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40-50(第22/31页)
每个货架边上都挂着一摞竹丝篮,卢昉已经逛得忘了自己的苦瓜志向,顺手便取了个小篮子,把自己选的几根毛笔都搁进去,接着往下逛。
那娃娃脸仆从偶尔看他一眼,也并没有过来,随他逛。这叫卢昉心里也舒坦些,他有怪癖,以往去旁的文房铺子里,伙计掌柜的鞍前马后地推介这个拿那个,他还觉着烦恼,他宁愿自个慢悠悠地挑。
逛着逛着,他眼前一亮,又拿了个圆圆的带盖儿的锅子白瓷砚台,这东西瞧着就实用!这砚台旁边立了个牌子,写了怎么用,外头一圈加水,中间一圈加墨,盖子一盖,研好的墨几日都不会干,又小巧方便携带,这必须来一个。
咦,竟然还有专门装这砚台的束口小布袋,瞧着像个小钱袋似的,还绣了些字和花草,有“不可一日不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萤窗万卷书”倒很精巧,也拿一个。
再往前走,便是卖各式各样线装册子的,卢昉每一个都喜欢,有些是硬纸壳的,有些是布艺的线装册子,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卢昉喜欢红梅和香兰,买了两本花卉布艺的册子,准备用来抄录诗词。
布上还缝了梅花扣子,可用绑带捆绑书口,在册子里夹杂些票据、书签便都不容易掉落了。
他挑选时还拿在手里翻了翻,缝得还挺好,纸页厚实平整,纤白如雪,中间的线装笔直,粗布的三十文一本,丝帛的六十文一本,但他觉着料子不错,花色染得也好,便一点儿也不嫌贵了。
再往前,便是挂各式各样的书包袋子、笔袋的墙面,精美非常,卢昉自然也没逃过,他挑了个绣着黄色肥猫的笔帘,这一看便是汪汪啊!怎能不买?
除了这些,还有各式各样的佩囊、香包、荷包、香膏,有舒神的蔷薇花香囊、有提神醒脑的薄荷膏、还有汪汪和大黄模样的猫狗头荷包袋。
买!但凡见到有汪汪的,卢昉都买了,正好凑一套。
甚至还有一些陶杯、瓷杯,都是手捏刻绘的,有的刻绘了小猫小狗,有的还刻着“喝茶不忘凌云志”,有的捏得奇形怪状……但莫名令人感兴趣。
逛到最后,一个篮子装不下,他又取了个篮子专装绘有汪汪的陶杯、杯垫、书包带挂件、举着“努力”“你最好”小木牌子的汪汪摆件。
卢昉原本想着进去逛一刻钟便出来专心读书的,最后逛得入迷,大包小裹出来时,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了。
他逛文房铺子时,知行斋里也已经很热闹了,到处都是结伴四处逛逛的学生,甚至他还看到了几个年轻的讲学博士也混在其中……咦,那个鬼鬼祟祟的好像还是雕版坊的孟员外?他撅着屁股看什么呢?
不管了,他要去读书了!
但……这还只是一间,隔壁还有一间茶室呢!
卢昉迈不动脚步,隔壁那间房里正飘来阵阵热腾腾的甜甜茶香,似乎还有炒货、花果甚至汤饼的各种香气。
从窗户望进去,里头人头攒动,隐隐约约当中摆了好几张长桌,左侧还有一个高高的柜面,还有好些散落的小货架摆满了各种吃食。想来姚小娘子应当是将杂货铺里的零嘴吃食都搬了一些过来,又叫外头的商铺送了好些新的货品进来,似乎还做了新口味的茶汤。
林大人身边总跟着的老仆好似在里头,咦,汪汪好像也在!它被学子们抱到了窗边系着的麻绳吊篮上,好些学子围着,争着给它悠吊篮、挠肚子、拍屁股、梳毛呢。
他也好喜爱汪汪啊,如此肥美又亲人可爱的猫读书累了,摸上一摸,多舒坦啊!汪汪不管被多少人抚摸,他都不会伸爪子咬人,还会呼噜呼噜眯眼享受。他实在心痒痒,仰头看去,那间门楣上挂着个弯弯的扇形匾额,上头用墨字行书潇洒地写着五个字:“茶愉读书后”。
嗯,逛了那么久,的确有些渴了。
这匾也取得好,读书,就该吃饱喝足再读嘛……
卢昉两眼放光走了进去。
第48章 读书忙 怎么个个进来都不是为了读书!……
“茶愉读书后”果然是一间茶室,但却和普通的茶室有很大不同。卢昉才迈过门槛,环顾一圈,便又觉目色一新、大开眼界。
室内很敞亮,两扇木格子窗支得开开的,窗棂间高高低低地垂着几串小巧的竹编小灯笼,尾缀小铃铛;窗前还垂着两条薄而旧的苎麻幔子,风一吹,幔布与铃铛一起扬动起来,清响泠泠。窗纸上笔法随意地画了墨竹数竿,日影筛落,便会在地上投下斑驳又诗意的光影。
整个茶室分作两半,以木雕耕读屏风为隔档,右侧这一半,靠墙靠窗摆了好些双人矮几,中间还摆了一张极大的长桌,能容十来人围坐。如今已三三两两快坐满了。
左半间立着老松木柜台,后头楠木架上垒着各色点心盒,盛各色茶食果脯,柜台侧边立了木牌食单,贴着今日供应的茶汤茶点,墙根处的条案还排了一排陶瓮,瓮身贴着菱形的红笺纸,似乎是装各样茶叶、茶饼的,分别写着“龙团”“建茶”“阳羡茶”“顾渚紫笋”“峨眉白芽”“蒙顶茶”“六安”等等。
一进去,便有甜糯的乳香茶香裹着淡淡花气扑面,卢昉攥紧书包系带,循着香转过那扇屏风。
此时他身上挎了个簇新的、绣着汪汪大脸的扎染云锦书包袋子,这汪汪书袋子还是他结账前临时添上的,幸好买了!如今里头鼓鼓囊囊装满了他方才买的那些东西。否则他那么多东西,一样样用油纸包,还不知要怎么拿呢!
侧身让过几个刚买了新鲜茶汤、端着方木托盘的学子,卢昉将新奇的视线从他们手里端着的茶碗里收回来,站定在柜台前头,也饶有兴致地看了看食单上写着什么:
【宝元九年正月十九,今日主供:乳茶
壹:伯牙绝弦 阳羡芽茶 三十二文一盏
贰:云雾栀子 栀子花窨茶 三十二文一盏
叁:桂馥兰香 双香窨制兰桂青茶 四十文一盏
肆:声声乌龙 岭南酵茶四十五文一盏
伍:龙团胜雪 建州龙团 八文一盏】
可加小料:陈皮、蜜豆、杏仁碎、松仁碎……
卢昉看得一头雾水,这里的茶汤怎会如此昂贵?他刚抬头,还没问出声,站在柜台后正将州桥夜市上买来的乳膏糖小火熬成稠汁子的丛伯便一边轻轻搅合锅子,一边不厌其烦地解释道:
“这是从胡商们那儿学的做法,茶汤煮沸后兑入乳酪,茶汤色白如真雪,茶底又香,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尤其如今这时节,热乎乎一盏乳茶下肚,一日读书都有精神。”
丛伯细细解释,又对他笑道:“郎君也莫要误会,牛乳难得,汴京城里百户人家,只有十户能喝得起牛乳,所以物以稀为贵。自然,平日里一文两文的枣汤、姜茶这儿也是常供的。不过,这乳茶也不是常有的,还得看州桥早市上可有牵牛来卖乳的贩子。今儿开业,我们家小娘子与郊外的满丰农场提前订了鲜乳、炒乳和奶酥,又特意叫人熬煮后送来,故才有这么些,明儿只怕便没了,郎君若是要尝尝鲜,尽可来上一盏。”
卢昉恍然,大宋如今与辽金皆有互市,西域茶马贸易也十分兴盛,这些吃法随商队入汴京也有耳闻,只是先前不曾有这么些花样,大多也就写着酪浆之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