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190-1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买活》 1190-1200(第7/20页)

是柳十一原本想着要婉转说出口的,绝不是如此刻这般语气强烈,近乎责难,白先生双目微睁,似乎有一刻也受了他的震撼,但很快又恢复了平时那古井不波的死样子。

    “我有什么吃不下饭的?人饿了就该吃饭,我已经尽忠职守,奈何学生太愚钝,非师之过也。”

    怎么就非你之过了?要是教导的时候,能灵活一点,别这么和旧式塾师似的照本宣科……

    柳十一捺下了喉咙里的争辩——他简直想往白先生脸上打一拳!耐着性子道,“非你之过不过的,大人们看的也只是个结果,那边考试的生番,成绩都比三家村好,就是我们都轻易不能信服,更何况如铁城的人了?到时候,上头看来,是我们不愿好好学,还是先生你不愿好好教呢?”

    说是三家村不愿学,但其余事情上,三家村的表态又是诚恳的,那这么思考下来,结果也就很简单了。白先生的教学能力势必将受到严重质疑——柳十一分析到这里,白先生的神色也有点不好看了,但还是维持了自己的风度,他把第一波烙好的两个土豆盛了出来,让柳十一道,“吃?”

    柳十一本来不打算吃的,这会儿却是满肚子气,非得要压一压才好,默不作声,拿起辣椒盐洒在土豆上,咬下一大口,那土豆边沿烙得焦黄,配着香辣味道,很能解气,柳十一满意地咕哝了一声,三两下就是一个,又拿起另一个来如法炮制,白先生烙出几个来,他就吃几个,根本不给白先生留,白先生也不免侧目,问道,“你都吃了,我吃什么?”

    柳十一拍着肚子道,“是了,你也知道,别人都吃了,你没得吃——村子之间,不也是这个道理?你如今也是我们村子的人了,白先生,说句僭越的话,以你这为人,想要调动只怕是不容易,眼看我们都要掉队了,你还这么不急不躁、照本宣科的,你不急,我急啊!”

    大概是他的情绪,多少也打动了白先生,白先生居然没有反驳柳十一的暴论,阐明自己调动并非难事。而是少见地陷入了沉默,片刻后方道,“教也用心教了,学也用心学了,只是你们这些学生,犹如写满了字的墨纸,想要再写新的并不容易,不像是那些生番,白纸一张,心思犹如孩子纯净,反而好教。

    考试是如铁城出人巡回考,每村现场出题,我无题可透。就算是说通了考官,把通过率做上去了,可你知道么,扫盲班第一阶段完成了,第二阶段还要继续,两边的通过率,差池若是太大,城里是要直接过问到我身上的。好处是村里的,难处全在我,蚀本买卖,不做。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你说,怎么才成?”

    原来这里还有这些讲究!

    柳十一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设想也是行不通的,这扫盲教育设计得严密,就是怕人弄虚作假。一时间也有点儿气急败坏,暗道,“怎么早不告诉我!”

    但他也知道,白先生说得不无道理。的确和生番比,三家村这里,那种敏朝的气息太重了,要全部抹掉再学新的,没准还真比生番吃力得多。语文、数学都不说什么了,就是社会规矩课里,就有很多和老规矩冲突的地方,村民的本能都是跟着老规矩来选的,这也是个极大的失分点。

    这样看,难处比他想得只有更大,唯独的好消息,便是他总算是撬开了这个死硬先生的心防,两人算是站在一块儿使劲了,不如之前那么孤独。至少还有个比较见多识广的伴儿,能一起出主意。

    “既然外部改不了,那就只能从内部来想法子了——我就认一个理,生番都能通过,我们王化之民不可能过不了,过不了那就是还不够努力,还要想辙激励他们!白先生,你对如铁城比我熟悉,能想到什么路子不能?”

    白先生闻言,瞅了柳十一一眼,又摸了摸肚子,看了看空荡荡的饼铛,“饿着肚子,什么也想不起来。”

    柳十一从怀里掏出一张饼递给他,道,“吃饱了就有气力了,快吃,快想。”

    这可是一张杂面饼子,在今年大部分地块被划去种土豆的情况下,面粉显然越加珍贵,四个土豆换一张饼,白先生并不吃亏,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回绝柳十一了,接过面饼,放上饼铛去加热,手按在锅盖上,皱眉寻思了片刻,道,“要这么说,倒还真有一个办法,是我看如铁城那里常用的,就看你们是否能过得去这个坎了——”

    说着,便在柳十一的期待之中,缓缓说出一番话来。

    第1194章 北官村子的扩张性

    “什么, 今年三家村的人,扫盲考试,那重点人群竟都合格了?”

    “可不是, 没想到吧,本来料着今年也过不了太多的,那柳十一毕竟年少, 他父亲也只是个江湖汉子, 狠戾有余,治才不足,还当那三家村最后要拆分并到别的北官村子里去,可这么看, 今年的扫盲考试, 北官村子里, 三家村应当是第一名吧?”

    周老七有些诧异地从办公桌后抬起了头,推了推眼镜,“我们家那口子上个月也和我说, 去年三家村的收成也是北官村子里名列前茅的。看来, 这柳十一是个能人那, 居然连那白茂才都能带得动,当时还以为, 这白先生派过去, 他们的脚步怎么都得被拖累个几年来着。”

    “可不是?白茂才去了三家村, 倒也像是开窍了, 比从前要积极得多,这一次还主动给我交了工作日志, 又提交了报告, 开始向我要政策了。”

    万大人万义, 听了周老七臧否白先生的几句话,也是会意地一笑,“要不说,艰苦地区锻炼人呐?这些‘下脚料’,到黄金地来,也是等于在那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转一遭了,不想把清水煮土豆吃到死,那就总得想着办法进步吧,看,苗子们这也就接二连三地冒出头来了。虽然和本土那是没得比,但在黄金地够用我看也行。”

    这话是很公道的,周老七自己也曾是叙州的‘下脚料’,还是以戴罪之身去的立志城呢,一转眼也就这么多年,在黄金地,早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了,就是万义、李魁芝等人,从前做海贼的事情也还历历在目那,不论是柳十一还是白茂才,他们的底子并不比两人要黑多少。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也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多走了几步而已,白茂才在买地本土的尴尬和窘迫,对他们来说也一样存在。在本土,尤其是南面欣欣向荣,繁华已极的情况下,会跑到黄金地这里来啃土豆的,有多少和章大主任那样,本来就出类拔萃,过来总览大局的?

    本土的失败者、边缘人物,跑到这里来谋求生路,才是常态。如铁城也得习惯这种模式——能使用的人才,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能不能改掉毛病,那就得看造化了。哪怕是得到提携帮助,有时候也不是因为优秀得打动了他们,而是因为一个朴素的原则,‘够用就行’,只要够用就很好了。

    至于那些不堪造就的人呢?面临的就是比本土更凄凉的命运了,在华夏本土,不管怎么样,一口饭总是有得吃的,最差最差,你就回老家种田,在工地搬砖,或者扫大街做点琐碎活都行,也能保证一个不饿肚子,南洋几大港口外,现在就云集了很多这样的游民,就靠在码头做苦活暂且维生,等待别的机会。

    在南洋温和的气候之下,至少生命没有什么危险,而在黄金地那就不同了,黄金地这里,一个村落想要维持下去,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来自如铁城的持续帮衬,在马匪、生番和严酷自然的虎视眈眈之下,一个村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