叔你快告诉我!”
“王有才,王进才,王文,王举文。”赵翠翠一边写着字,一边念道。
赵来贺笑道,“翠翠说的没错,你看,王家人的名字里面,不是从文,就是从才,我前些日子打听王李两家,发现王家的
人似乎都能认识几个字,举止行为更文气些,两家虽然都是商贾之家,但王家做派也没李家那般不管不顾,对比李家抢占良田,横行霸道,王家算是厚道人家,据说在戎族占领这地的时候,王家收留了很多平民当佃户,护住了不少人百姓,百姓对王家也是认可的。”
大胖恍然大悟,“看来,这王家还真是不错的。”
“听说他们家祖上是当过官的,只不过后面没落了,才开始经商,以前没办法,读书也无用,如今回到了大夏,自然是想要重现祖辈荣光的,也是难为了王家主这样为后人谋算了。”
一家人都叹气。
赵翠翠抬头看了眼,又继续写自己的东西去了。
第二天一早,去粮铺买粮的百姓惊喜地发现,粮价竟然跌了。
“糙米真的是十文钱一斤?昨天还是三十五呢,不会是什么毒粮吧。”
那伙计照样赔着笑脸,“客人说笑了,自然是真的,虽是陈粮,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好粮,我们王家粮铺响应知府大人号召,立志做利国利民好商家,为百姓服务,哪怕自己亏了本,也要跟大家伙们一起度过难关!”
“王家实在是大气!”
“原来是知府大人号召的,知府大人是个好官,王家也是良心商家!”
“知府大人是不是就是前不久来的,一来就给咱们盘火炕的那个?”
“可不就是,长得就可靠,上回我家盘火炕,我都瞧见了,知府大人长得高高壮壮的,那脸方的,一看就是好官!”
“你怕是认错了,那是府衙的其他大人,可不是知府大人。”
“我亲耳听见他们喊赵大人,这还能认错,你就说知府大人姓不姓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